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虹 郭秋玲 杜燕云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彩超进行检查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50例为子宫肌瘤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另外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全部实施诊断研究,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并通过观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V)及博动指数(PI),对比两组患者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结果: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彩色超声图像均出现了不同特征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47/50(94.00%)与对照组44/50(8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搏动指数(PI)及出血量(BFV)明显比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并能有效鉴别疾病类型,操作方法较为简便,且结果可靠。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生殖系统肿瘤,其又被叫做子宫纤维瘤。在30~60岁左右的女性中较为多发,发病率达25%左右。子宫肌瘤最初发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量大、且白带增多等[1,2]。而子宫腺肌病也被叫做子宫腺肌症,该疾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主要是指子宫内膜受某些原因影响,进而入侵到子宫肌层,进而导致平滑肌出现大量增生引发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病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导致感染及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以上两种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症状较为相近,因此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有非常相似的影像学表现,所以鉴别诊断以上两项疾病存在一定的难度[3,4]。以往在临床上多使用经腹超声对患者子宫肌瘤进行分型,但误诊率并不低,因此伴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渐渐开始提升其应用能力,当前超声技术发展已经十分的成熟,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也大大的提高。彩超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患者病变位置的内部结构、大小及血流等信息,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5]。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探讨了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彩超进行检查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详细报道如下。
本研究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另外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全部实施诊断研究,进行彩超检查。观察组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45.5±19.6)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5.2±1.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2~61岁,平均(46.5±1.7)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5.4±1.7)年。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的指征;(2)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手术前严重贫血的患者;(2)排手术前超声探查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经探头频率为5~9MHz的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诊断。在患者检查前,避开月经期,叮嘱患者排空膀胱,也可以保留少量的尿液,使检查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在探头上将消毒避孕套套上,并将少量耦合剂涂匀,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把探头慢慢放入到阴道,并要达到阴道穹窿部。先对宫颈进行定位,将子宫的纵切面显示出来,将探头进行左右慢慢移动,对宫颈和宫体的具体结构以及宫底肌层进行仔细观察。宫底在腹侧表示前位,宫底在背侧表示后位。分别从斜切面、横切面以及纵切面仔细观察患者的子宫回声、肌壁厚度、形态及子宫附件等。与此同时,对有没有包块进行查看,一旦发现有包块存在,必须要对包块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等现象进行仔细的观测。对子宫内膜边界处有没有包膜存在进行查看,对子宫内膜线的位置进行详细掌握,密切观察病变周围的血流情况。并对子宫动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进行测量。
(1)把病理学诊断标准作为参照标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2)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V)、搏动指数(PI)的参数。
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数据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非连续性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彩色超声图像均出现了不同特征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47/50(94.00%)与对照组44/50(8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n(%)]
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I)及出血量(BFV)明显比对照组高,而阻力指数(RI)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血流的参数(±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血流的参数(±s)
组别 例数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出血量(BFV)观察组 50 0.70±0.15 1.54±0.40 121.35±27.21对照组 50 0.95±0.16 1.25±0.85 62.17±11.23 t 8.060 2.183 14.216 P<0.05 <0.05 <0.05
子宫肌瘤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6-8]。以往在临床上多使用经腹超声对患者子宫肌瘤进行分型,但误诊率并不低,因此伴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渐渐开始提升其应用能力,当前超声技术发展已经十分的成熟,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也大大的提高。彩超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患者病变位置的内部结构、大小及血流等信息,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5]。而子宫腺肌瘤也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中。该疾病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分娩次数多,且运用刮宫术以及人工流产等,都会致使该疾病的发生,情况危急时直接导致不孕现象的发生[9-11]。该疾病伴随着病程的逐渐增加,其病灶会越来越明显,继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并且还有些子宫腺肌瘤患者发病初期月经异常及痛经等症状表现不明显,患者缺乏对疾病的高度重视,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进而导致自身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病情迁延。从超声影像和临床显性症状方面来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呈现方式十分类似,且都属于子宫良性病变疾病,所以很容易被混淆,但是明确两种疾病各自的特征是帮助患者尽早完成针对性的治疗的关键所在。及早诊断和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别要点包括:其一子宫形态及大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形态进行观察,通常以不规则形显示,但由于该疾病患者子宫具有完整的假包膜,所以边界比较清晰,呈现的状态为旋涡状或者栅栏状。而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的表现多为均匀性的增大,由于没有包膜包绕,所以界限比较模糊,所呈现的状态为粗粒状或者网格状[12,13]。其二为子宫内膜,如果患者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的主要表现为受压变形征象。而子宫腺肌症患者由于病变常发生于子宫的后壁,并且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所以子宫内膜的显示状态为居中或者前移的。其三为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显像,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子宫周围血流信号较为丰富,内部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丰富点状或者稀疏点状的。而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周围并没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主要表现为点状稀疏,通常内部的血流更为丰富。其四为肿块回声,子宫肌瘤患者的肿块多数呈现为椭圆形或者圆形,回声低沉。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肿块呈现不清晰,因为其位置多数位于子宫的后壁,所以回声低沉,但是没有明显的边界。
目前,临床对子宫病变进行诊断的方式包括多种,如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以及MRI和超声等,其中超声诊断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运用较为广泛,在临床中不仅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操作简单,没有创伤,且费用较低。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可直接探测子宫的形态及大小,还可充分了解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同时超声检查对设备也没有太高要求,并且检查费用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普及。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彩超技术相对来说已经非常成熟,在医院也被广泛运用,不仅成像清晰,还可有效实现血流显像,对病灶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可有效进行观察,进而对疾病的性质进行判定。此外,其不会对人体造成创伤,具有非常强的重复性,在子宫疾病诊断中运用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理想。在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彩超检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彩色超声图像均出现了不同特征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47/50(94.00%)与对照组44/50(88.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彩超检查可明显提升子宫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搏动指数(PI)及出血量(BFV)明显比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的阻力指数(RI)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彩超检查对子宫病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提升诊断的效果。但因为在进行此次研究的过程中,所选取患者的样本较少,临床资料有待完善,因此无法有效为临床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参考作为依据,因此在之后应该收集更多的研究样本,并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伴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临床表现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生活,因此给予患者及早的诊治尤为重要。彩超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此次研究中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并能有效鉴别疾病类型,操作方法较为简便,且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