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达 高亚维 曲天一 李晓鲲 姜善红
急救医学是多个学科交叉的学科,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特殊的临床医学范畴[1]。诊疗范围包括院前急救、急危重症及其救治、创伤、急性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临床资料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拯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这需要急救人员有优秀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具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合作沟通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2]。近年来,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世界医学已步入“整合医学”时代[3],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可有效将各专科实践经验有机、整合、灵活因公与临床工作中。年轻高素质护士的急诊临床护理带教与培养理念与方法亟需革新。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特点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模式,形成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被动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实践创新、临床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协调合作等能力授课内容很难理解且容易忘记。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弊端也在越来越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寻求了新的教育模式。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导向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考,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从实际临床问题出发,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学习思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生护理的核心能力与水平,包括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教育能力。除了符合当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实习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护生的未来良好发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在急诊护理教学中应用整合教学法的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以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100名急诊护理专业2020级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研究组采用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高考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学生采用LBL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中心和难点,共设理论课24课时,4课时/周。集中授课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育、PPT教育、板书等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自由讨论、课后交课堂作业,课后集中答疑。
研究组采用PBL+CBL+TBL整合教学法,共设理论课24课时,4课时/周。教师搜集急诊科各病种经典案例,编写PBL教案。上课前一周,将典型的案例资料分发给研究组的所有学生,学生以教学调查的形式参加小组讨论,学生们独自收集病历,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上课前教师应按照教授的要求检查问题,制定处理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参考资料、网络文献和数据库自行学习,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4]。另外,学生们要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多媒体课题的形式报告自己的知识,在报告期间可以向研究小组成员提问,并与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整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各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5]。两组实习生由本院急救护理研究室同一组教师授课,并能熟练应用LBL、PBL、TBL、CBL教学法授课。
1.3.1 学生成绩考核
包括理论成绩与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两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重点来设计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名称解释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总分100分。
1.3.2 调查问卷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否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是否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是否对教学法满意、是否能提高学习主动性、是否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愿意查阅文献资料、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共收集问卷100份。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学生采用整合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后,两组学生在理论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明显比研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笔试成绩(分,±s)
表2 两组实习生笔试成绩(分,±s)
组别 理论成绩 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研究组(n=50) 83.56±5.36 90.51±6.86对照组(n=50) 81.24±8.76 83.28±4.65 t值 1.523 5.667 P值 >0.05 <0.05
研究组在能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对该教学方法满意见方面有更为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名(%)]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手段,虽然节约了教育资源,但也有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创造性、缺乏学习积极性等不足之处[6]。与此相比,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不足。PBL教学法始于1950年代西余大学医学院,1969年美国神经学教授巴罗斯首次将PBL引入医学教育领域[7]。现在中国医学界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LBL,其优点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根据课程要求的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所传递的信息量大而复杂,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理解,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考试技能[8]。在医学教育中使用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9]。为此,欧美医学教育界开始寻找新的医学教学模式,PBL、CBL、TBL、课程整合等新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拥有较多的自主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考[10]。2002年,美国医学院在医学教育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1]。由于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床综合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不同,个体差别很大。因此,无论是哪种教学法都有优缺点,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对整合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12]。
表3(续)
本次研究将TBL、PBL、CBL三种教学方法整合到应急护理课程中,将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改为学生中心,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对LBL教学法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对整合一体化教学法。这表明学生已经对了“注入式”教学法产生了抵触感,忽略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单纯填鸭式学习方法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技能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学生希望在受教中能增加自己的参与性和自主性,能以自己为中心。TBL教育可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13]。TBL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授课的内容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难点的理解不够深刻,使学生还无法完全理解教学难点。PBL教学法中心以学生为主[14],以问题为基础,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从实际临床问题出发,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学习思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但该教学法的缺点是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科学问题设置不好容易影响知识拓展。CBL教学法由德国教育家和詹斯·克雷恩·库拉夫基提出,该教学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有知识的踪迹挖掘,学生时间短的优点,但是构建和选择高水平的案例和问题是个难点,教学方法也有缺点[15]。这种一体式整合教学法能极大整合了教学资源,符合世界医学走势,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加知识的广泛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使学生结合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思考能力,后期能快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综合教学法以小组进行非个体的讨论,团队成员之间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要求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整合TBL、PBL、CBL三种教学模式后实现了优势的完善,使学生能够克服单独应用TBL、PBL教学法导致的学习内容的横向发展问题。同时,它还能弥补CBL和TBL教学法对学生素养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高,个体差异大,需要很长时间等缺点。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整合教学法能有效提升急诊本科护理教育水平,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综上所述,整合TBL+PBL+CBL教学法在应急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性强。与LBL教学法相比,TBL+PBL+CBL一体化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因此以整合为核心的教学革新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