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军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莱芜一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丰富化”的原则,以“全面+特长”为核心,扎实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活动课程,并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四维一体”学习型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科课程,培育素养
学校统筹学科课程,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动学科统筹,整合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统筹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开足开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注重外语课程,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学科课程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学校还开发了“启智”“求思”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提升能力
学校创新实践课程,培养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
为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莱芜一中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创新实践课程,探索出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其中,王元新老师开发的科技创新课程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实现了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的有机融合;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中国科协举办的暑期“高校科学营”等,借助各高校的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学校先后开发了具有莱芜一中特色的“明德”“尚实”课程,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定期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校史馆和莱芜“五馆一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大剧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此外,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结合学科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利用实验室、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教育。学校还通过艺术节组织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并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李绪兰老师带领的心理健康团队为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先后开发了“自我认知”“社会责任感”“未来职业认同感”等系列主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认知能力。多年来,学校坚持“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原则,创新实践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牢基础。
社团课程,发展个性
学校不断优化社团课程,培养会学习、善合作、有特长的人。
为了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为不同学生量身打造精品社团课程。各种社团做到“七有”——有章程、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有活动、有考勤、有奖惩,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建设,主动融入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生素养提升需求。例如:模拟联合国社团致力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课程指导;摄影社团定期举办影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汶水文学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一批文学才俊脱颖而出;演讲与辩论社团、播音与主持社团等,提高学生口才、胆识与应变能力……对于坚持常年开展的社团活动,学校鼓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课程化改造,实现从“兴趣”走向“课程”。
活动课程,激发兴趣
学校拓展活动课程,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敢担当的人。
莱芜一中在办学中始终贯彻活动育人理念,将日常活動主题化、主题活动系列化,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致知。
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利用升国旗、国旗下讲话、重大纪念日等契机,传播主流价值。
节日纪念日活动课程: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仪式教育活动课程:利用入学、毕业、成人、入团、入党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校园节日活动课程:一是文化育人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课程,让读书成为全校师生的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书香溢校园,醉美读书声”朗诵大赛,激发学生朗诵美文、创作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合作学习能力;“读书节”经典诵读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才智、充实生活。二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节”系列活动课程,包括春秋两季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和排球队,创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形式,使之实现实质性突破。三是提升艺术素养的“艺术节”活动课程。一年一度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开幕式、演讲比赛、大合唱比赛、辩论赛、艺术作品展、书画作品展、班级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等环节,为全校师生提供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四是开阔视野的“植物节”活动课程。学校占地600多亩,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利用这一优势,学校建立草本植物教学园地,定期举办“植物节”系列活动,去年的主题为“校园·植物·生态”,使学生更加懂得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同时,开展“五谷文化展览”,帮助学生认识五谷、感悟文化,引领每一名学生做“四体勤,五谷分”的合格高中生。五是提高科学素养的“科技节”活动课程。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进校做讲座,举行各种科技比赛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等各种比赛。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思、多问的创新意识。
多年来,莱芜一中始终坚持“课程引领”“德育引领”“活动引领”,致力培养全面发展、文理融合、视野开阔,有教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