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

  • 南腰界会师开启红二、红六军团团结奋斗新征程
    934年6月,红三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到川黔边创建以四川酉阳南腰界(今属重庆)为指挥中心和大本营的黔东苏区。1934年10月底,在贵州沿河水田坝、江口苗王坡、印江木黄等地,终于接应到奉命先遣西征的红六军团,两军在南腰界胜利会师。南腰界会师是中国红军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红二、红六军团踏上了并肩作战、团结奋斗、共创辉煌的新征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边,创建的黔东苏区为自身发展和两军会师提供重要依托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率一众红军将士,在湘

    红岩春秋 2023年1期2023-06-11

  • 鸡心岭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提质增效的探索
    色旅游基地,以红三军的战斗历程,形成了镇坪县“鸡心岭贺龙红三军战斗遗址”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巫溪县一线天“红军首次入川教育基地”,成为鸡心岭大巴山地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1.1 红三军“小长征”形成的社会效益2017 年5 月14 日,红三军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与浙江绿投集团凌波经理一道来巫溪县,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考察投资项目[4]。2018 年5 月19日,红三军陈文彪将军的儿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2023-04-22

  • 略述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丧失
    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1933年元旦,红三军收复鹤峰县城。次日,红三军军部移驻鹤峰县太平区毛坝,在锅耳台坚持开展革命斗争的贺英率领所部游击队员赶到毛坝与红三军将士会师。湘鄂西中央分局恢复中共鹤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湘

    湘潮(上半月) 2023年2期2023-03-13

  • 略述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丧失
    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軍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1933年元旦,红三军收复鹤峰县城。次日,红三军军部移驻鹤峰县太平区毛坝,在锅耳台坚持开展革命斗争的贺英率领所部游击队员赶到毛坝与红三军将士会师。湘鄂西中央分局恢复中共鹤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湘

    湘潮 2023年2期2023-03-03

  •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文/ 朱江红三军先后转战竹溪多个乡镇贺龙与红三军,仿佛对十堰有着割舍不下的情缘。1931年6月,贺龙率红三军征战十堰地区,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29日,贺龙经过河南、陕西,再次率红三军辗转进入十堰地区,随后又经漫川关途经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在“一脚踏三省”的竹溪县鸡心岭,挺进四川境内的巫溪县(今属重庆市),后南渡长江,行程3500公里,最终到达湘鄂川边。龙坝、蒋家堰、鄂坪、泉溪、丰溪、桃源、向坝……红三军先后经过竹溪县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20期2022-10-30

  •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长江以南转战至鄂西北,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三个月后贺龙返回洪湖。这段革命故事,在十堰地区广为人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年后,贺龙率红三军再度进入鄂西北地区——绕道豫西南、陕南,进入郧西县、竹溪县,南渡长江,行程3500公里,最终到达湘鄂川边。转战多个乡镇宣传革命1932年11月下旬,红三军在进军西峡口后,经历了两次激烈战斗,均将敌人击溃。红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红四方面军正向西安挺进,敌人密集布防于关中平原,但竹林关、漫川关一带敌

    华声文萃 2022年7期2022-07-06

  • “飞将军”黄公略
    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黄公略任军长。在他的带领与指挥下,红三军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主力部队。奔袭文家市、抢占醴陵、攻打吉安,红三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中,红三军更是屡建奇功。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红三军在黄公略的指挥下,以“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首战于龙冈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9000余人,生俘师长张辉瓒。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三军担任中路阻击任务,为夺取战机,黄公略与毛泽东一起在向导的帮助下,找到一条从东固到中洞的

    新长征 2022年6期2022-06-16

  •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朱江红三军先后转战竹溪多个乡镇贺龙与红三军,仿佛对十堰有着割舍不下的情缘。1931年6月,贺龙率红三军征战十堰地区,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29日,贺龙经过河南、陕西,再次率红三军辗转进入十堰地区,随后又经漫川关途经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在“一脚踏三省”的竹溪县鸡心岭,挺进四川境内的巫溪县(今属重庆市),后南渡长江,行程3500公里,最终到达湘鄂川边。龙坝、蒋家堰、鄂坪、泉溪、丰溪、桃源、向坝……红三军先后经过竹溪县的多个乡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10期2022-05-30

  •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长江以南转战至鄂西北,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三个月后贺龙返回洪湖。这段革命故事,在十堰地区广为人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年后,贺龙率红三军再度进入鄂西北地区——绕道豫西南、陕南,进入郧西县、竹溪县,南渡长江,行程3500公里,最终到达湘鄂川边。转战多个乡鎮宣传革命 1932年11月下旬,红三军在进军西峡口后,经历了两次激烈战斗,均将敌人击溃。红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红四方面军正向西安挺进,敌人密集布防于关中平原,但竹林关、漫川关一带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0期2022-05-25

  • 孟绍金:红军游击队“娃娃兵”
    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红三军收编当地民团1800多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黔东纵队,由冉少波任司令员。7月,印江独立团、德江独立团、沿河独立团、黔东独立团和川黔边独立团相继成立。孟绍金与姐夫杨光贵等十多人一起加入沙子坡游击大队池坝游击队,成为了一名游击队员,杨光贵任游击队长,被编入印江独立团。“国民党到处抓人,没地方躲,没饭吃,就投奔红军,还见到了贺老总。”孟老回忆起贺龙,仍然满脸崇拜。1934年7月,贺龙来到沙子坡,帮助穷苦大众当家做主人。孟

    晚晴 2021年8期2021-10-21

  • 枫香溪的伟大转折
    云枫香溪会议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建立了云贵高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对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转移和遵义会议的召开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的枫香溪会议会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政治教育基地。随着电影《黔东烽火》和《决战梵净山》在枫香溪取景拍摄,神秘的枫香溪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八十七年前的6月19日,具有伟大转折意议的枫香溪会议在贵州德江县枫香溪

    新西部 2021年7期2021-08-23

  • 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的革命活动及革命精神
    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革命活动中,整体呈现出特有的革命意志与革命情怀,蕴含着丰厚的革命精神。其革命精神内涵由探路开路的实践方式、求真务实的实践要求、坚定信念的实践

    世纪桥 2021年1期2021-08-06

  • 南腰界流淌的红色基因
    4日,贺龙带领红三军(原番号红二军团)进入酉阳南腰界,而后在此创建了重庆市唯一的省级苏维埃政权;1934年10月26日,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胜利会师;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离开南腰界,特命黔东独立师牵制敌人、保护苏区。红军在南腰界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一段光辉的故事,至今闪耀在人们心间。红军来到南腰界1933年,贺龙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支持。1934年6月,二人率领红三军来到南腰界,

    公民导刊 2021年6期2021-07-19

  • 南腰界会师大会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开始
    二军团已改编为红三军,但红六军团并不知道,也不知道红三军活动的具体地点。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彼此只能从敌人的报纸上得知对方的一点消息。10月初,红六军团由湘西进入黔东后,派参谋长李达率先遣队红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深入沿河地区寻找红二军团。红三军也急于和红六军团会合,先后派出几支部队从南腰界出发,分赴秀山、沿河、印江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探寻和接应红六军团。1934年10月中下旬,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带领二十六团在贵州沿河水田坝首先与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

    当代党员 2021年7期2021-07-14

  • 黄公略:杰出的红军将领
    的战斗中,指挥红三军奋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后来,在战醴陵、攻吉安的战斗中,红三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

    科学导报 2021年32期2021-06-04

  • 红军的渝东南足迹
    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军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的防御战略,红三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撤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7月,贺龙建议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创建新

    红岩春秋 2021年2期2021-03-15

  • 文家市《战斗喜报》:红一军团的“开门红”
    动全面进攻,由红三军担任主攻,先取得制高点九峰寺,红二军和红十二军从两面截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敌人三个团,击溃一个团,毙敌旅长戴斗垣和一个团长,缴获机枪三十余挺,步枪四千余支,子弹二十万发,特此喜报全军 中国工农红军 湘鄂赣省边特委 1930年8月24日。”《战斗喜报》以白话繁体字竖排书写,没有标点符号,其中描述的战斗,史称“文家市大捷”,是红一军团成立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红一军团于1930年6月19日在福建汀州成立,由赣南、闽西地区的红四军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11-30

  • 一张字迹模糊的纸条
    4年5月8日,红三军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重庆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1个营,俘敌400多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贫困的苗汉杂居的贵州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加之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老百姓便都躲藏了起来。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的战士们推门进了黄堂珍老乡家里,生起火,做了一顿饭,烧了他家几根柴禾,用了几根大葱,吃了半坛咸菜。临走时,一排的官兵们留下了6升黄豆作为补偿,并且提筆郑重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2期2020-09-06

  • 一张字条
    条红七师,就是红三军第七师。这张字条是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1934年路过黄学珍家时留下的。那一年,红三军在贺龙的率领下,在湘鄂川边开展游击战争,由于没有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根据地,人员补给、弹药武器、伤员的安置都成问题,部队长期转战也得不到适当的休整,广大指战员迫切要求打开局面,建立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渡过难关。为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条件,于是红三军决定攻打四川的彭水县城。1934年5月5日,红三军从马喇湖出发,渡阿蓬江,经桑柘枰、水市等地,于6日清晨开始了攻打彭

    党史文苑 2020年7期2020-07-29

  • 恩施解放从红色巴东开始
    东县金果坪乡,红三军军部也设在金果坪江家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将军殉难于此。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500多志士投身革命事业,有100余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群山巍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翠霭深浓,留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足迹,红军树、红军洞、红军战壕、红军标语、红军墓……红三军烈士陵园离巴东县金果坪集镇五分钟距离,陵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通过一座红军桥可进入园内,入园的院门左右两边分别是贺龙元帅和廖汉生副委员长的题

    党员生活·下 2019年8期2019-09-10

  • 黄公略: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931年9月在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撰写的一副挽联,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一生。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1927年,黄公略参加广州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与彭德怀、滕代远一起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委委员兼第四团党代表。1930年1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决定成立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这是一支由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部队,成分复杂,地方观念强,游击习气浓。他为建设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8期2018-05-14

  • 红三军黔东“扩红”述论
    4年5月9日,红三军袭取四川彭水县城,第二天撤离。5月14日,红三军进入黔东后坪县境。之后,红三军主要活动在黔东沿河、德江、印江、松桃与川东南酉阳、秀山等县,并在这几县毗连地域创建了黔东苏区。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苏区。在进入黔东至撤离黔东苏区这段时间内,红三军开展了“扩红”①“扩红”即扩大红军。工作,扩大了队伍。根据“扩红”进展情况,文章拟将红三军黔东“扩红”分为准备、初步实施、进一步推进和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08

  • 被冤杀的“人民功臣”宋盘铭
    一意孤行,以“红三军实力不足”为由,整编了红三军,撤销并取代了贺龙对红三军的领导,独揽了湘鄂西中央分局的军政大权。在湘鄂西省委11月扩大会议上,围绕红九师行动问题、江南失守和红三军向北发展问题同万涛、段德昌、潘家辰等领导发生激烈争论。后经万涛提议,决定派宋盘铭到上海向中央汇报。二根据宋盘铭的汇报,中央批评了夏曦的家长制作风、命令主义和军事工作中的错误,指示把红三军整编为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贺龙任军长。1932年5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

    金秋 2017年19期2018-01-19

  • 红军烈士纪念碑何时高耸大薤山?
    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抵达谷城县后,薤山游击队迅速壮大,建立了以薤山为中心的薤山游击根据地。图为薤山红军村陈家院子,当年红军竖旗的地方。红三军离开后,国民党反动派血洗大薤山游击根据地,2名中共县委书记牺牲;游击队干部、县苏维埃干部几乎全部牺牲;绝大多数游击队战士牺牲。为缅怀先烈,谷城县委、县政府把薤山红军的历史载入谷城党史和革命史,为牺牲的干部和红军申报革命烈士,收集整理薤山红军烈士的英勇故事。2011年9月,谷城县委、县政府建起了谷城苏区革命历史陈列室。遗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8期2017-09-12

  • 修缮中的红七师师部旧址
    薛敏灵 余小伍红三军七师师部当年红军写的标语闽西南漳浦县石榴镇境内的石屏峰脚下有处小盆地,面积约一千多亩。1932年2月上旬,邓子恢、王占春、李金发、冯翼飞等指挥的闽南红军游击队开进山城村,联合当地“雷公会”,领导人民抗拒国民党军张贞部借口防御日本侵略而摊派的“飞机捐”,从此点燃闽南革命的烽火。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同一天毛泽东在漳州芝山红楼接见邓子恢、王占春,听取闽南革命斗争情况汇报。毛泽东强调指出,这次红军打下漳州,并不

    红土地 2017年9期2017-09-11

  • 红三军后代巫溪行
    年5月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红三军到巫溪巫溪红三军革命遗址保存较好,考察团一行来到长红村,听取了讲解员关于红三军小长征战略转移到巫溪的艰难历程的介绍。巫溪地处渝陕鄂交汇处,有“巴夔户牖,秦楚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红岩春秋 2017年6期2017-07-03

  • 红三军在黔东的军事活动
    4年7月,是在红三军夏曦、贺龙、关向应等人的领导下创建的。1934年7月21至22日在贵州沿河县铅厂坝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的诞生”[1]。黔东革命根据地包括沿江、印江、德江、松桃、重庆的酉阳、秀山共六个县毗连的地区,面积东西宽约六七十里,南北长约一百里,人口约十万左右。这个革命根据地自1934年7月下旬成立至1934年10月下旬止,前后存在了3个月时间,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表明每一个革命根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1-27

  • 略论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的路线转变问题
    向应同志领导的红三军于1934年5月在贵州东北部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开启了云贵苏维埃革命的先河,为红三军提供了休整和发展的条件,为红二、六军团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拟对其创建过程中的路线转变问题进行考察,总结黔东苏区创建的历史经验。黔东苏区;路线;转变【主持人语】毛泽东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1-27

  • 张家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湘鄂西分局决定红三军一方面巩固和发展黔东根据地,一方面东出湘西在湘鄂川边恢复老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形成较大的湘鄂川黔根据地。10月, 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主力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红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统一指挥二、六两军团的行动。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领导下向湘西的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大庸等地挺进。1934年11月,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以贺龙为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10期2017-01-26

  • 红三军从巫溪走过
    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在大洪山,中共湘鄂西分局决定“避开敌人主力回湘鄂边”,进行长途战略大转移。193

    红岩春秋 2016年12期2017-01-14

  • 静待甜蜜花开
    2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辗转来到湘鄂川边,开展游击战争。离开湘鄂西根据地转战数省的红三军迫切需要寻找一个落脚点,对部队进行休整和补充。经研究,红三军决定攻打彭水县城。1934年5月5日,集结于黔江马喇湖的红三军渡过阿蓬江。7日,进至彭水桑柘坪,并连夜冒雨向彭水县城前进。8日上午,红三军在县城后山上打响夺城第一枪。不到半天,红三军即占领彭水县城。此次战役,红三军共歼敌一个营,俘敌400余人,缴枪300余支。由于当时控制湘鄂西分局和红三军领导权的负责人借口彭水“面

    今日重庆 2016年11期2017-01-11

  • 红军游击队“娃娃兵”孟绍金
    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红三军收编当地民团1800多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黔东纵队,由冉少波任司令员。7月,印江独立团、德江独立团、沿河独立团、黔东独立团和川黔边独立团相继成立。孟绍金与姐夫杨光贵等十多人一起加入沙子坡游击大队池坝游击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杨光贵任游击队长,被编入印江独立团。“国民党到处抓人,没地方躲,没饭吃,就投奔红军,还见到了贺老总。”孟老回忆。1934年7月,贺龙来到沙子坡,帮助穷苦大众当家做主人。孟老记忆中的贺龙身穿青色

    当代贵州 2016年24期2016-09-29

  • 重走
    4日,贺龙带领红三军攻占酉阳南腰界,在此设立红三军司令部,创建黔东特区。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胜利会师,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我的第一次“重走”。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外斑驳的灰色砖墙上。醒来的历史,在灰色墙砖上隐现。我并未邂逅那位叫刘佐香的当地妇女。时隔18年后,我们可以借用一段新建高速路,一个半小时从酉阳县城抵达南腰界,寻见尤其擅长做“红军饭”的刘佐香。她和南腰界红军街上的乡亲一样,在红色旅游中滋

    今日重庆 2016年10期2016-07-14

  • 红二、六军团转战渝东南
    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 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 年 7 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 10 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 12 月 15 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 年 12 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攻占黔江震撼川东之敌
    据地遭敌攻占,红三军再次失去依托,红三军由3万多人锐减到3000多人。为扭转被动局面,湘鄂西中央分局于12月19日在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湘鄂边苏区,到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创建新苏区,把“恢复湘鄂边苏区”的口号改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会议期间,红三军第二特科大队送来情报:国民党保安团长兼忠、丰、石清乡司令周化成部运送大批军火物资到黔江县城,守军仅周部2000余人和川军21军第5师第37团的一个营。得此消息后,会议决定,红三军挥师黔江。三战三捷19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激战彭水壮声威
    时期红二军团(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彭水是这片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5月8日凌晨,由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黔江出发,一路奔袭,发起了对彭水县城的总攻。攻城战斗告捷彭水县长何本根得知红军要攻打彭水县城的消息后,慌忙召集守军和各机关负责人开会,研究加强防务问题。除鲜少华部扼守县城统境关等地外,还令何玉山带领“精选队”两个中队赴桑柘坪方向堵口子,妄图负隅顽抗,阻止红军攻打彭水县城。5月8日拂晓,红三军先头部队在猪头箐与敌“精选队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挺进南腰界留下红色往事
    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并以此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开展了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建立大本营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奇袭彭水县城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认为彭水“背山面水,易攻难守”,遂命令部队撤出彭水,西渡乌江,向贵州东部游击,于6月1日占领了沿河县城。而沿河地区敌人虽少,但人烟也少,供养困难。县城又背靠两个陡坡,分跨乌江峡谷两岸,在夏曦看来,条件比彭水更差,不利把守。贺龙、夏曦、关向应等为寻找立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两进石柱播撒革命火种
    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昌以及黔江“联英会”“神兵”的统战工作。初进石柱帮助贫困1933年10月19日,贺龙率领红三军一部,由湖北利川的毛坝出发,先后游击到利川县黄泥塘、汪家营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国民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红六军军长汤慕禹
    31年3月,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随部转战荆(门)当(阳)远(安)一带,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被选为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执行委员,后任红25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1932年初,汤慕禹率部返回洪湖地区,先后任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二分校总队队长,红三军9师25团团长、师参谋长,红8师师长等职,参加了瓦庙集、张家场等战斗。同年10月,他在湖北荆门半边街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年29岁。1945年中共七大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明確汤

    红岩春秋 2016年6期2016-05-14

  • 秀山红色政权揭开新篇章
    934年5月,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的决定。会后,红三军印发了大量文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抽调部队干部组织地方工作队,分赴酉阳、秀山、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3个乡建立苏维埃政权秀山位于黔东特区根据地东部地区,秀山南部的茅坡、塘坳、膏田、隘口、中溪、钟灵等乡是红三军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地区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2016-05-14

  • 长征先遣队西征入黔
    ,西进湘中会合红三军(即原红二军团),创建新苏区,以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六军团奉命西进带有探路的性质,同时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8月,经过紧张周密的准备,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等率领下,踏上西进征途,红军长征的序幕就此拉开。西征入黔。离开苏区后,红六军团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渡过湘江。为尽快与红三军取得联系,红六军团决定转战贵州。1934年9月,红六军团击退黔军阻击,进入贵州清水江流域。为阻止红六军团的计划,黔、湘、桂三省敌军

    当代贵州 2016年15期2016-05-12

  • 彭水革命老区遗址遗迹掠影
    军第二方面军(红三军)创建了鄂皖西革命根据地,中共四川省临委为配合红二方面军,也积极选派力量创建川鄂边革命根据地。彭水地方党组织在中共四川省临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1934年5月6日,贺龙率红三军4000多名指战员经黔江马喇湖出发,渡阿蓬江,过水车坪,于5月8日攻占彭水,歼敌1个营,俘敌400人。战斗结束后,红三军将司令部设在天主教堂,部队分别驻扎在城内的几处庙宇和乌江边的农户家里。贺龙随即在彭水宣传党的政策、革命

    红岩春秋 2015年11期2015-09-10

  • 黔江革命老区遗址遗迹掠影
    作出巨大贡献。红三军司令部旧址1933年12月22日,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和龚昌荣为大队长的红三军特科二大队,从咸丰活龙坪出发,奇袭大路坝,消灭了大路坝守敌周化成的一个区队,毙敌250人,俘敌140多人,缴获各类枪支300多支,红三军分三路轻取中坝后,从三方攻入黔江城,此役歼敌600余人,缴获各类枪支400多支。红三军司令部设在天主堂,全城张贴了《告酉秀黔彭父老兄弟姊妹书》和《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各400多份。打开监狱,释放数百名无辜群众。镇压了伪警察

    红岩春秋 2015年8期2015-09-07

  • 红军街上的今昔故事
    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进驻蜿蜒缱绻的武陵山腹地,建立起以南腰界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随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区,与红三军共8000余人胜利会师。半山坡上的“余家桶子”,是当时红三军的司令部。走进这座旧式宅院,仿佛仍能听见贺老总爽朗的笑声,以及无数枪鸣马啸的故事。跨过正门,院内建筑呈凹形分布,青瓦素墙,屋脊顶部还翘有弯弯的拱背飞檐,陈旧的木制墙板、窗棂、栏杆早已褪尽当年涂抹的色彩,露出了原来木质的本色。屋内板壁上的红旗仍旧

    今日重庆 2015年5期2015-03-26

  • 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大会
    大村会议精神,红三军向四川省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一带发展。1934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6月,红三军进驻酉阳县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在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纵横100多里的地区,建立了拥有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的黔东根据地,为以后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创造了条件。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克桂东、渡湘江、过渠水,于10月7日进至黔东石阡县的甘溪,突遭湘、桂、黔敌军24个团

    红岩春秋 2014年10期2014-10-21

  • 宋盘铭:洪湖革命根据地的 “人民功臣”
    士。贺龙元帅任红三军军长时,因关向应同志住院,宋盘铭代理红三军政委,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与贺龙元帅交往很深。1953年,贺龙元帅曾给宋盘铭的父亲宋同甫写亲笔信,称赞宋盘铭是“人民功臣”。郾城烈士陵园初建时期,烈士宋盘铭之父宋同甫,肩负郾城县50多万人民的重托,千里迢迢赴京,求见贺龙元帅。当他双手展示出当年贺龙元帅写给他的亲笔信时,门卫哨兵立即挂电话给贺龙元帅。贺龙得知是宋盘铭之父来访,立即同警卫员和秘书出门迎接,并设宴招待。宋同甫向贺龙元帅讲述郾城准

    文史春秋 2014年5期2014-09-25

  • 酉阳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来到酉阳南腰界,以南腰界为中心,开辟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司令部驻扎在原清末秀才余兰城私宅(余家桶子),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以及贺龙、夏曦、关向应的办公室或宿舍也安排在宅内。此处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一是1934年8月1日至4日召开的分局会议,作出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会决议的决议》;二是1934年9月10日至15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扩大会议,形成了《中共中央分局向中央的报告》;三是1934年10月26日至2

    红岩春秋 2014年8期2014-09-03

  • 贺龙在重庆的战斗足迹(上)
    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1932年1月,关向应受中央委派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红三军政委等职。此后,在贺龙、关向应密切合作和领导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以上。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等执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受到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12月15日,红三军由湖北竹溪县进入巫溪县白鹿

    红岩春秋 2014年2期2014-02-21

  • 巫溪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围中不幸牺牲。红三军标语遗址红三军标语遗址位于巫溪县通城乡大兴村。19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集结数十万兵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湘鄂西根据地,国民党军占领了襄北全部地区和襄南部分地区,对红三军的包围圈逐渐缩小。9月,仓促突围出来的红三军主力决定经豫西南、陕南、川东再回湘鄂边。12月15日凌晨,红三军从湖北竹溪县进入巫溪白鹿一带宿营。18日,进入巫溪通城区,在夏布坪会师后,宿营于通城坝(今通城乡),司令部设在石门子。红三军沿途宣传发动工农革

    红岩春秋 2014年1期2014-01-17

  • 德江:红三军的转折地
    文叶飞德江:红三军的转折地■ 文/何先美 冯建洪本刊记者 文叶飞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历经岁月风雨洗礼的枫香溪会议会址。(冯建洪/摄)1934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七日),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经务川县进入德江县境内。在泉口街上,红军收缴了横行霸道的土豪田维贡的20条步枪,还没收了田维贡、田茂文、田维垣等土豪的粮食、财物,除留少部分部队自用外,

    当代贵州 2011年20期2011-11-02

  • 革命火种播巫溪
    2月,贺龙率领红三军途经巫溪白鹿、通城时,红三军政治部在通城乡大兴村张家老屋墙壁书写下两幅标语:“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向群众宣传土地革命。▲ 红三军部驻扎地—巫溪县通城乡大兴村张家老屋19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调集了90个师50万兵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敌军兵力达10万多人。敌人占领了湘南部分地区,对红三军的包围逐渐缩小,面对严竣的战争形势,中共湘鄂西分局决

    今日重庆 2011年6期2011-01-15

  • 红三军攻占彭水
    红三军攻占彭水The Third Army of the Red Army Attacks and Captures Pengshui★红军从咱家乡过》彭 水1934年,红军从彭水南渡沱西渡乌江,挺进黔东北,建立了云贵高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司令部汉葭旧址从1931年初开始,由于时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的夏曦忠实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加之国民党部队四面围剿,到1934年初,在短短的三年之中,原本生机蓬勃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

    今日重庆 2011年6期2011-01-15

  • “铁血尖刀”激战大路坝
    5月,贺龙等率红三军指战员转战到这里,为黔江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传播下革命火种。▲红七师21团第二特科大队长龚昌荣1932年8月,贺龙率领红三军从洪湖苏区突围,杀出一条血路,远征7000里,来到湘鄂边,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1933年12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湘鄂边苏区,到四川东南(今重庆市)“创造湘鄂川黔新苏区”。12月22日,红三军以第二特科大队、红七师为前锋,军部、红九师殿后,从湖北咸丰活龙坪出发,叩开川(渝)鄂门户大路坝,进

    今日重庆 2011年6期2011-01-15

  • 秀山县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4年夏,贺龙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秀山县反动武装杨卓之部所属千余人以倒马坎为中心,在南北四十里地段构筑工事,在坝芒、气坑坡和清溪场设置前哨指挥所、前方指挥部和总指挥部,组成一道号称“万里长城”的反革命防线,企图阻止红军东进发展革命根据地。8月30日,贺龙亲率红七师主力对倒马坎实行钳形攻击,一举将其攻克,终使所谓“万里长城”全线崩溃。倒马坎之战打击了反革命气焰,壮大了红军声威,是红三军在黔东根据地进行的著名战斗之一。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川

    红岩春秋 2009年3期2009-07-23

  • 百战老兵为一叹
    ,在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为此,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特赋绝句两首:突破镇石封锁线后追前堵路岖崎,又是恶鸢来去飞。转战“三无”不毛地,兵饥弹少更艰危。封锁重重似壁坚,兵陈狭道九回旋。通宵苦战出深谷,百战老兵为一叹!这两首绝句,对红六军团西征入黔的艰苦军事行动作了简要的概括,写出了红军不畏强敌、险中求胜、惊心动魄的一幕。前首绝句描写了红军入黔后的艰难处境,后首绝句则表现了红军突破敌人镇石封锁线的经历。1934年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

    湘潮 2009年1期2009-02-13

  • 贺龙与美国传教士
    8日,贺龙指挥红三军一举攻克川东的彭水县城。在清查官吏中,红军战士从小学的墙壁缝中捉到了一个美国人,他的中国名字叫史敬信。史敬信又名勒·史密斯,幼年时随父母来到中国武汉传教。“9·18”事变后,他又带着夫人到彭水县传教,是当时在四川各县传教的20余外国人中的一个。为了照顾史敬信的生活,贺龙把自己在彭水时的炊事员刘娃请到红军里,专门给他做饭,并尊重史敬信的要求,派红军将他的夫人和儿子专程送到武汉。史敬信为感谢红军,通过他在武汉结识的朋友,帮助红军购回一批急需

    文史月刊 2009年1期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