马 鸣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80)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虽然为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1-2]。当前思政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思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从而促进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是教育者运用相关技能,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活动[3-4]。传播信息需要介质,信息传播的承载者就是介质,介质是接收者与传播者互相联系的纽带,其既能够传递传播者的用意,又能够反映接收者的建议和意见。新媒体技术能够向高等院校思政教学课堂提供传播载体。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运用图像、文字、视频及声音等信息表现形式,传递思政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流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媒体具有庞大的信息容量,能够丰富高等院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资源[5-6]。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滞后陈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新媒体能够向使用者提供海量信息资源,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7-8]。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应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资源获取需要的时事资料和典型事例,使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时政热点,获取实时资讯,有效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教学内容。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方便教师快速获取丰富的思政教学素材,通过典型案例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媒体技术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方便高校思政教师获取思政教学活动需要的素材。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每个人不仅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而且能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应用生动丰富的案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思政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有效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完整且系统,具有权威性,但是内容较多,且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时间过短,教师很难将思政教学内容全面地传递给学生。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不再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新媒体具有大量的资源,信息能够快速地更新,方便教师有效获取和利用。教师可以搭建思政主题学习网站及微信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将思政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及QQ等相关新媒体平台,共享思政教育资源,相互探讨思政问题和现实困惑。借助新媒体技术,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了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与思政教育相比,部分高等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学生在思想觉悟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高校思政教学目标和方案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证书、学习成绩及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成绩和证书考取上,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9-10]。
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和家长对其的约束和管理较为严格,上网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严格管理,部分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甚至认为网络是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受到大众欢迎,但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存在部分虚假信息和不法言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难正确判断和辨别这些信息,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在新媒体技术下,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够迅速获得大量信息。但是,部分信息发布者并不具备思政专业理论知识,致使大学生接触到的部分思政理论学习素材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不足,致使许多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学习效果。在新媒体平台中,存在部分虚假信息和不法言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政理论学习效果[11-12]。可见,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引导,使大学生运用理性的态度,正确看待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并积极开展思政理论学习,避免被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误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而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与传统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方式不同,高等院校思政课堂已不仅仅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思政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拓展思政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挥思政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但在当前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教师讲、学生听,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便捷,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教师的教育功能被弱化,教师应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断学习新技能,丰富和提高自身思政理论及教学水平,从而满足思政理论教学发展需求。
在新媒体技术下,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高等院校思政教师应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挖掘新的教学方法,用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受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互相融合,同时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高等院校思政教师应加强学习,借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动态,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和信息。不断挖掘和开发优质软件和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目前,手机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资讯的最常用手段,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14]。当前,手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极高,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手机使用率高这一特点,在班级内部建立QQ群和微信群,并构建学校官方微博和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校内网络服务体系,每天向学生推送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学校新鲜事等信息,引导学生重视国家时政大事,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政教育。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以及校园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传达不良网络信息的危害性,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不运用社交软件传播虚假和有害信息、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等。组织并开展此类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危害性,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15]。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舆论监督和管理,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传播正能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碎片化的特点,向大学生日常推送一些新闻和资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高校比较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复杂又多样,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因此无论是道德水平还是道德观念都应该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