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在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孕育壮大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2022-02-17 06:18
学习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三军鹤峰红二

●袁 坤

红二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于1936 年7 月由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红二、六军团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组成和中坚力量,其中红二军团是贺龙亲手缔造并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红六军团于1934 年10 月24 日与红三军(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后在鄂西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鄂西地区孕育诞生了红二军团,发展壮大了红二、六军团,锻造了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

鄂西地区是指湖北的西部,主要包括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 个市(州、林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西的大部区域属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襄枣宜、巴兴归等根据地所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全面系统总结鄂西地区在红二方面军孕育壮大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有着较强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鄂西地区是红二军团的孕育诞生地

1927 年9 月至1928 年3 月,在咸丰、宣恩、长阳、松滋、江陵、枣阳、天门、荆门等鄂西地区爆发了多起暴动,并建立起了革命武装和根据地,这为湘鄂西红四军、红六军及红二军团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积蓄了武装力量、提供了物质保障。1928 年3 月下旬,贺龙在桑植组织了3000 余人的革命武装,推动了湘鄂西地区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但由于工农革命军初建时组织松散、战斗力不强,这支革命队伍遭遇节节失利,尤其是在桑植和石门遭受重大挫折后,全军仅剩200 余人。经过反复比较和认真权衡,贺龙、周逸群率领革命武装分别前往鄂西地区的鹤峰和洪湖等地,进一步拓展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

贺龙率余部退往湘鄂边界的鹤峰红土坪一带,收集失散的部队,继续进行游击战争。1928 年11 月底,在鹤峰走马堰垭完成整编,明确了以党员、团员为核心建立基本部队,实际上是对“支部建在连上”的有益探索。完成整编后的红四军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在鄂西地区的利川、建始、鹤峰等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929 年1 月,贺龙率领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并宣告成立中共鹤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这是湘鄂西根据地成立最早的苏维埃政府。1929 年2月1 日至8 日,红四军在鹤峰走马杜家村再次进行整编,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整编后的红军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极大提升,于1929 年2 月10 日再次解放鹤峰县城,威震湘鄂边。

1928 年5 月,周逸群由湘西到达石首,组织洪湖地区的游击活动。经过半年多艰苦的革命斗争,鄂西革命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到1929 年2 月,在监利、华容、石首、江陵、沔阳各县相继恢复和开辟了许多小块革命根据地,发展了党组织,扩大了游击队规模。随着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游击大队进一步壮大,为加强部队建设,鄂西特委将游击大队编成由周逸群任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的鄂西游击总队。1929 年12 月下旬,中共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央独立师,鄂西地区的革命斗争继续发展。1930 年2 月,依照中央指示,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为红四军东进并成功组建红二军团打下坚实基础。

1929 年11 月,中央军事部发出指令:湘西红军如果在鄂西更便于发展,或武汉更混乱时,可与鄂西红军会师。为落实中央指示,1930 年2 月,红四军主力共4000 余人离开鹤峰,向松滋、公安方向进军。经过几个月且战且进的艰难行军,1930 年7 月4 日,红四、六军会师鄂西地区公安。7 日,两军在公安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在普济观召开二军团前委会,正式成立红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7 月下旬,红二军团全力拔掉江陵龙湾、熊口、周家矶、老新口等敌人据点,从而将监利、沔阳、江陵与潜江等地串联成片,且使洪湖苏区向四周延伸扩展,进一步巩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二、鄂西地区是红二、六军团的壮大地

革命总是在曲折中前进,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武装总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锤炼而成的。红二军团的发展壮大并不单纯是人员的增多,亦或是武器装备的改进,而是在逆流中前行,在挫折中奋进。1930 年10 月至12 月,红二军团南征,共歼敌6000 余人,先后解放了鄂西地区的石首、公安等城镇及广大乡村,取得了较大胜利。然而由于邓中夏坚持执行党的第二次“左”倾路线,致使所占城镇得而复失,尤其是在松滋杨林地区的较大失利造成重大损失,红军被迫转移到鄂西地区西部的鹤峰等地,部队在鹤峰得到较大休整和补给。

由于受党的第二次“左”倾错误的持续影响,邓中夏仍抱有依靠单纯军事行动迅速取得胜利的幻想。1931 年1 月初,红军进攻石门,因为伤亡过大,无力进行较大战斗,故而再次回到鄂西地区鹤峰境内休整。1931 年3 月底和4 月初,部队在长阳枝柘坪召开前委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枝柘坪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1931 年4月初,红三军转战荆当远,创建鄂西北苏区,部队得到必要的休整和补充。

正当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内忧外患中遭遇严重挫折:于内受党内第二次、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严重影响,于外受国民党反动派四次“围剿”。当革命斗争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鄂西地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战略转移地。1932 年10 月至1933 年1 月,红三军行军约7000 里,始于鄂西地区东部的洪湖革命根据地,止于鄂西地区西部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在艰难战略转移中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自1932 年底,红三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鄂西地区西部巴东、鹤峰等地,直到1934年6 月进驻贵州铜仁建立黔东苏区,在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红三军在鄂西地区的恩施境内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是由土地革命战争中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苏区)的地方武装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苏区)的部分武装发展壮大组成的。1934 年7 月23 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西征创建新的根据地。1934 年10月24 日,红六军团行军作战八十多天和红三军在木黄会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红三军改为红二军团)迅即发动湘西攻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随着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同时根据敌军湘强鄂弱的革命形势,红二、六军团调整作战战略,转战鄂西地区,于1935 年6 月和8 月取得忠堡大捷、板栗园大捷,此后湘鄂国民党军队转入防御阶段,湘鄂川黔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在红二、六军团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鄂西地区既是战略后方,又是前沿阵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鄂西地区锻造了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

红二方面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起来的一支钢铁劲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革命斗争中淬炼出信念坚定、绝对忠诚、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这股强大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而且,红二方面军革命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以鄂西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淬炼出来的。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中,鄂西地区锻造了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该地区无数革命先烈就是彰显这种革命精神的鲜活个体,也是今天我们探源革命精神的鲜活载体。

锻造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是全体官兵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的集中呈现,而军队创建人的精神品质极大影响着革命精神的形成。红二方面军的灵魂人物和主要创建人贺龙,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的信仰追求,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为红二方面军广大官兵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自1928 年初回到湘鄂西,到1935年11 月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贺龙始终带领红军坚持在鄂西等地战斗,在屡败屡战中锤炼了红军官兵的坚定理想信念。

锻造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绝对忠诚。《论语·子路》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研究创建人的精神特质更能揭示革命精神生成的内在逻辑。周逸群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宣传家、活动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团的创建者之一,自1928 年转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并担任书记,直到1931 年5 月英勇牺牲,在这三年左右时间里,他始终在鄂西坚持革命、英勇奋战,矢志不渝、死而后已。“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是他对党和人民忠诚的生动写照,而这种宝贵品质深刻影响着红六军、红二军团的每一位将士,熔铸到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之中。

锻造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气概。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在鄂西这片红色沃土上,涌现出无数不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用生命坚守着初心和使命。肠子流出一尺多长,塞回肚子仍然坚持战斗的贺英;在极其简陋、没有麻药情况下,贺炳炎强忍剧痛被截去断肢;为了不被敌人抓住,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悲壮的鹤峰鼓锣山32 壮士纵身跳下悬崖;弹尽粮绝仍坚守万仙洞直到壮烈牺牲的黄大鹏部。这些革命先烈正是红二方面军广大将士英勇无畏战斗气概的生动缩影,也是红二方面军革命精神的真实反映。

锻造出“粉身碎骨全不怕”的牺牲精神。段德昌对给他行刑的战士说“用刀杀死我吧,节约一下子弹,还可以打死一个敌人”,这是为了革命甘愿牺牲的精神;廖景坤对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地追求,用责任与担当铸就了共产党人不朽的丰碑;曾宪文牺牲时年仅26 岁,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革命战友,这是用生命在诠释牺牲的真谛;刘曙堂被割去耳、鼻还被挖眼、剐心,为了革命牺牲生命在所不惜。这些鄂西地区的革命斗士用鲜血和生命淬炼着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从弱到强,成为一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硬核力量,而作为诞生地和壮大地的鄂西地区锻造了其革命精神,也成为孕育中国革命的红色沃土。

猜你喜欢
红三军鹤峰红二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飞将军”黄公略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红二、六军团转战渝东南
山光水韵话鹤峰
深山峡谷强音回荡---湖北省民宗委派驻恩施鹤峰抗灾救灾工作组工作纪实
湖北鹤峰邬阳乡:“法文化”沁润土苗山乡新农村
十大历史瞬间浓缩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