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内容与技术创新研究

2022-02-18 02:50高薇孙明霞柳青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环球首映 2022年5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工作

高薇 孙明霞 柳青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媒体中心都在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高质量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任务。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有了新要求,作为采编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内容品质的把握,同时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努力成为全能型人才。

一、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融合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促使人类信息传播机构和形态重新被塑造,改变了传播过程、传播技术和传播范围,同时传播效果也被颠覆。全媒体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全程、全息、全员以及全效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体现在时效性、内容表现形式、新闻传播渠道等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受众会快速获得信息;信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音频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可实现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增强传播效果;基于网络传播增加了新闻的覆盖范围。这些都是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不具有的优势,继续延续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难以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成了必然选择。通过媒体融合,建设融合体中心,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其他技术,实现新闻制作与传播的创新。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内容与技术创新

(一)案例概述

以人民日报社为例,入选了2020 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以及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传统新闻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报业。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等的发展下,信息与人的关系更加多元化,人们开始思考和研究全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最终人民日报提出了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现结合其具体实践,进行内容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研究。

(二)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的思路

从构建的角度而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并非完全推翻从头开始,而是基于现有的传播体系,通过更新迭代,打造为可以适应新传播环境、遵循新型媒体传播规律的新型传播体系。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要巩固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重镇地位,还要实现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拓展,向着网络空间延伸。在具体建设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为重中之重,通过打造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以及社区信息枢纽,助力新时代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人民日报的探索之路,以建设完善“中央厨房”为抓手,着力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格局;坚持移动优先,继续建好自有移动传播平台;把握国际传播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紧跟技术前沿,持续提升媒体智能化水平。通过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坚定走精品化办报之路。其建设的中央厨房,设置了总编调度中心,融媒体工作室以及采编联动平台。其中,采编联动平台的构建,分为三个部分,包括采访中心、技术中心和全媒体编辑中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生产新闻产品[1]。

全媒体生产格局的构建过程:(1)理念再造,更新运行理念。最初,中央厨房推出了4 步运行理念,即报道流程平台化、新闻报道内容定制化、新闻报道方式故事化、新闻报道数据可视化,集成应用大数据技术和全景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建设了全媒体报道矩阵,形成了“中央厨房1.0”,以打造“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化传播、全天候滚动、全球化覆盖”的新模式。虽然运行理念不断创新,但核心都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探索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之路。(2)机制再造。原来的组织架构核心是纸质媒体,通过改造已经形成新媒体“大本营”,形成了人民网、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十类、数百个终端载体,适应了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制作与传播规律。通过运行机制的改变,扭转了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境局面,建设了全媒体新闻平台,利用两微一端移动传播新布局,建设统筹推广、内容定制以及可视化工作队伍,重新架构了工作组织。(3)流程再造。建设的“中央厨房”在外部面向全行业开放,并且和合作媒体共同生产新闻,再利用系统全网分发。在报系内部形成3 个层次打造独家亮点内容,形成分别以快、全、深为核心的层次,通过报道梯度层层推进,不断增强报道效果,形成全新的采编流程。(4)产品再造。保持纸质媒体的优势,打造“主菜”和“硬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供“快菜”,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同时把握新闻的真实性生命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以及官微等,实现和受众的互动,增加用户的黏性以及参与度。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舆情,做好舆论正向引导工作[2]。

(三)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关键点

内容建设是根本。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内容建设为根本,若没有“内容”,则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新的传播模式下,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刻思考,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见解独到,为用户提供真实且具有价值的专业优质新闻内容。这需要做好新闻内容生产的控制,保留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利用专业的采编人才队伍和权威信息渠道以及规范的采编流程,做好深度报道。与此同时,通过媒体融合有效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专业化新闻生产,打造优质新闻产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闻内容建设,在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复杂形势下凸显主流价值,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

先进技术是支撑。全媒体时代下的创新,技术创新为关键,通过搭建融媒体中心,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发展背景下,传播方式产生深刻变化,需构建新技术支撑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和5G 技术以及云计算等,发展应用新业态,比如移动客户端等,为新闻制作和传播提供技术支持[3]。

三、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内容与技术创新的思路

(一)提升新闻采编内容的质量

1.做好采编队伍的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影响下采编制作不断创新,但始终离不开采编人员的大力支持。做好采编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增强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业务能力,适应工作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采编人员,不仅要掌握受众需求分析的方法,也要掌握全媒体运营技术,做好采编内容的质量控制,同时高效化进行新闻内容传播,全面提高工作能力,达到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这需要采编人员能够有效把握各类培训机会,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当前的新闻传播乱象,例如虚假信息等,要坚定自己的新闻职业素养,做好内容真实性的把握,杜绝为了流量而不顾新闻生命力的行为[4]。

2.做好采编内容的创新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内容的创新,需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握:把准时度效。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检验指标是时度效,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扮演了“新闻媒体人”的角色,而新闻媒体人则需要坚持自我,做新闻生命力的保障者,坚持内容真实性为主的原则,把准时度效,以更具有时效性、更立体、更有温度的作品,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在时间的“抢夺”中抓好节奏,根据动态变化进行传播。新闻传播需要做好“度”的把握,保证新闻的引导性。当前有很多的“标题党”,为了吸引流量和眼球,“煽风点火”作势,影响着社会稳定[5]。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职业精神,将把握新闻真实性作为职业信仰和原则,精准把握新闻的度,做好新闻品质的控制。采用立体化和多思路等方式,策划报道内容,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如何实现传播的“效”,发挥新闻的价值,需注重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场景描写和人物特写等方式呈现新闻内容。新闻采编制作中表达方式的创新,需要保证科学合理、通俗易懂,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报道内容。例如,科技报道中必须要做好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把握,制作“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内容。这需要记者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精准把握科学原理和创新源头以及意义影响,并且能够精准提炼内容,实现科学知识传播的目的,同时弘扬科学精神。考虑到受众文化层次水平不同,尽量用平实语言和文风鲜活的表达方式,吸引激发受众的兴趣,进而深度学习和了解。全媒体时代下,为新闻采编制作和传播提供了很多创新的可能性,利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实现媒体的联动,适应新传播生态下的新闻服务。这需要新闻采编人员能够有效利用技术中心的力量,协同做好内容的制作与传播[6]。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工作开展,需要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体现在新闻素材采集、制作以及传播等全方面,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新闻传播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必须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投入力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建设,引入全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改变新闻采编和传播的方式,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特点。积极整合技术资源优势,创新新闻采编与传播的方法。作为新闻工作者则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工作变化,发挥技术的应用优势,提升新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做好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实现新闻的价值[7]。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需做好内容建设和技术创新,改变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方式,适应新变化,更好地贴近时代、贴近受众、贴近现实,做好舆论正向引导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好采编队伍的建设,围绕全方面做好提升和优化,保障新闻的质量与传播力。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工作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不工作,爽飞了?
主要内容
选工作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