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技术

2022-02-17 23:10:35
开放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符号化感性直观

□ 文 青

学习心理学认为,教育或教学的全部目的可以归结为帮助学习者构建“意义”。这种意义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观念、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更新的基础。

那么,如何帮助学习者构建“意义”呢?教育心理学对此的基本结论是,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使得新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作用(如引发深度理解、激发兴趣等),从而习得新的知识。这也是学习发生的基本机制。

领悟这一点,对教育技术应用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选择适用的技术,因为他们常常被指责为技术使用不当,或被批评为盲目推崇新的技术。二是有助于甄别技术与内容的融合点。教学内容(比如,文言文、散文等)大都源自于对社会现实的高度抽象。可是,这些社会现实在被符合化、概念化的抽象运动过程中,它直观、感性、鲜活、具体的一面往往会被无情地舍弃。学习者阅读这些文本(尤其是距今年代久远的)时,就会因为缺少直观、感性接触过教学对象而感到难懂。由此,教师教学这些文本内容时,就需要发挥技术的作用,将这些符号化、高度抽象化的本文内容,回归或还原出它原有的直观、感性、鲜活、生动的一面,使得学习者已有经验能与它相结合,进而赋予它意义,即理解学习内容。

领悟这一点,也有助于教师避免误区。比如,评价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就不再是看所用技术的“新旧”程度等,而是看教学文本中那些高度符合化、几乎脱离学习者生活经验的抽象概念、观点是否被还原出直观、感性的一面,是否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衔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点也有了评价点,即技术所要着力展示的,是那些被符号化或抽象的、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内容。技术要把它们抽取凸显出来,把它与学习者经验相联系,而不是无目的地“秀”各种眼花缭乱的图片。一个基本事实是:任一时代的语言、文字、器物等,在同时代都应该是能被社会大众轻易地交流和理解的。这些内容让后人感到晦涩难懂,原因在于后人已经缺乏理解它们的文化背景了。技术的作用就要努力补上这些背景。

教育技术的这种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把被符号化或抽象化的内容变得直观、感性,使学习者的经验能与它相互作用。可惜的是,很多技术应用能让教学文本变得直观、感性,却不一定能使它与学习者经验相联系,因为把握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地域特点、思维水平并不容易,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掌握。

从理论上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都表明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运动。这是人认识发展的运动规律。教学和技术应用应恪守这一规律。

猜你喜欢
符号化感性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2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