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铠铭 天津市口腔医院 (天津 300041)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口腔科所有常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随机选择500件常用医疗器材,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清洗质量改进研究为实施后,且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实施前。此次研究中包含科室清洗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清洗人员标准操作清洗器械,最后是科室器械清洗人员平时工作压力,从这三方面进行评分评定。实验结束之后从实施前和实施后进行评分。结果:经过统计评分后可以发现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54%,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为98.87%(P<0.05);此外,科室实施前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为(81.64±5.35)分,而科室实施后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为(95.32±7.69)分。在科室实施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为(9.43±3.43)分,而科室实施后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5.58±2.47)分(P<0.05)。结论:优秀的医院口腔科科室消毒清洗可以大大增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通过此次研究后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口腔科实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由于人类的口腔内细菌种类较多,其导致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程度更加繁琐、复杂,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口腔科所用的医疗器械中,非一次性的医疗器械较多,并且有很多尖锐的仪器,且具有较高的精密度,而且形态不一、结构精细,加之使用较为频繁,价格也比较昂贵,当使用后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往往不易于清洗,而这便成为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另外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加强对口腔科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便于后期的保存与有效的使用,这便需要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实现对消毒供应室的全程管理与监督,能够从各个环节、细节之处入手,来优化流程与规范,从而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合格率与安全性。为此,本文将本院口腔科所有常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随机选择500件常用医疗器材,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清洗质量改进研究为实施后,且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实施前展开具体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研究范围为本院口腔科全部常用医疗器械,随机选择500件常用医疗器材,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清洗质量改进研究为实施后,且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实施前,本院口腔消毒科室一共15名消毒清理人员,男性有10名、女性有5名,年龄25~45岁,平均(35.24±0.16)岁,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参与本次试验的本院口腔科消毒清理人员,都未出现离职现象。
在未改进前,所采用的主要是常规的清洗消毒管理方法,按照医院的清洗消毒要求,逐步开展清洗消毒工作,实现清洗消毒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全面管理[1]。
在开始进行改进后,主要是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在医院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从科室消毒清洗人员的培训入手,通过开展全面的专业性知识培训,提高清洗消毒人员的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消毒清洗人员的所有消毒清洗操作水平在逐步提升,整个消毒清洗过程更加的流畅,逐步降低消毒清洗人员工作压力,真正实现制定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清洗消毒水平的稳步提升。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具体实施措施为:(1)对消毒清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开始进行消毒清洗工作前,需要对参与本次试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针对性专业培训,培训需要在上岗后工作前统一开展。培训的内容中,首先学习的就是国家的相应清洗消毒标准,只有在明确国家标准后,才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有明确的消毒清洗目标,而且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医疗器械消毒的重要作用。另外整个培训的过程,需要确保所有消毒清洗人员对多种医疗器械全面辨认和充分了解,在培训结束后,需要每个清洗消毒人员熟知口腔科医疗器械的全部名称,明确医疗器械的内部构造和医疗用途,对于需要重点清洗的器械位置,要有明确的认知,逐步提升清洗消毒人员的专业性知识,最终达到根据厂家提供的口腔科医疗设备器械常规知识,熟练开展医疗设备的拆卸及分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实现后续的清洗工作。根据国家和行业发展要求,实现全面针对性的及时培训,革新消毒清洗人员的知识,提高先进技术的掌握水平,培养所有工作人员的先进清洗理念和国家化清洗标准,实现技术的迭代更新。(2)全面明确规范清洗消毒流程。由于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分为人工进行消毒清洗和机械化消毒清洗两种,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清洗消毒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全面明确清洗消毒的流程,实现清洗消毒标准化操作,做好流程中多个重点环节的全面质量把控。一般的消毒清洗流程主要是:预清洗、浸泡、酶洗、漂洗。对于自设结构相对简单的器械,可以直接按程序选择开展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3)超声清洗。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器械先用多酶浸泡10min后,存放在蓝框中的器械放在深水池并使用手动喷头或高压水枪冲洗;将预洗后的器械带蓝框放入超声清洗槽中清洗15min原则上多酶清洗剂一用一换;将多酶清洗后的器械带蓝框放入漂洗槽中漂洗10min;防锈:所有器械每周做一次常规防锈、除锈保养;浸泡时间5min。冲洗:用清水冲洗干净;润滑上油:用配制好润滑剂浸泡时间30s;烘干:上油后的器械放入烘干机内烘干;流程中的除锈由于每周只作一次,所以日常清洗在不除锈时采用水垢去除处理该步骤和其后的冲洗步骤可以跳过。(4)成立专业清洗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各自责任。及时成立质量控制清洗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总负责人,并及时设置质量监督岗位,明确所有人员的自身责任。小组组长每日都要做好清洗质量的监督,尤其是重点控制环节,要确保多次进行监督,实现清洗情况的及时记录,做好问题的全面反馈。专职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口腔科器械清洗进行不定期抽查,结合综合质量检查和评估,实现问题的及时改正,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实现消毒清洗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2]。
随机抽取500件本院口腔科实施前和实施后常用口腔科医疗器械,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其中合格标准:清洗之后,外观光洁如新,无血渍、水垢等残留物质,表面无腐蚀斑点;满意度评分: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医疗器械的日常回收、包装、供给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越满意;工作压力指数评分:根据数字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为0~10分,其中0分为无压力,10分为巨大压力。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实施前、后的口腔科科室常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指数对比(±s)
表1. 实施前、后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分)实施前 500 92.54 81.64±5.35 9.43±3.43实施后 500 98.87 95.32±7.69 5.58±2.47 χ2/t 3.296 3.804 3.547 P<0.05 <0.05 <0.05
经过统计评分后可以发现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54%,医院口腔科科室实施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为98.87%(P<0.05);此外,科室实施前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为(81.64±5.35)分,而科室实施后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为(95.32±7.69)分。在科室实施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为(9.43±3.43)分,而科室实施后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指数为(5.58±2.47)分(P<0.05)。可以看出优秀的医院口腔科科室消毒清洗可以大大增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对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对本院口腔科消毒清洗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减轻趋向,通过此次研究后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口腔科实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很快,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高要求,很多医疗器械自身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后续的消毒清洗中,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口腔科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比较多,而且很多医疗设备自身的价格较为昂贵,绝大多数设备本身都是可以通过消毒清洗后再次重复利用的,因此必须要重视清洗消毒工作,既要保障清洗消毒工作的开展水平,提升清洗消毒的整体质量,还要减少清洗消毒过程中医疗设备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如果清洗消毒过程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应标准,设备上残存患者的体液,十分容易导致设备本身出现各种细菌残留,甚至导致严重的患者使用后感染,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口腔科的各种相关器械和设备,必需要给予完善的全面清洗和消毒,保障达到国家的相应清洗消毒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一般发生清洗消毒不合格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清洗人员对清洗消毒本身的重视不够,人工刷洗不仔细,对于难于清洗的部位没有给予重点的清洗,导致器械设备上出现细菌残留,再加上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不当,出现各种严重的清洗消毒不合格问题。在对设备和器械进行全面的清理后,不管是采用哪种清洗消毒方法,都需要进行后续的干燥处理,通过干燥处理,实现灭菌因子穿透性的有效控制,实现化学灭菌和物理灭菌方式的双重使用。一般来说,所进行消毒清洗的医疗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烘干或者晾干,但是最好的方式是采用高温烘干,不但可以实现设备的再次消毒,还能够实现全面的温度控制,防止出现超热的问题,影响医疗设备的损坏[3]。
因此在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开展中,消毒人员需要以提升自身的操作规范化水平为根本,及时发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应和快速的处理,逐步提高清洗合格率,减少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出医疗器械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所以,首先在使用医疗器械后,清洗人员要做好保湿、密封的工作,将其安全的送至消毒供应室,并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接收、登记,随后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按照流程进行清洗、烘干、风干,同时要使用灭菌试纸、或者让细菌科进行细菌培养。其次,医疗器械的清洗可以采取医院自制的软化水,所使用的器械关节打开到90°,将拆卸的部位全部拆卸,流水冲净,当肉眼可见污物,以1:200的传统多酶浸泡,约10min,或者使用专用的清洁刷。手工清洗时,要在酶洗剂之下进行刷洗,尤其是针对精密且贵重的口腔科小型器械,要进行手工清洗,而针对结构细小且复杂、带刺等器械,便可以加入超声清洗。最后,清洗人员要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性能及使用所需要的润滑剂等,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口腔科要选用专用的清洗润滑剂,清洗后高压灭菌与干燥处理,将所有的高压灭菌包裹内,放入化学指示卡,于外面贴上灭菌指示胶带,灭菌后立刻烘干剩余的水分,一般器械干燥为70~90°C,塑胶器械干燥为65~75°C,如若无法使用干燥设备、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物品,要进行低纤维絮擦拭干净,另外消毒前后,都要有无菌棉签,轻轻的擦拭器械的表面、管腔获取标本,送至细菌科及检验科,去检测物体表面口腔常见的细菌,包括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肝病毒等,结果呈现为阴性为合格。从而通过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的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保障口腔器械的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优秀的医院口腔科科室消毒清洗可以大大增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对临床口腔科医师的满意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对本院口腔科消毒清洗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减轻趋向,通过此次研究后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口腔科实施,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