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分析

2022-02-18 18:30孟潘孙影毛宣海
化学教与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伟大成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孟潘 孙影 毛宣海

摘要: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在界定文化自信素材内涵的基础上,以人教版(2019年)、鲁科版(2019年)以及苏教版(2020年)6本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彰显文化自信的相关素材数量以及内容选择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科书素材使用及后续教科书编写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化学教科书;传统文化;伟大成就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2-0084-06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2.019

*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省级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化学教学技能研究与训练)(皖教秘高〔2020〕165号)及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JKZ20012)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与根基。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下简称“伟大成就”)也为我国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现实支持[2]。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等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化学教材内容选择上指出:“凸显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尤其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的重大成果;内容的选择应注意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4]。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教版(2019年)、鲁科版(2019年)以及苏教版(2020年)6本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三版教科书中融入了哪些彰显文化自信的素材,这些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有什么特色及共性?旨在引领教师立足化学学科,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素材的内涵界定

借鉴相关文献[2][5-7],并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将彰显文化自信的素材界定为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其中传统文化通常是指民族文化发展中积淀的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是主宰人们思想行为的习惯化的程式[5],包括古代技术、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和思想观念;伟大成就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军事、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科技成果、工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军事。

古代技术和生活习俗与化学息息相关,如冶金、火药、造纸、酿造、陶瓷等,都存在现代化学的影子。在文本中加入古代技术和生活习俗内容,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这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本保障。文学艺术体现了化学与艺术的联系,如故宫外墙是用三氧化二铁涂染的,墨块和砚台中含有碳元素。在思想观念方面,虽然因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一些思想观念被证实存在一定错误,但这些观念却仍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教科书中“点石成金”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必要性,正由于物质种类变多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再仅限于狭隘的金银,所以物质分类变得如此重要。

伟大成就主要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科技成果展现了化学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人教版中介绍了屠呦呦对青蒿素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从而挽救成千上万条性命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化学对药物设计、合成的作用,也让学生领会到科学家这种高尚的人格感召与激励作用。工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化学为依托的化工行业的发展成果,例如联合制碱法、金属材料制成的鸟巢等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从化学角度提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些规定或政策,如对二氧化硫、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以及为了保障儿童智力推出的“食用加碘盐工程”。军事上主要是核潜艇、歼击机等,体现了化学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文化自信素材的数量比较

文化自信素材的选取由两位研究者协商讨论确定,结果由表1所示,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必修教科书中彰显文化自信的素材分别有37、21、30处,人教版最多,鲁科版最少。且三版中伟大成就都较传统文化多,可见三版教科书编写人员相比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关注我国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选择的内容多体现化学的时代性。人教版在传统文化以及伟大成就上所涉及的素材数量都比其他两版本较多,尤其是伟大成就方面,可见该版本着重凸显化学的应用价值,弘扬了化学对社会的伟大贡献。

两位研究者依据同一标准对文化自信素材进行分类,评分者间一致性系数为0.909,结果如图1。在素材数量上,三版中的科技成果素材都较多,可见科技成果素材在积极地回应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弘扬我国的科技发展新成就。三版中军事、思想观念和文学艺术素材都较少。如军事上,人教版有093A核潜艇、高性能歼击机两处,苏教版有歼-31战机,而鲁科版则未涉及。

工業发展素材中,人教版涉及最多,有煤间接液化工程、稀土利用、侯氏制碱法、首钢炼铁、海水制盐等,其中涵括了苏教版和鲁科版中的绝大部分素材。社会保障素材中,苏教版涉及最多,如“西气东输”工程、“食用加碘盐工程”等,可见苏教版相比其他两版更加关注民生。古代科技素材中,苏教版仍涉及最多,三版中对该类素材的选择多是以黑火药以及古代的冶炼技术为主。此外人教版和鲁科版中还涉及了较多古代典籍,如《天工开物》《淮南万毕术》《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古籍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应充分的挖掘[8],但在教科书中多简单略过,未详细展开。

四、文化自信素材的内容分析

经分析发现,各版本中文化自信素材的呈现方式、所在栏目各有特色,同时也存在一定共性。且三版中存在相同的素材,但对素材的具体使用有所不同。

1.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

各版中文化自信素材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其次是图片或二者的结合。相比于鲁科版中呈现方式的均匀化设计,人教版和苏教版则热衷于单一文字的呈现方式,其中苏教版尤甚(图2)。

“图片”的呈现方式指只有图片是文化自信的素材载体,而与图片相联系的文字只涉及学科知识,未涉及文化自信内容。图片多是充当文本中学科知识的论据。如图3所示,该图片呈现的是故宫的一处院墙,但相关文本却未提及“故宫”等明显带有中国元素的词句,只介绍有关Fe2O3的学科知识。同时该图片则是作为学科知识——Fe2O3可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的论据。

“文字+图片”则指和图片有联系的文字以及图片本身均是文化自信的素材载体,在这种组合中,图片多起到强化文字内容或知识拓展的功能。如人教版在“基本营养物质”这一节,用文字介绍我国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我国蛋白质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附载了我国为纪念该成果而发行的邮票图片,如图4所示,该图片的呈现则再一次强调该成果的重要性,起到了强化文字内容的作用。且发现在文本或图题中有许多句子涉及“我国”“中国”“中华”等词。人教版、鲁科版以及苏教版中涉及上述词语的素材分别占各版文化自信素材总数的70.3%、66.7%、70.0%。可见三版教科书都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2.内容的所在栏目分析

(1)人教版內容所在栏目分析

由图5可看出人教版中文化自信素材所在栏目较为丰富,素材主要分布在章节正文、绪言以及一些拓展栏目上,其中“科学·技术·社会”又是其主要的分布栏目。

绪言简述了化学在我国萌芽与发展的历史,以及化学对我国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用陶瓷、印染、冶金、结晶牛胰岛素等素材来进行论证,更具说服力。在正文中素材主要以三种方式融入学科知识,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素材较为注重与化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巧妙地融入到学科知识之中。

因版面等各种原因限制,在正文部分以文字形式呈现的素材多以寥寥几句简单带过,例如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节中,只陈述了“我国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句,未对其制盐历史详细展开。但在拓展栏目中则都对素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陈述,如在“科学史话”栏目中呈现的“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不仅讲了侯德榜为我国化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且对侯德榜的科学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科学·技术·社会”主要呈现有关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等的拓展性内容,和“资料卡片”共同展示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科学史话”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理解化学的发展,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溯源,也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研究与实践”和“信息搜索”栏目可在学生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起师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视。素材涉及的主体栏目有“练习与应用”以及“复习与提高”两种,即通常说的“习题”部分,素材在习题中一般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

(2)鲁科版内容所在栏目分析

由图6可知,鲁科版中文化自信的素材主要分布在章节正文,此外在鲁科版特有的微项目以及“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等也均有涉及。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中提到了中华传统饮食中用于制作馒头的酵头,用资料卡片详细介绍了酵头的来源与发酵的原理。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中提到中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已颇具规模。微项目“自制米酒”中简述传统的酿造工艺起源于我国,并设资料卡片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典籍《齐民要术》中有关酿酒的工艺。可以看出微项目在致力于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不忘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建设伟大成就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正文中文化自信素材主要作为学科知识的论据,仅有一处作为情境导入,即在第一册93页中用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作为硫的导入。“联想·质疑”“交流·研讨”等活动性栏目使得学生在自主思考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伟大成就,不断加深对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认识。“资料在线”“拓展视野”“化学与技术”等资料性栏目对文化自信素材介绍得较为详细。如在“化学与技术”栏目详细介绍了闵恩泽先生是如何为我国石油化工催化剂发展作出贡献的,不仅在于一次次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他于我国技术受封锁时迎难而上、为国争光。与人教版相同的是,在正文中的文化自信素材也是简单几句带过,但不同于人教版的是,鲁科版在习题中未涉及有关文化自信内容。

(3)苏教版内容所在栏目分析

如图7可知,苏教版中体现文化自信的素材和其他两版本一样主要分布在单元正文,其次属“理解应用”栏目涉及素材最多。

在正文中的文化自信素材仍是寥寥几句话,与学科知识融合的方式和鲁科版一样,或在段前作为一个情境导入,例如第一册44页中先在段前简述中国古代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然后引入“物质能否可分”“物质由什么组成”等问题,由此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进行展开;又或在段后作为论据论证化学学科知识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例如第二册15页中谈到氢气的广阔应用前景时,在段后用文字和图片论证当前我国应用氢气所研发的一些科技成果。

“科学史话”栏目的两处内容分别为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以及侯氏制碱法,这些化学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科学精神。“学以致用”栏目的一处内容科普了我国神舟飞船的许多部件皆是用铝锂合金制成,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化学对我国航空发展的巨大贡献。“理解应用”栏目属于习题部分,可以看出苏教版注重在习题中融入传统文化和伟大成就,其方式和人教版一样,将其作为问题情境。纵览历年高考试题,将古代文化、科技典籍,以及我国科学家的科技成果作为化学试题的情境素材已慢慢成为一大特色,所以在教科书习题中渗透文化自信素材是有一定必要的。

3.不同版本对相同素材的使用研究

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三版中存在许多相同的文化自信素材,例如青蒿素、黑火药、稀土等。具体分析如表3所示。

对于“可燃冰”,三版的主要内容都是陈述我国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居世界前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教版和鲁科版中“可燃冰”素材均采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表征方式,且均置于拓展栏目或资料性栏目中进行详细介绍,苏教版虽将其置于正文中,但只用几句话来简单陈述。人教版中该素材的学科知识载体与其他两版有所不同。对于“青蒿素”,三版都对屠呦呦及青蒿素进行了高度赞扬。三版的呈现方式较为一致,但其所结合的学科知识有所不同。人教版将其作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例子,屠呦呦对青蒿素分子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从而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性命。鲁科版将其作为“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这一特点的论据。苏教版则将其作为“萃取”这一化学方法的承载素材。“黑火药”在鲁科版和苏教版中均与硫或硫的化合物等知识相联系,人教版中则与将其作为情境素材在习题中与氧化还原反应结合,三版对该素材的处理颇有不同。

对于“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这一素材,虽鲁科版必修教科书中未涉及,但其选择性必修教科书中单设微项目对此素材进行深入地挖掘。人教版对该素材极其重视,在绪言和科学史话中高度赞扬侯德榜对我国化工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在研究与实践栏目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侯氏制碱法的生产历史,在对史料的研究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爱国情怀。苏教版与人教版一样,将该素材置于“科学史话”栏目,但二者内容侧重有所不同,苏教版侧重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说明,人教版则侧重侯德榜对化工事业的贡献。在对“稀土”元素的使用上,鲁科版和苏教版对稀土素材的学科化使用较为一致,都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为知识载体,人教版则与金属材料相融合。人教版与苏教版在该素材中都提到了徐光宪对稀土的提取和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都未大篇幅展开,苏教版同时附载了徐光宪院士的照片。

由此可见,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对同一素材的处理各有特色,具体体现在对内容的侧重、呈现方式、所在栏目以及学科知识载体上。尤其是人教版中“可燃冰”“黑火药”“稀土”的学科知识载体与其他两版都有较大的不同。且三版中青蒿素素材的学科知识载体各有不同,由此可看出该素材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屠呦呦、侯德榜、徐光宪等科学家或化学家的名字和事迹在三版中出现频次较高且大多叙述详细,由此可见三版都注重用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优秀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自觉传承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人教版、鲁科版以及苏教版三个版本化学教科书都全面融入了文化自信相关素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可见当前化学教科书聚焦人才培养的关键点,给化学学科育人提供了基础保障。

具体来讲,在素材数量上,人教版最多,苏教版次之。三版中伟大成就都较传统文化素材多,可见教科书编写人员相比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关注我国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三版中科技成果素材均较多,军事、思想观念和文学艺术均较少。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相较于鲁科版的均匀化设计,人教版和苏教版则较热衷于单一文字的呈现方式,苏教版尤甚。在所在栏目上,三版文化自信素材均主要分布在正文部分,融入学科知识方式十分巧妙,或作为情境导入,或在学科知识间作为过渡句,又或作为学科知识的论据,但皆几句话简单带过。除正文外,拓展性、资料性栏目也是其主要呈现地,且对素材的陈述较为详细。在主体栏目中渗透的素材类型和数量皆较少。同时三版在素材的选择上存在重叠,但在具体内容的侧重、呈现方式、所在栏目以及与之融合的学科知识等略有不同,可见文化自信素材与化学学科的结合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教科书中可适当增加思想观念以及文學艺术等素材,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增加军事素材,体现化学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基于化学学科的爱国情怀的培养。同时建议优化文化自信素材的呈现方式,避免单一的文字陈述,适当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图片的直观性比文字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大,也更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适当增加素材在主要栏目以及习题中的出现类型和数量。古代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从中寻找与挖掘相关素材选入教科书,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与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育人功能。各版本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应对文化素材加以重视,特别是三版中重叠的素材,对未展开陈述的素材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加以拓展。同时教师应阅读相关科学史料与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且关注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动向,精选相关素材情境,重视化学习题设计与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白云,邓阳.论化学学科的文化自信培育——以我国化学成就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4):7-10.

[2]胡朝.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之源与价值坚守[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20-23.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3.

[5]王后雄,孙建明.新课程化学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14,35(1):4-7.

[6]权五铉,沈晓敏.韩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9):83-90.

[7]郭震,钟晓媛.化学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变迁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4):46-51.

[8]黄雅静,黄紫洋.古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化学(必修1)》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5):313-314.

猜你喜欢
伟大成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从不忘初心到砥砺前行
试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