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话语的多元嬗变

2022-02-18 01:33林梦园
视听 2022年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英雄动画

林梦园

我国动画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经历了从个人到集体的创作模式的转变。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学派”进入第一次创作黄金期。该时期的动画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英雄,并享誉国际。改革开放后,由于一直没有成熟的产业机制,我国动漫创作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到来之时迅速陷入萎靡状态。鉴于此,“国漫崛起”成为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使命。同时,很多学者尝试从产业发展、个案研究等角度分析动画电影的崛起之势。

本文的研究样本通过“百度全网搜”检索并设置条件筛选而出,筛选条件为上映时间在1978年以后、片长大于60分钟以及影片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笔者未将《三个和尚》 《连升三级》等批判现实、揭露时弊的动画电影以及时长过短的动画短片纳入研究范围,最终共选取了百余部动画电影进行研究。

一、人情化的斗争英雄(1978年—1999年)

(一)该阶段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动画电影制作单位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其在改制初期仍然坚持创作了几部艺术价值很高的动画电影,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绝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许多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却中途流产。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落下帷幕,而中国动画艺术和产业层面也随之迅速陷入萎靡状态。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电影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笔者共选取了此时期的十余部动画电影,电影年份以上映时间为准,分别是1978年《大闹天宫》、1979年《哪吒闹海》、1983年《天书奇谭》、1984年《西岳奇童 (上)》、1989年 《狐狸列那》、1996年《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1997年《倔强的凯拉班》、1998年《环游地球八十天》、1999年《宝莲灯》等。这些动画电影依托经典名著故事进行改编,其呈现方式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木偶戏等2D动画为主。比如,《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哪吒闹海》改编自《封神榜》,《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西岳奇童(上)》和《宝莲灯》改编自《沉香太子劈华山》。这些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绝美的中国山水画。《狐狸列那》《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倔强的凯拉班》《环游地球八十天》等都改编自世界名著,由中外合作制作,以木偶戏的形式呈现。

(二)英雄话语构建

艺术作品中的任何一位英雄都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社会个体”的英雄层面,二是作为“个人个体”的英雄层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艺创作强调政治教化属性,英雄话语的构建更偏向于“社会个体”层面。此时的文艺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的政治道德功能而相对缺乏艺术审美功能的英雄。改革开放初期,英雄话语的构建开始向“个人个体”层面转移。不论是悟空、哪吒,还是沉香,这些动漫人物都是因为自身受到不公对待而走上反抗之路。这一时期,动漫人物的英雄观念开始转向人情化。无论是悟空大闹天宫、哪吒剔骨还父还是沉香劈山救母,都展现出他们反抗强权、追求自身圆满的意志。《天书奇谭》主角蛋生与邪恶的狐狸精斗智斗勇,最终帮自己的师父夺回天书。蛋生在为夺回天书斗争,也是在为个人而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时期,中国和德国合作制作了几部改编自世界名著的动画电影,如1989年《狐狸列那》、1996年《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1997年《倔强的凯拉班》、1998年《环游地球八十天》等。这几部作品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带来了一抹开放的新色彩,也带来了开放、幽默、追求真爱和现实享受等新的英雄话语。这些动画电影的主角更是人情化英雄的代表,如狐狸列那为自由而反抗封建统治,王子公主为真爱而反抗坏人的迫害,凯拉班和福格先生为金钱而环海航行。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动画电影中既有反抗强权的传统型神话英雄,也有符合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的冒险型平民英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鲜明的反抗精神,且都是为了自身的需求和欲望而奋斗。笔者将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英雄归纳为“人情化的斗争英雄”。

二、低幼化、脸谱化的平民英雄(2000年—2015年)

(一)该阶段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概述

进入21世纪之后,动画开始普遍被人们认为是针对儿童受众而制作的低幼型动画。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虽然中国动画电影的院线收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但21世纪初期,国内鲜有惊艳之作产生。同时,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基本依托“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实现盈利。从2001年的《麦兜故事》开始,低幼动画电影呈现出系列化的趋势,如《麦兜》系列、《喜羊羊》系列、《老夫子》系列、《熊出没》系列、《大头儿子》系列等。中国动画电影试图模仿日本《名侦探柯南》等剧作的盈利模式,从动画剧集中衍生出系列动画大电影,最终形成IP产业链。

此时期的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以2001年为起点。考虑到部分系列动画电影在2015年之后仍有影片上映,基于研究的连贯性,笔者将其纳入这一时期统一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共选取30余部系列动画电影,其中以系列电影为主,分别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剧场版(9部)、《麦兜》系列(7部)、《老夫子》系列(从2001年起共4部)、《熊出没》系列(9部)、《洛克王国》系列(4部)、《摩尔庄园》系列(3部)等。同时,笔者对比研究了20余部单独发行的动画电影,分别是2005年《小兵张嘎》 《红孩儿大话火焰山》《龙刀奇缘》,2006年《勇闯天下》 《西岳奇童(下)》,2007年《悟空大战二郎神》 《神弓传奇》,2008年《真功夫之奥运在我家》 《葫芦兄弟》等。在这些动画电影中,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数量就超过了一半。不难看出,此时期动画电影排片量惊人。综观这些动画电影,其中大部分影片还是以2D动画为主,部分动画电影画风向3D动画转变,其画风简单低幼,适合儿童观看。

(二)英雄话语构建

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英雄一般都是出身平凡的小人物,他们不像改革开放初期的英雄那样神通广大,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克服生活中的难题。比如,麦兜是一只不太聪明的普通小猪,喜羊羊是羊村里的一只平凡小羊,熊大和熊二是森林中的普通动物……这些动画电影并没有讲述出身平凡的他们具有超能力和法力,而是讲述他们如何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由于受众主要是儿童,且动画本身强调对儿童的教化功能,因此,这些动画电影中的英雄通常具有勇敢、团结、智慧的正向品格,而与他们作对的反派则贪婪、凶恶、愚蠢。由于此时期的动画电影人物设定趋于低幼化、脸谱化,因此,观众通常可以一眼便看出角色的好坏。

总的来说,2001年以后的动画电影英雄呈现低幼化、脸谱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化功能,主角身份大部分被设定为平民,他们运用智慧、勇气和科技等手段来战胜敌人。笔者将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英雄归纳为“低幼化、脸谱化的平民英雄”。

三、具有成长性的世俗英雄(2015年至今)

(一)该阶段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概述

21世纪10年代前期,虽然《魁拔1:十万火急》(2011年)横空出世,甚至引发了“国漫崛起”的讨论,但是仍然未能改变低幼动画占据国产动画电影主体位置的局面。从《魁拔1:十万火急》开始,瞄准Z世代的大IP、大制作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秦时明月》 《十万个冷笑话》 《全职高手》 《罗小黑》等已经在网络剧集获得超高人气的IP也被搬上了大银幕。

之所以将2015年作为两个时期的分界点,主要是因为前期低幼动画的主导地位未被撼动,非低幼动画市场尚未全面打开。在2015年之后,非低幼动画市场呈现爆发式的扩张,如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小门神》《摇滚藏獒》《大鱼海棠》,2017年《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 2》,2018年《风雨咒》,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全职高手之颠覆荣耀》《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魁拔之幽弥狂》《悟空传》《罗小黑战记番外篇:宝贝别哭》《姜子牙》,2021年《白蛇 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这些动画电影一次次刷新了国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认知。自此,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基本形成了低幼化动画与大IP、大制作齐头并进的模式。

(二)英雄话语构建

相对低龄动画来说,这些以Z世代为主要受众的动画电影在制作上可谓诚意满满。此类动画电影往往构建了庞大翔实的世界观,部分电影甚至还有具体可查的编年史以及详尽的政治、天文、地理、生物等信息。一部优秀的大IP、大制作动画电影往往需要不亚于真人电影的前期付出。比如,《魁拔》光是世界观的前期构建就耗费了主创团队两年多的时间。对比分析这个时期动画电影的英雄角色,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这些动画主角往往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一步步成长为有担当、有能力的英雄人物。比如,《魁拔》中蛮吉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小孩,《秦时明月》中天明是一个有点懦弱的孤儿,《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的男主角干脆没有名字,其技能是吐槽能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不受百姓待见的魔童,等等。虽然有些电影故事还没有完结,但从已有的官方介绍中我们不难推断,在后续故事中,这些角色将会一步步成长为搅动风云的人物。他们不再是扁平化的盖世英雄,而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正常人。人物在性格设定上也不再只有优点,他们或懦弱或愚昧,都在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克服人性弱点,最终成长为英雄。

这种成长性本身不具备可复制性。这些电影为了追求所谓爽感和反转,往往为主角们设定了强大的背景或者极强的天赋。就像流落在鸭群的丑小鸭后来成长为天鹅,是因为基因决定了它是一只天鹅。蛮吉天生具有多个脉冲,天明有强大的盖聂保驾护航,哪吒具有天生神力,罗小黑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强大神力……这个时期的英雄虽然具备了成长性,但是他们不能算是平民英雄。这个时期的英雄具有世俗化倾向,具体体现在他们不再像前两个时期的英雄一样作为政治或道德的工具被神化和偶像化,而是成为世俗凡人,有了七情六欲。蛮吉和天明在乱世中具有变强的欲望,哪吒有着被世俗凡人认可的渴望,椿和白素贞有着对爱情的执着,姜子牙想要找回自我、探寻真相……这些动画英雄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自我的满足与俗世的幸福。

总的来说,2015年以后,国产动画电影更强调对英雄成长性的塑造,并呈现世俗化的趋势。在面临大义与自我选择时,他们虽然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型”英雄一样选择牺牲自己,但是这种选择是建立在本身的主体意识强化和历史责任感之上。世俗使他们更加贴近生活,并产生更强的感情冲击力。笔者将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英雄归纳为“具有成长性的世俗英雄”。

四、未来动画电影英雄话语构建的若干建议

(一)受众范围扩大化

如今,动画电影开始将目标转向Z世代。动画电影受众的年龄层已经有所扩大,实现了少儿到青年的跨越,但是中老年群体依然很少为动画电影买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动画本身不应设置受众范围,而应当像真人电影那样面向全年龄层,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中获取精神满足。未来的动画电影英雄形象塑造应当更加多元化,具备让各个年龄层产生共鸣的特质。

(二)人物设定平民化

虽然近几年动画电影的表现可圈可点,但这些电影的人物设定过于复杂,仿佛如果没有隐藏身世加持就不能成为主角。动画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载体,如果其单纯是为了所谓的反转而向受众传达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这些电影的设定肯定是有违初衷的。真正能引起共情的英雄应当出身平凡,其奋斗的路程具有可复制性,能给每一个普通人以鼓舞。未来动画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应当少点主角光环,使其在平凡的生活中像普通人一样挣扎,最后仍然没有忘掉初心。这样的平民英雄才能为每一个平凡的观众点亮灯塔。

(三)内容情节深刻化

动画电影运用各种新兴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次次的视觉盛宴,但是在故事情节上屡屡被诟病。比如,《大鱼海棠》在故事后半段强行给女主降智,导致全族遭受灭顶之灾。而《姜子牙》的故事推进显得更加理性——姜子牙成了一个凡人,去面对战后崩坏的世界,去探寻真相。未来动画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人性,聚焦当代人的困惑与迷茫,直面人生的无常,同时引导观众坚信自己,寻找自身与社会的契合。

(四)技术革新

喻国明教授提出,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是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随着技术革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动画电影也开始大步向3D时代迈进。看“喜羊羊”长大的人们不难发现,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经过几次画风的调整,最终完成了从2D向3D的转变。未来,VR、AR技术的发展将使全真虚拟场景搭建成为可能,而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电影世界也将不再是幻想。同时,动画电影英雄外观在先进建模技术和视听技术的加持下,将会更加真实和生动。

总的来说,未来动画电影的英雄形象塑造需要更加多元化、平民化、复杂化,才能适应愈来愈复杂的电影市场,引发观众的共情与探讨。未来,动画电影还需综合运用新兴的动画技术升级英雄人物外观,实现其内在与外在的兼修。

五、总结

笔者通过研究1978年以来的百余部动画电影,将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话语的多元嬗变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情化的斗争英雄(1978年—1999年),低幼化、脸谱化的平民英雄(2000年—2015年),以及具有成长性的世俗英雄(2015年至今)。笔者结合三个阶段英雄类型的分析,对未来的动画电影英雄话语构建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受众范围扩大化、人物设定平民化、内容情节深刻化以及技术革新。

实现“国漫崛起”仍然是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使命。以“封神宇宙”为代表的大IP动画电影系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巨大的利润会驱动高产出。可以预见,此类制作精良、内容深刻的动画电影会越来越多,动画电影将逐步从量产化、低龄化向精品化、多元化、创新化转变。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英雄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英雄犬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