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分析

2022-02-18 02:50张骁博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环球首映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张骁博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如今,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加速转型步伐,将新闻宣传主阵地转移到互联网上。电视民生新闻的网络化、短视频化传播已经十分常见,不仅拓展了传播范围,更让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想要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就必须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短视频+”发展加以研究。

一、短视频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短视频是新媒体的一种形式,备受网民喜爱,是聚合用户流量的新高地。从定义上来看,短视频是一种具有高频推送特质、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视频内容,它被发布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借助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从内容上来看,短视频主题多样,创意剪辑、街头采访、技能分享、情景短剧、网红IP 等多种类型短视频都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短视频热度的进一步提升,短视频类型将持续增多。

2018 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 亿,用户使用率为78.2%;2020 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373 亿,占网民整体的85.6%;2021 年上半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短视频几乎覆盖网民群体,成为绝大部分网民选择、喜爱的网络娱乐方式。从现实角度来看,短视频在推动农产品销售、助力产业发展、追踪社会热点、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强优势;它在流量获取、内容变现、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等方面展现出的特殊影响力和实效性,也让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备受关注。在实践中,短视频展现出极强的互动性、便捷性、创意性、娱乐性,信息传播构成中的碎片化特质鲜明;信息传播覆盖面广、体验独特、时效性强都是短视频的显著特征[1]。

二、“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求

“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受到巨大冲击,为适应环境变化、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型势在必行更迫在眉睫。电视民生新闻最为主要的功能如下:(1)展示、传递地方民生新闻;(2)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3)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这种功能定位要求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在新闻传播时实现大范围辐射、高质高效[2]。但是,在新媒体崛起后,传统媒体观众不断流失,节目受众范围一再缩减,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发展结果与功能定位要求相悖。所以,电视民生新闻需要走上新媒体之路,需要借助于短视频为新闻生产与传播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实践工作当中,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既需要实现传统媒体生产、传播方式向新媒体的转变,又强调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运营理念向短视频新闻品牌运营转型。

三、短视频盛行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短视频的出现为其焕发生命力提供了前提,但短视频崛起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也不容忽视。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入发展困境,传统发展模式下此类节目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维稳创新必须同步开展,转型升级必须加速落实,而短视频就是电视民生新闻突围的最佳通道。为有效突围,新闻工作者需要明确短视频盛行背景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困境,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第一,受众黏性大减。电视民生新闻的画风大多严肃认真,新闻采编、播报以及节目运营的理念也相对传统和单一,所以节目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与形式新颖、内容多变、简短有趣的新媒体短视频相比,电视民生新闻的吸引力骤降。同时,人们越来越习惯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方面也常常表现出“耐心不足”的态度,电视民生新闻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使得受众群体纷纷转向新媒体,最终导致节目受众黏性大减,固有受众被分流[3]。从现实角度来看,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拥有同样的新闻生产、传播功能,前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后者,且前者更符合网络受众群体的需求,所以用户流失实属必然。

第二,电视记者职能被削弱。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记者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展现出强大的专业性。但是,新媒体短视频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充当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许多实时新闻报道中短视频用户的信息采集、传播速度甚至高于新闻记者,这使得职业记者的职能被削弱。在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的特殊性大幅下降,短视频用户与新闻记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存在竞争关系。

第三,广告收益持续走低。广告收益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收益渠道,在新媒体崛起前电视广告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关注度,也能让节目获得高额收益。但是,随着流量、内容变现能力更强的短视频兴起,广告商逐渐缩减此方面的广告份额,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失去了广告收益霸主的地位。

四、“短视频+”时代的电视民生新闻生产与传播

在新闻生产与传播方面,短视频具有天然优势,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与新闻传播需求极为相符。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说,短视频兴起造成的发展困局不容忽视,但它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必须被重视。事实上,掌握短视频特点、优势,把握短视频的新闻生产、传播规则,将成为利用短视频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创新的关键。从现实角度来看,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向“短视频+”方向转型发展十分必要,不仅有助于增强民生新闻的传播速度、扩展传播范围、增强新闻互动性和影响力,更能为政府与民众提供新的沟通渠道和互动选择;而且,在高流量短视频平台的辅助下,电视民生新闻可实现二次传播,能够为重塑栏目形象、打造品牌媒体和全媒体矩阵提供便利。

(一)保留优质内容优势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时,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保留高品质内容输出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媒体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说也是如此,“短视频+”时代的转型之路,必须以内容品质保障为基础。当然,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传统电视新闻和短视频新闻在内容呈现方式、侧重点、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着力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适应性,避免出现“水土不服”。在这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坚守本心、扬长避短,保持民生新闻短视频的深度和权威性,打造精品内容[4]。比如,追踪热点,以短视频系列的方式保证新闻报道的完整性,把解决民生问题的全过程呈现出来,展现新闻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内容制作方面,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既需要保持高品质原创,着力避免生产同质化、劣质化新闻视频;也应该强调内容的舆论引导价值,并找到独特的新闻传播点。

(二)重视多元媒介融合

“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以融媒体为支撑开展新闻生产和传播。在此环节,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才能切实保证节目传播效果的全面覆盖以及节目影响力的切实提升;而且,只有强调多平台共同宣传,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受众分流。为此,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做好电视传播的情况下,入驻多家新媒体平台,以便基于多平台联动实现立体传播。以《1818 黄金眼》为例,这一电视民生新闻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网站等多个流量新媒体平台中开设了账号,入驻后根据平台特质和用户特点,制作出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实现了融媒体宣传。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而言,保证短视频内容、形式、风格、特点与多样受众群体匹配最为重要,所以在实践中必须根据短视频发布平台的特点“量身定制”。比如,微博平台上的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以“文字+视频”为主,按10—12 条/天的频率发布,为便于浏览短视频时候时长大多低于5 分钟;哔哩哔哩网站中的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以民生新闻单元/系列为主,新闻工作者以新闻概要为标题,借助于该网站的检索和弹幕功能为新闻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抖音平台上的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主要以碎片化新闻内容为主。

(三)推动生产运营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的“短视频+”发展,应该尊重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内容生产、传播以及节目运营方面,都需要展现新媒体、市场化特质,强调生产流程再造、品牌重塑和运营创新[5]。此时,电视民生新闻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在发展中逐步适应平台文化,从而在入驻短视频平台后顺利融入,提高账号运营方式的科学性。

首先,生产模式创新。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树立“人人皆为记者”理念,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首次传播与二次传播衔接,通过优化生产尽力展现短视频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在实践中,电视民生新闻可利用公民记者采集新闻素材,利用群众力量在民生新闻突发时第一时间获得素材,并通过简单加工直接抢发至短视频平台,从而实现独家新闻报道。当然,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的生产再造也必须挖掘二次传播价值。比如,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首次传播,利用精华版短视频完成节目内容重构,基于短视频实现二次传播。

其次,加强品牌塑造。大部分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对象都是地方群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地观众无法从中获得有用信息。“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不能仅依靠本地观众,拓展受众范围、扩大节目辐射面势在必行。基于此,必须加强品牌塑造,进而以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和优秀的市场口碑迅速获得公众关注。此时,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品牌化思维,利用电视民生新闻的公信力打造优势民生新闻品牌,不断通过优化生产、创新运营增加品牌价值,最终在吸引广大受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新闻互动、增加受众黏性、凸显公众影响力。在这一方面,《1818 黄金眼》(浙江)、《新闻夜航》(黑龙江)、《民生直通车》(山东)等节目已经给出了良好示范。

最后,实现运营创新。电视民生新闻入驻短视频平台后,固然可以利用原本的受众群体获得一定关注度,但其后续发展必须依靠平台账号的科学运营。短视频平台的受众大多为年轻化群体,抖音、哔哩哔哩网站、微博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和青年;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的受众则以中青年为主。所以,在运营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账号时,强调运营方式的适用性。此时,应该结合平台特质,善用平台功能。比如,结合新闻内容或时事热点,引导新闻受众参与话题讨论,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社交性功能运营账号,提升受众黏性;基于平台特点,保持短视频内容高质、数量高产,合理设计发布频次、时机,以便获得更高关注。

(四)突出用户导向功能

“短视频+”时代,无论电视民生新闻以何种方式发展,都必须坚持用户导向,只有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服务能力,提升针对性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地实现优化发展。因此,实际作业环节,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强调短视频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受众可以深度参与新闻生产、传播、讨论,获得沉浸式体验、感受多元化服务。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而言,树立服务思维、坚持用户导向、秉承互动原则至关重要。为突出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发展的用户导向功能,提升新闻节目的服务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实现工作创新。比如,改变传播语态、革新表达方式,在电视民生新闻短视频中采用更贴合短视频平台用户习惯的语言风格,通过加入表情包、网络热词、背景乐实现“破圈”,让民生新闻短视频更好地服务于年轻受众;以百姓需求为落脚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守核心竞争力,实现服务类新闻的深耕细作;拓展互动渠道,突出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功能,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以“用户想要”和“用户喜欢”为基本原则采编新闻,让电视民生新闻服务大众的目的得到彻底彰显,使短视频成为新闻服务的最新载体。

五、结论

总而言之,“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势必要依托于短视频走出一条新的新媒体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保留已有优势、接收新潮理念至关重要。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来说,明确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所受到的冲击和原因,掌握基于短视频的信息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而通过推进传统工作模式转型,构建融媒体新闻传播矩阵,才是实现“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可靠路线。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