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022-02-18 01:18侯京华田杨洋
教育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川课程学校

侯京华 田杨洋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顾明远先生认为,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随着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关于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探讨也日漸增多,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

如何挖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怎样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呢?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议题。

议题一 : 学校是否需要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徐一凡:办学理念的“不同”,不在于理念本身的说法、名称或内涵等,而在于践行这一理念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即“怎么做”才是办学理念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秉承“人文日新,教育日新”的办学理念,借集团化办学的东风,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办学道路。

打造“四有”教师队伍。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们加强了集团校内部的教师流动。实施“领头雁计划”,分层架构年轻教师、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梯队。带领教师重点抓教材和课标研读,强调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以老带新。为了更好地形成全覆盖的教师培养体系,我们做了许多扎实的尝试。例如:集团校专门成立教科处,负责教师培养,开设日新讲堂,“栽好梧桐引凤来”,从教研专家到一线教师,从集团校优秀校友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教科处和日新学堂里人才济济;从学科教学设计到师生关系处理,从论文撰写到班级管理,各种话题都会得到充分讨论。通过这些举措,真正实现了集团校内部教师资源的再整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了惠及更多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我们坚持以课程为落脚点,努力托起学生的幸福人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与青云谱区法院工作人员一起,开发防欺凌课程、性教育课程等校本课程,营造了校园内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设了瓷板画、京剧等艺术类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面。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我们结合学校场地优势,将跳水、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等课程开齐开足,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同时,学校结合重要庆典,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成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其个性特长。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全校定期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创设心理辅导课程。

议题二 : 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挖掘

陈曦:现代学校治理,离不开个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而现代治理的核心,不再强调“自上而下”的层级单一的纵向“权力式”管理,而是偏向于横向的“参与式”管理,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这为我挖掘学校个性文化、自主建构学校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问政于民,科学设计,挖掘文化基因。针对学校多年来缺乏先进学校文化引领的现状,我们首先“问政于民”,挖掘文化基因,形成价值认同。整个过程经历了以下几步。第一步,初始问卷,了解需求。了解教师们对学校发展的初心和定位,也收集教师对优质教育的原始渴求。第二步,理清认识,聚焦文化。在整理教师问卷的基础上,集体学习讨论并请专家指导,在教师的共同认知基础上初步建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框架,并转化为话题,进行有品质的专业聚焦,出台第二次问卷。第三步,再次梳理,聚焦内核。根据教师的第二次问卷反馈,学校再次梳理,更加凸显文化设计,聚焦内核发展。通过专家指导,形成了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思想——协创教育。第四步,抛出成果,引发讨论。抛出“协创教育”的思想成果,分组讨论其价值和内核。同时请专家指导,根据现代教育价值引领进行资源统整,着力于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坚持自主发展与创造力的培育走向,最终确立了学校“协创菁华”的办学理念。第五步,顶层发布,形成共识。在讨论、内化、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正式发布顶层文化设计。

多维协同,系统规划,建构文化内涵。我校确立了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制定了五年三步三品的发展战略,以协创党建、协创德育、协创课程、协创型教师培养、协创管理五大工程为实施抓手。五年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规划的教育导向和决策价值,先进的学校文化确立并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行走路径、着力地带和突破点位,为学校治理确立了价值之魂。

韩伟峰:文化是源自内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耕耘,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立足校情,全力打造,精心呵护,通过链接“传承·守候·融通·创启”,使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传承:打造高地·涵养校园文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作为“红船旁的最美学校”,我校以“培养有智慧的人”为办学理念,坚持“习惯比分数重要,聪明是玩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三个基本教育价值观,构建“智慧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为底色和红船精神基因特质为亮色的智慧少年。

守候:回望校史·根植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回忆、搜集、梳理、记录等方式留存厚重的校史资料。秀城“8头开荒牛”用实干与无私,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心,老一辈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秀城人砥砺前行。此外,学校结合地域发展特色,将水乡特色与地域文化植入校园,将学校的校舍命名为运河楼、三塔楼、银杏楼等,赋予学校建筑以文化意味。

融通:理念彰显·播种校园文化。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以文化育人,促基因传承。集团的钧儒小学建有开放式“沈钧儒校史馆”,弘扬沈钧儒老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法治思想,指引学生做钧儒精神传承者;吉水小学借助与大运河相依相伴的地理环境优势,成立“秀城运河”文学社,引领学生传承和发扬深厚的运河文化。

创启:场域研学·释放校园文化。学校的每一堵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转角都是育人的空间,更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研学综合体。学校分区域划分研学点,潜移默化育人,让景物言说,用故事书写,形成了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接口”。学校开发校园生态研学课程,通过对研学概念与校园环境关系的深度剖析,将校园全景与研学课程巧妙结合,并串成系列研学“岛屿”,变“盆景”为“风景”,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探索和对话。

万象贵: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3年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创办伊始,我们就以“君子和而不同”作为学校校训。近年来,我们通过校训凝练、总结出了黄埔学校的“君子文化”。

黄埔学校根据“君子和而不同”的校训,阐发出了“君子精神”的学校精神、“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校风、“涵德、启智、修己、安人”的教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风。以“君子精神”为导向的人格化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高度契合,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教育,其中包含了四种最基本的人格内涵:其一为“浩然正气”,其二为“自强不息”,其三为“和而不同”,其四为“彬彬有礼”。

与此同时,黄埔学校对培养目标进行了更深层的挖掘与完善,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学贯古今,融通中外,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现代君子”。

何谓“学贯古今”?这要求我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现在所用,为将来所用。何谓“融通中外”?这要求我们进行开放性的、有辨析性的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并为我所用。比如说,我们现在不仅需要关注大数据、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还要关注中国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态势,深度思考如何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何谓“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立足现在,基于所处的时代,怀抱着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来培养现在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走向未来的能力,不仅要掌握面向未来的技术手段,如3D打印、无人机操控、编程、机器人制作等,更要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

在如此丰厚的文化构建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君子文化课程体系。君子文化课程体系是最能促使校园文化落地的抓手,能够有效促进全体师生将“君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熊艳娟:要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的功能。

挖掘地域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南昌市三店小学(以下简称“三店小学”)校内有很多香樟树,它们从幼苗到参天大树,见证着学校50多年的历史发展。所谓“有樟必有才”,香樟树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一致。2015年,学校充分挖掘香樟树的精神,并将其与学校的育人特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深度融合,确立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课程理念,通过 “校园足球”和“主题阅读”两大办学特色,一张一弛,文武并重,努力达成“培养善学求真,坚韧向上的三店学子”的育人目标。

依托特色文化,滋润生命成长。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一育”。校园足球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具有磨砺德育、催化智育、启蒙美育的重要功能。学校通过足球课程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等精神。

学校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明确了“强体、立德、增智、赏美、乐劳” 的育人目标,从“健身、修身、砺身”三个维度,研发了“以体育人”的足球特色课程。同时,不断强化“人、财、物、时、空”方面的保障,筑牢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 组织“玩、学、练、赛、悟”等多样活动,落实校园足球发展的路径;实现 “师、生、家、校、社” 全方位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在三店小学,从一周一节的校本足球课,到一学期一次的班级联赛,校园足球运动覆盖全体学生;从班级到校级,再到绿城恒大,校园足球水平节节攀升;从牵手新疆到国际交流,校园足球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做大了学校足球“分母”,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同时,也做强了校园足球“分子”,为各级平台输送了优秀足球队员。

修伟: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川小学从四大方面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个性——

从历史传承中挖掘文化建设个性。小川小学坐落在伟大的革命战士、诗人郭小川的故乡,为纪念郭小川先生,学校命名为“小川小学”。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标志形成了小川小学的文化个性。郭小川精神文化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好教材、好载体,深入挖掘和传承郭小川精神文化,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我们以小川精神为主线,深入挖掘,厚植小川文化。以郭小川先生的诗句“大胆地想望,不倦地思索,一往直前地行进”为校训;以郭小川先生“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的诗句为全校师生的座右铭。

从学校课程中创建文化建设个性。首先,与校本课程结合,挖掘郭小川教育资源,纳入校本课程,编入校本教材。开发了《郭小川诗歌选读》等7套9本校本教材。其次,要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学中细化内容,分段实施。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小川精神文化进课堂,包括讲郭小川生平故事、读郭小川诗集等。最后,要与实践活动相整合,为此,学校创设小川书屋,其中收录了郭小川先生的手稿、读过的书籍及用过的生活用品等。通过小川故居主题研学、小川书屋新生宣誓、清明祭奠先烈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活动课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前辈的革命精神。

从时代发展中丰富文化建设个性。在国家提倡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川小学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和课程。

从区域特色中丰富文化建设个性。小川小学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这里地处交通枢纽,历经繁华,给后人留下众多历史财富。小川小学以这些财富为基础成立了“满族剪纸”“小川文学社”“凤山民俗”“古迹遗存”等社团。

议题三 : 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丁淑敏:德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德州五中”)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以国学经典为抓手,形成了“国学立德”特色课程主题,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社团引领经典阅读,明德砺志。2012年开始,学校打造了富有书香韵味的“咏湖书院”作为国学教育讲堂,并组建了德州五中国学社团,开展国学知识补充、国学素养提升、创意诵读展播、辩论赛训练等社团活动。学校以社团的形式带动、推进经典阅读,开启了“国学立德”课程1.0版本。

传统国学激发成长,厚德至善。随着社团活动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应与教学同步、与生活相关。为此,我校开展了“国学知识进课堂”活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诗情词意翰墨香”作为校本教材,并开辟出专门的国学诵读时间。校本教材引领经典阅读提升,“国学立德”课程进入2.0版本。德州五中学子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活动融入经典学习,载德育人。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民本思想、人生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通过活动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活动推进了育人效果,2016年至今,德州五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收效良好,由此,“国学立德”课程进入3.0版本。

一体化经典阅读,凝练“德文化”。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经典的同时,2020年疫情期间,经过专家论证指导,我们建立了教师--家庭一体化阅读体系。为推进家庭阅读,我们制定了亲子读书计划,开展“书香家庭评选”、家长进课堂讲经典等活动;为促进学生阅读,学校公众号开设“咏湖朗读者”板块;为推进教师阅读,我们启动了“微阅微语”项目组。项目组目前共有成员74人,分为5个小组,开展日常读写、小组活动、项目活动三大活动。每日安排1位老师在群内上传个人教学或读写札记,每月整理提交1次,领导小组负责整合并集结成册。小组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以“讲座+交流”“分享+探讨”等方式开展。

李丁: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龙江路小学天府校区)通过打造“乐之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乐之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学校通过三级课程构建“乐之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一是构建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课程。即以部颁课程、地方课程为本,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以传统课程结构为主,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学科统整和校本化实施,引领学科课程向纵深发展。二是构建生长生命宽度的拓展课程。学校构建了“编程启蒙”“管乐学习”“原创科学”“天天陶艺”“MMUN模拟联合国”“绘本阅读”等信息类、艺术类、科学类、文学类和语言类等领域的拓展课程,形成了丰富多元的课程形式,采取面向全校学生选课走班的课程形态,形成了“必修+选修、课内+延时、校内+机构”的复合型课程结构。三是构建培养个性发展的活动课程。即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在国家规定课程开设总课时数之外,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一年级入队课程”“五年级二次入队”“志愿者活动”“校园110“主题研学”“家校同心圆”“家长讲坛”“开心农场”“420俱乐部”等,延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成长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众意识、职业规划和志愿者精神。

教師队伍的内涵发展。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26岁。根据年轻教师特点,结合学校的“两自一包”办学体制特色,我校在内部管理中尝试以“项目制管理”激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内部的“共同治理”,形成学校发展的良好生态。项目制管理强调赋予权力、成员合作、集体参与,作为一种尝试,既能考验教师的执行力,又能突出教师专业建设在项目中的成效。

猜你喜欢
小川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闹”的动物医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聆听幸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宝宝包包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