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旸 袁宇 赵德利 张金玲
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以缓解临床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目的而展开的,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正式发文推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5+3”一体化培养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更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规律,能够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1-2]。医学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于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及知识储备的要求日益提升,培养能够适应临床多样化需求的硕士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更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但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理论大于实践,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知识掌握达不到预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前提下,仍需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3-5]。因此,文章浅谈对于专业型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型影像研究生,为影像学的未来发展与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例如经典的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以问题问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导向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等,其中经典的LBL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单方面引导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现今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弊端,如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抑制学习主动性等[6]。而PBL、CBL模式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的影像实践能力及临床诊断思维的提升与形成有较大优势[7-9]。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数据库也在影像教学中广泛应用,PACS系统是一种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病历资料及影像数据,方便易用,资料丰富,解决了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关键问题,是现今影像科室所必需的辅助工具[10-11]。随着互联网教学的不断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如医学慕课、钉钉或腾讯会议等网络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等,使学习过程更加便捷、开放,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增进学术交流,有效避免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局限性,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空间和配置,形成了崭新的教育格局。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涌现,为广大医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宽广、更丰富的学习平台,尤其在影像诊断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模式为耕耘在影像领域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新鲜且肥沃的土壤。但多元化的出现也必然伴随着问题的发生,如何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带来的优势是现如今的教学领域之中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在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中,PBL、CBL以及MDT等都各有其优势,分别侧重于问题主导的教学、案例主导的教学以及多学科联合的教学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学点,带领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并学习。而网络课堂的广泛应用,更是使得复杂多样的影像知识更加快捷方便的进入学生的视野,影像教学基本的临床知识不同,影像教学需要更多的阅片实践和思考过程,需要对人体各个系统均有所掌握,而非单一从事某个独立的系统,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涌现,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的传播知识,也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合理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教学领域进步的必要阶段。
多元化的出现虽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使用者们对教学模式的不熟悉以及学习思维的不成熟等原因,这种多元化的优势就容易发生使用不当的问题,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习选择的时候迷茫、无所适从,可能会对某种教学模式过度应用、或理解不足,单一使用或不恰当的混合使用都无法达到或强化教学目的,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失去设计之初的教学效果,最终适得其反。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最大化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规避短板,构建系统、全面、且可重复性强针,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合适的联合教学模式的是十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就对本院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及工作能力进行考察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即基础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影像诊断思维等。
多数应届研究生在大学期间专攻考试课程,对于基本的专业知识反倒有所欠缺,尤其是影像学专硕研究生国家统考一理论考试时并未对影像诊断的专业课进行考察,学业方面的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对影像学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欠缺,而且影像学对于基本的解剖知识要求极高,具体到细小骨折的精确定位、特殊部位的基本认知以及相应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变异等等,不同于临床科室,影像科研究生所面对的,是对全身各个部位疾病都有所掌握,在遇到不同部位发生的不同疾病时要对疾病的性质做出最基本的判断,知识面覆盖更广,对临床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
在大学期间,专业课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基本没有动手书写报告的能力和经验,对于疾病的掌握局限于书本知识,教材及课堂上所教授的影像学变现往往十分典型,但实际工作中病变的表现千变万化,“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等情况频繁出现,导致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出现偏差,如对肝癌及其鉴别诊断的影像学变现认识片面,尤其对于增强扫描后的病灶识别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对影像技术知识的欠缺、对于影像病理学知识的匮乏,从而无法灵活认知不同阶段病灶的动态变化。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图像扫描是人为操控,扫描技师的经验尤为重要,了解基本的扫描技术、方式,正确分辨图像质量,能使学生更准确的判别不同扫描时间、方式等对于病灶的显示是否有影响。与临床医生、导师互动不足、沟通有限也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之一[12],受到诸如此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起初接触研究生工作、学习时感到吃力,且进步缓慢,而基本的阅片能力是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因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现今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结合临床的诊断思维对于影像医学具有重要意义,阅片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应当结合影像变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以及家族史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影像学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明确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来讲,影像所提供的一手图像资料通常是杂论无序的,直观上的认知往往是感性认知,良好的诊断思维就是要在感性认知中归纳分析、推理演绎,从而发现其内在规律,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各征象发生的原因及表现,形成系统的诊断流程,在日常学习中进行量的积累,以求达到质的飞跃。如在肺部报告书写时,当CT显示肺部斑片影时,首先应根据其形态、边缘、位置等一手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列出可能出现该征象的疾病,再根据相关病例资料进行排除,最终得出结论。在掌握基本解剖及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良好的临床诊断思维模式,形成对比思维、逆向思维、归纳思维,养成多学科、多角度、多方法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型影像研究生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
在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几点问题进行整合之后,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一种简单易行、应用便捷、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简化教学模式并提升专业型影像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在对比几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后,本文提出系统性闭环式联合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指联合PBL、CBL模式、PACS系统及微信公众平台所构建的一种“环形”教学模式。详细内容如下:(1)根据PBL、CBL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及实践工作中利用PACS系统根据个人情况发现并提出问题或感兴趣案例(图1),由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本学习周期记录人,分系统进行汇总并报送导师。此部分强调学生应深入临床报告书写的实践活动中,只有早临床、反复临床,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并且也要对影像技术的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熟悉相关扫描及后处理技术,为影像诊断打下坚实基础。(2)由导师在梳理问题后进行线上或线下互动答疑,记录人进行答疑记录,总结成文。必要时,也要对病例进行影像追踪,梳理该疾病各阶段的影像学表现,动态的检测其变化过程,对该疾病形成系统的认知,总结成文,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3)搭建影像科室微信公众平台,将各周期答疑会议记录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内容推送至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学生查阅、复习。准确落实各环节的学习要求,实现“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实践”的“闭环式”教学过程(图2),构建系统性闭环式联合教学模式,此模式便于学生反复学习使用,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路径。
图1 “环形”教学模式1
图2 环形”教学模式2
本模式联合四种基本教学平台及方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影像诊断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根据第一阶段,学生在PACS系统中发现问题或感兴趣的案例,如肺部炎症的不同时期表现如何、怎样与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等,自行动手查阅理论资料,病史信息,结合影像数据,初步形成基本诊断认知,动手、动脑进行报告书写与总结,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第二阶段经过导师个性化指导答疑,把每一个问题具体到实例,分析病理进展过程,帮助学生穿针引线,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肺部炎症的机制、表现及鉴别诊断,得到更全面的影像诊断思路及结论。第三阶段学生独立动手,将学习的内容整理成文或构建思维导图[13-14],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形成体系,推送平台,供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习。
在学生提问、导师带教过程中会面对各种特殊病例、突发问题的处理,不仅可以锻炼导师及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调动学生全面学习和拓展知识的积极性[15],也能更好的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精确且高效地解决专业知识问题。
构建系统性闭环式联合教学模式使学习的环节紧密衔接,可以有效避免中间环节误差而导致的知识链断裂,能更好地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快速提升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的影像实践能力、临床诊断思维,并且模式相对简洁,可行性强,方便各等级医学院校实施教学。
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虽然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但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在多方面对学生起到良好影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推进,2015年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下培养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影像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中外文献的阅读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更全面地对影像知识进行拓展、深入学习,如对于不同疾病诊疗的最新国际指南、了解最新的影像技术对疾病显示的进展等,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临床思维,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论文撰写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机会,在撰写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准确寻找切入点及文字表述等能力,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是重要助力。临床与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深入研究并加以实施,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6]。
人文教育是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形成良好职业教养的重要基础,在研究生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人文教育,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正确职业理念、恰当处理医患关系的首要条件,深入贯彻落实医学人文教育,是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型影像学研究生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与影像技术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医学影像学在漫长的医学史长河中愈发显露光芒,其对于医疗行业发展进步的影响日益提升,教学作为引领人才成长进步的关键环节,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专业型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是当代临床专硕教育的侧重点之一,能有效缓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进步。本文所提出的“闭环式”联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基础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影像诊断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更好的为专业性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并在现有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中选取PBL、CBL模式、PACS系统及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一种“闭环式”联合教学模式,构建一种相对简洁,可行性强,方便各等级医学院校使用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