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慧,刘满君,刘 博,张 悦,齐 雪,魏琳楠,胡少华
(1.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各软组织间隙的急、慢性化脓感染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局部肿块隆起,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继而出现疼痛加重,红肿、发热、坠胀不适等直肠刺激症状,疼痛尤以排便或行走时明显加剧,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毒素吸收,可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根据肛周脓肿患者年龄和身体情况,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适用于脓肿发生早期,临床症状较轻,能够耐受且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但是不能根治疾病。手术是根治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为达到充分引流病灶,手术切口面积较大,加上切口位置特殊,容易受到粪便刺激和残留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术后切口疼痛水肿明显,分泌物较多,使创面愈合缓慢[2]。因此如何尽快消除术后切缘水肿,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切口疼痛,加速创面愈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观察比较了肛周脓肿术后中药熏洗坐浴换药联合雷火灸治疗与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治疗对患者切口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肛肠病学》[3]中肛痈病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第7版《外科学》[4]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者;②受试者性别不限,年龄20~50岁; ③患者知晓本次临床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其他肛门直肠疾病者,如结直肠恶性肿瘤、直肠息肉、肠结核、克罗恩病、肛周皮肤病变等;③伴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代谢失调等严重原发病影响创面愈合者;⑤在月经期间或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⑥合并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者;⑦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⑧对本次研究所用有关药物过敏或易过敏体质者。
1.4一般资料 研究经河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HBZY2021-KT-048-01),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肛肠三科符合上述标准并施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术后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0~50(34.4±8.7)岁;病程3~19(7.4±4.1)d。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49(34.5±8.8)岁;病程3~18(7.1±3.5)d。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用常规椎管内麻醉,手术统一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手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和禁食水6 h,之后改为半流食3 d,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手术当天尽量避免活动。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成都信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735,规格:0.5 g/支)1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 d,3次/d,期间给予抑酸、营养等药物治疗。
1.5.1对照组 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晨起便后使用院内熏洗方熏洗坐浴。每次1袋400 mL倒入盆中,然后加入1 500~2 000 mL温水,患者先将手术创面暴露于坐浴盆之上,借助中药汤剂的热力熏蒸肛周皮肤及手术创面5~10 min,待水温控制在37~40 ℃时将手术创面浸泡在盆中清洗坐浴,时间15~20 min,1次/d。熏洗坐浴后患者在换药床上取侧卧位姿势,操作医师揭开纱布暴露创面,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观察各脓腔间隙是否通畅,脓腔冲洗干净后用无菌镊子夹取碘伏棉球擦拭创面分泌物,将紫榆膏(河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冀药制字Z20051134)7.5 mL/次注入肛内,凡士林纱条纳入肛内敷盖创面,无菌敷料包扎固定,直至伤口愈合。
1.5.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熏灸配穴取长强穴、腰俞穴。患者熏洗坐浴肛肠科换药后,协助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雷火灸隔热椅子下面点燃2个艾柱燃烧,艾柱距离患者肛门皮肤约25 cm,调整好适当的温度进行悬灸治疗,30 min/次,2次/d,熏至长强穴、腰俞穴及周围皮肤微微发热发红为宜,连续灸疗7 d为1个疗程。整个治疗期间嘱患者放松,操作医师要定时询问患者皮肤感觉,防止烫伤。
1.6观察指标 观察2组术后1 d、7 d、14 d的疼痛、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及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比较2组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创面完全愈合(创面结实且完全上皮化)时间及治疗28 d后整体临床疗效。
1.6.1切口疼痛评分 参照WHO疼痛标准分级[5]:①无疼痛为0分;②轻度疼痛为1分,可以忍受,不会影响睡眠;③中度疼痛为2分,可以忍受,影响睡眠,无需药物缓解;④重度疼痛为3分,疼痛难忍,伴有焦虑,严重影响睡眠,不能入睡,需要口服或肌注麻醉性止痛药物。
1.6.2肉芽组织生长评分 参考文献[6]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分:①创面良好为0分,创面组织平整,上皮细胞基本覆盖;②创面较好为1分,创面肉芽颜色鲜活红润,擦之易出血;③创面一般,记为2分,创面肉芽颜色苍白,擦之不容易出血;④创面较差,记为3分,创面肉芽颜色暗淡,擦之不易出血。
1.6.3分泌物评分 参考文献[7]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分:①创面无分泌物为0分,无菌纱布无浸湿;②少量分泌物为1分,无菌纱布渗湿1~2层;③中量分泌物为2分,无菌纱布渗湿3层;④大量分泌物为3分,分泌物较多,无菌纱布渗湿3层及以上。
1.6.4血清SP、5-HT、VEGF水平 分别于术后1 d、7 d、14 d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SP、5-H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EGF水平。
1.6.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出院后嘱患者继续门诊定期换药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自术后第1天起至达到创面愈合标准最终所需要的时间。
1.6.6临床疗效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医肛肠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9]中有关肛周脓肿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创面结实且完全上皮化;显效:创面愈合>75%,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创面轻微分泌物,无明显疼痛,创面肉芽组织鲜活结实,颜色红润;有效:创面愈合≥25%但是<75%,临床症状较前减轻,伤口少量分泌物,轻微疼痛及瘙痒,创面肉芽组织鲜活,色红润;无效:创面愈合<25%,临床症状无好转,伤口分泌物较多气味重,疼痛水肿明显,创面肉芽组织颜色暗淡,生长情况差。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2组术后1 d、7 d、14 d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术后1,7,14 d临床症状评分比较[M(Q1,Q3),分]
2.22组术后1 d、7 d、14 d血清SP、5-HT、VEGF水平比较 2组术后7 d、14 d血清SP、5-HT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VEGF水平均高于术后1 d(P均<0.05);治疗组术后7 d、14 d的血清SP、5-HT、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SP、5-HT、VEGF水平比较
2.32组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水肿消失时间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2.42组整体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8 d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
肛周脓肿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8%~25%,以青中年人多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0]。肛周脓肿以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疼痛明显为特点,如不及时行手术治疗,可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形成坏死性筋膜炎及脓毒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临床上多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清除病灶,减少术后复发[11],但肛门疼痛是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中不可避免。由于肛周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周围的皮肤在手术刺激下,易产生剧烈疼痛;为达到术后引流通畅,手术创面多不缝合,且切口较深,创面较大;加之创面位置特殊,伤口易受粪便通过和残留的影响,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加重创面感染,引起创面渗液增多、水肿加重、疼痛明显;切口水肿、疼痛致后期血运不佳,创面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延缓创面愈合速度,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增加患者痛苦[12]。
肛周脓肿术后伤口愈合是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复杂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13]。西医主要以口服或肌注麻醉性止痛药物和静点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但是过量口服或肌注麻醉性止痛药物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赖药性和胃肠道反应等[14];抗生素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耐药性,抗菌效能下降,且重复使用抗生素可破坏患者胃肠道菌群,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15]。与西医疗法相比,传统中医药外治法在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促进术后伤口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肛周脓肿属于中医“肛痈”的范畴,多为平素饮食不节,喜嗜辛辣刺激之品,日久化湿产热,致湿热蕴结于肛门大肠,热盛肉腐成脓发为肛痈。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属于中医“溃疡”的范畴,创面为金刃电刀所伤,损伤气血经脉,导致气血经脉不通,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见伤口水肿、疼痛;气血瘀滞,经脉不通,致创面气血运行不畅,失于濡养,则创面愈合缓慢[16]。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采用纯中药配合艾绒加工成药艾条,点燃后对施灸部位施以温灸。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局部皮肤腠理开放,药物渗透达相应穴位,激发经脉气血,恢复气血经脉的正常运行,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17]。现代医学认为,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经络腧穴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18]。雷火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量为5~15 μm远红外线和0.3~2 μm近红外线,不仅涉及表皮,还能够到达皮下和肌层较深部位组织,可以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镇痛和消除组织水肿、减轻炎性反应的功效,同时燃烧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成分附着在皮肤表面,经过腠理开放吸收到达病变部位而发挥治疗作用[19]。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够运行全身气血,联系五脏六腑、沟通机体内外、抵御外邪、保护机体。腧穴位于人体体表,脏腑经络之气汇聚于此,是疾病反应点和针刺治疗的刺激点,不同的腧穴治疗功效对应不同的疾病症状[20]。长强穴、腰俞穴均为督脉要穴,位于人体后正中线尾骨端与肛门之间。长强穴为督脉之络穴,督脉为“阳脉之海”,通于任脉,有调和阴阳、通络止痛、疗痔提肛、调理大肠气机的功效;腰俞穴是气血输布的通道,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阴阳平衡的功效,二者相配伍为治疗肛肠病之经验穴[21]。《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肛肠病术后创伤使督脉气血通行受阻,导致营卫不行,阳气不布,血不归经,瘀血阻滞,发生疼痛。雷火灸悬灸长强穴、腰俞穴能够通行人体气血,促进气血运行,使气血随着人体经络传导,达到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目的,且长强穴与腰俞穴距离术后切口较近,施灸于长强穴、腰俞穴通过经络腧穴本身的功能主治作用联合雷火灸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行气止痛的功效共同改善局部切口气血运行,达到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7 d、14 d疼痛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创面水肿和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肛周脓肿术后给予雷火灸干预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5-HT以血脑屏障为界分为中枢和外周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中枢发挥镇痛作用,而在外周作为一种致痛因子参与疼痛的发生,可直接增强其他炎性介质(如PGE2、缓激肽)的效应,刺激伤害感受器使机体产生痛觉[22]。SP是一种神经递质,自身可以诱发炎症反应,在局部引起组织水肿,引起组胺等释放氢离子,刺激感受器,形成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传递,使人体感知疼痛[23]。雷火灸的高温治疗可造成脑内内啡肽及5-HT含量的改变,使机体的痛阈升高,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4]。因此检测SP和5-HT的水平可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为雷火灸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雷火灸干预后,治疗组术后7 d、14 d血清5-HT、S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客观证实雷火灸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雷火灸燃烧时可产生240 ℃左右的高温,温度高,药物渗透力和温通作用较强,且产生的热效应可扩张局部皮肤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出,加速炎症渗出物吸收,促进创面愈合[25]。在创面愈合早期阶段,VEGF促进成血管细胞的增殖,加快血管细胞的迁移,同时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的形成,为创面修复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快速愈合[26]。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27]。雷火灸可以影响外周血中TNF-α、VEGF表达量[28],而TNF-α、VEGF等是创面愈合的重要细胞因子,且在肛周脓肿术后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7 d、14 d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提示肛周脓肿术后给予雷火灸干预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雷火灸治疗能够有效消除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水肿,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整体疗效。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