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铁梅,王丽东,田欣鑫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预防控制所,辽宁 沈阳 110005)
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更新与进步,DR、CT、PET-CT 和DSA 等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电离辐射对放射从业者的影响备受关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满足剂量<0.2 Gy 或剂量>0.2 Gy、剂量率<0.1 Gy/h 为低剂量电离辐射[1]。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还存在争议。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2]是判断辐射损伤的可靠指标,外周血象对辐射也比较敏感。本文对545 名放射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和血象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的损伤情况,为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防护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12 月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预防控制所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545 名放射工作者作为放射组,对放射工作者进行个人剂量调查,无超剂量照射。另外选择159 名无接触射线的岗前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放射组男293 人,女252 人,年龄27~68 岁,平均年龄(38.57±9.54)岁,损害工龄2~39 年,平均损害工龄(11.57±11.14)年。对照组男89 人,女70人,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37.02±9.6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身体健康,近期无急性感染。排除标准:①有血液系统疾病和放化疗史者;②吸烟>20 支/d;③饮酒>500 ml/d。
1.3 方法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中关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血象检查结果的相关数值要求,选取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7 项检查结果。外周血象检查采用贝克曼LH-750 血细胞分析仪,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采用常规培养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按照GBZ/T248-201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国家标准操作,采用培养前加入秋水仙素方法。
1.4 参考标准
1.4.1 外周血细胞参考值 白细胞:(4.0~9.5)×109/L;淋巴细胞:(1.2~3.5)×109/L;红细胞:男(4.0~5.8)×1012/L,女(3.5~5.1)×1012/L;血红蛋白:男120~175 g/L,女110~150 g/L;血小板:(100~350)×109/L。
1.4.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参考值 血淋巴细胞微核率≤8‰。
1.4.3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参考值 双着丝粒体(dic)、着丝粒环(r)和稳定性染色体畸变(t)率<1%,无着丝粒体畸变率(ace)≤3[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放射组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2.2 不同工种间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不同工种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工种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表2 不同工种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2.3 不同损害工龄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不同损害工龄白细胞、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损害工龄间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表3 不同损害工龄间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较()
2.4 不同工种异常结果检出情况比较 不同工种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微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工种异常结果检出情况比较[n(%)]
2.5 不同损害工龄异常结果检出情况比较 不同损害工龄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微核、染色体异常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损害工龄异常结果检出情况比较[n(%)]
2.6 对照组不同年龄组微核率比较 对照组不同年龄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对照组年龄与微核率分析(,‰)
表6 对照组年龄与微核率分析(,‰)
高剂量辐射给人体造成的影响已经被广泛关注并充分知晓,但低剂量辐射对人体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仍不十分明确。评价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4],作为评价辐射的生物剂量计,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被用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检查指标评价辐射损伤。微核的诱发因素有天然本底辐射、职业照射和化学诱变剂等,存在地区差异[5-7]。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本底值很低,对辐射具有很高的特异性[8-10]。外周血象对辐射也比较敏感,辐射严重者可引起血液系统疾病,造成血象指标的改变[11]。
本研究分析了545 名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这与许培等[5]的报道一致。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牛丽梅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导致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诱发染色体畸变,具体的剂量效应关系还应进一步系统研究。不同工种比较,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其它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钱庆增等[13]和赵博兰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手术医生在医学影像设备辅助下通过导管对患者进行治疗,近距离暴露在射线下,致使工作人员可能受到较高的辐射剂量[15],有研究表明[16],介入放射工种的受照剂量是普通放射诊断工种的很多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损害工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随着损害工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与贺超才[17]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随着损害工龄的增加,长期的职业照射累积作用,造成遗传物质损伤,导致微核率的增多。对照组不同年龄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许培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40 岁年龄组微核率最高。微核主要来源于天然本底辐射或者其它化学因素等诸多因素,说明微核有一定自发率,跟年龄有一定关系。放射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孙杰等[18]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血细胞中白细胞对辐射比较敏感,长期小剂量辐射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建议连续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放射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辐射对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相对敏感,有研究表明[19,20],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CD3+CD8+T 淋巴细胞减少。放射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崔吉茂等[21]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辐射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不大,只是影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构与功能[22],也可能与电离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有关[23,24]。放射组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林秋月等[23]、苏艺伟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电离辐射会影响血红蛋白含量。
综上所述,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会有一定影响,应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工作单位为工作者建立连续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卫生监督部门加大检查监督频次和力度。重视介入治疗工作者,做好防护宣传教育,减少操作时间,得到足够休息,减少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