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敏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机械制图是一个理论和实际兼顾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解、读懂和制图能力,为学生日后进入专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调查研究中表明,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失,使得很多学生在打基础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研究的心态,对待课程中国标对机械制图中规定的内容及细节常常出现敷衍的情况。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大学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没有不重视研究,只是完成课程的相关学习,严重缺乏应有的工匠精神,创新能力更是欠缺。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本文将《机械制图》与思政课融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各种思想危机中摆脱出来,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立一名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机械制图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主要是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形成以培养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和培育工匠精神为主线的课程思政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中全面铺开。课程思政指的是通过全体成员、课程的育人局面形式,讲全部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一个方向,构建一个协同育人的目的。以我校《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的新生。他们由于刚刚告别了学习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从家长和老师时刻监督转变为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有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在缺少严格监督的大学学习中,很多同学表现出:对网络过度依赖,缺乏学习的动力、信心和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特点,特别是对于环境的不适应、专业认知较少、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渐渐迷失了方向。
结合大一新生的学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在对《机械制图》课程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寻找和创新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一刚刚迈入大学时就通过课程思政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从根本上解决总书记要求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中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思政要素,将党的政策主张、做人道理、处世准则等融入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教学大纲中一般只有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只有专业知识的目标与要求,如表1和表2所示。为了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建设主线,在重构教学内容时,分别在“制图的基本知识”、“标准件与常用件”、“典型零件绘制和识读”及“装配图”,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每一个教学模块对应一个思政目标,进行思政导入设计,并匹配相应的大国工匠故事,如表3所示。
表1:学时分配表
立体的投影1.掌握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2.能分析平面与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截交线的性质,掌握作截交线的基本方法(截平面以特殊位置为主);3.掌握用辅助平面法和同心球面法求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及两曲面立体(其中之一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相贯线的方法。轴测图1.建立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2.了解轴向变形系数及轴间角的几何意义;3.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4.理解轴测剖视图的画法。组合体 1.了解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及正确阅读;2.掌握组合视图的画法、组合体尺寸标注。机件1.理解并掌握各种画法、标注及应用;2.了解简化画法规定;3.能较恰当地综合应用各种表达方法表达机械零件;4.了解第三角画法的特点;5.提高能力为零件图、装配图奠定基础;标准件与常用件1.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2.掌握螺纹紧固件的画法、标记和装配画法;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4.会查阅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数据和画法。典型零件绘制和识读1.通过典型零件的绘制和识读进一步培养视图选择能力,做到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2.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视图一般不少于4个)的零件图;3.掌握尺寸标注要求和一般工艺与测量的要求;4.对常见工艺结构(如退刀槽、倒角、沉孔)的作用和尺寸标注有所了解;5.能注写已知相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装配图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掌握装配图的常用表达方法和视图选择;3.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装配体要有非标准零件10件左右)的装配图;4.读装配图包括拆画3个零件图。
在实际授课中,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中建立《机械制图》课程,在学习通平台上课前开展课程预习,课中进行签到、讨论和测验,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问题交流等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前课程预习时,多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平台中,除了给出教学的PPT、小视频、三维动画等教学资源外,还上传大量的行业新动态资源。在这些拓展资源上传的同时,也在讨论区给同学们提出这些行业现在存在的发展困境及机遇。在讨论区用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行业的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制造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中结合同学预习情况,除必要的讲授外,多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重点答疑解惑,对学生预习中不懂的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在纠错中贯穿工匠精神。
课后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之外,还建立微信、QQ等交流群,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学习现状,关注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日常交流中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优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对于发现同学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构建全新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大思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教师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变成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元的教学,让教师从单一的传授专业知识变成学生的引领人,让思政工作从单一的学工口负责变为全员参与,让课程思政的作用更加明显。
“课程思政”不是某一门或者某一类课程的事情,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对《机械制图》教学中“课程思政”进行探索,让我真正体会到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的作用。它是一种价值引领,不是从考试分数上衡量,教学效果上也不是立竿见影,是循序渐进的。
大一新生一般对思政课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对于非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些理论知识也似懂非懂,现在将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与思政课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有课程。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整个大学生涯中,结合实际案例,将“职业操守”贯穿整个大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