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2022-02-17 21:38徐学超戴明锋
国际贸易 2022年2期
关键词:跨境供应链电商

徐学超 戴明锋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业态,具有全球性、数字化和个性化的特点。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贸易造成了重大影响,跨境电商凭借无接触性、供应链全球布局、模式多样化,以及跨境电商+海外仓本土化运营等优势,实现逆势上扬,交易规模大幅增长。目前,我国对疫情防控较好,企业都正常复工复产,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然而,全球范围内,疫情持续蔓延,不断冲击着世界各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秩序。疫情冲击下,许多国家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出入境管制措施,取消了国际航班,减少了海运,直接导致人员交往的减少,海运价格的大幅上涨,贸易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国跨境电商如何在疫情持续冲击下突破困难,抓住机遇,对扩大我国国际贸易市场份额、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形成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疫情冲击下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一) 跨境出口强势来袭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稳外贸、稳就业、促经济的重要抓手。据海关统计,2020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69 万亿元,增长了31.1%,占当年GDP 的比重达到1.5%。我国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2020 年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大量防疫物资、居家办公用品、宠物用品等需求激增,进一步刺激了跨境电商的出口,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1.12 万亿元,增长了40.1%,出口的占比接近70%。据海关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8867 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额为6036 亿元,增长了44.1%;进口额为2831 亿元,增长了4.6%。疫情冲击下,跨境出口贸易正强势来袭。

(二) 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快速发展

在跨境电商发展初期,大量的卖家需要借助亚马逊、速卖通和eBay 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引流,提高交易规模。但是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平台卖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台和商家的矛盾越来越多,平台不想给商家共享数据、对商家罚款或封号不断发生,跨境电商独立站模式逐渐成长。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布局自己的独立站。前瞻经济学人2020 年的调查资料显示,25% 的企业已经开设独立站,另有25%的企业表示正在筹划建立独立站。独立站模式具有突出自有品牌和提高客户认知、降低运营成本等优势,独立站更接近消费者,更关注消费行为的研究,对消费者数据和体验端有更大的掌控力。

(三) 跨境电商海外仓快速发展

疫情导致跨境电商出口大增。为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体验,我国一些大的跨境电商企业或物流企业加快布局海外仓。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年底,我国企业在境外建设的海外仓数量已超过1800 个,2020 年增速达80%,面积超过了1200 万平方米。服务范围覆盖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主要国家都有我国的海外仓,海外仓已经成为支撑跨境电商稳定发展、延长贸易链条、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逐步成为提升物流效率、减少长期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助力。

(四) 跨境电商向新兴市场延伸

之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随着2020 年11 月15 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签署,东南亚市场成为新的机遇。从市场方面来看,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用户基数较大,且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受疫情催化,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东南亚各个角落,电子商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从政策方面来看,RCEP 协议的签署使得以降低关税为主要代表的政策红利被充分释放,在协定的区域内都将获得一种统一的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能大大降低跨境电商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跨境电商的发展进入了红利期。

(五) 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包括平台、园区、物流、信息、交易、金融、支付、人才、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政府监管等。为应对疫情的冲击,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变革,把一部分服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涌现出在线选品、直播带货等新的模式。跨境电商卖家开始在线上采购生产材料,线上寻找供应商。线上服务的发展推动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和综合服务企业的协同发展,线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跨境电商流程全线打通,供应链不断优化,上下游产业紧密连接在一起,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境内境外互联互通、内贸外贸相互交融。

二、跨境电商应对疫情的优势

(一) 供应链多元化分散风险,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的同时,跨境电商却逆势上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跨境电商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供应链包含生产与运输两个环节,从零配件经过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最后通过物流系统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多元化有利于跨境电商降低风险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跨境电商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多点布局。供应商多元化对于跨境电商来说,好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分散风险,降低像新冠疫情这类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第二,提高供应链韧性,可以根据各地疫情严重程度组织生产,避免全面停工;第三,供应商产品类别、特色不同,有利于提供消费者个性化产品。

受疫情和封城措施的影响,欧美线下消费市场遭受重创,消费需求大量向线上转移,宅在家中的欧洲人纷纷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囤积物资。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除了口罩、洗手液、额温枪和防护服等防疫用品搜索量攀升并成为当下热销产品外,居家办公用品、室内运动器材和宠物用品等也成为人们大量采购的产品。宁波豪雅集团通过与500 多家工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布局,其中就有韩电集团、惠康集团等中国知名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市场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趋势,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疫情催生了欧美的“宅经济”,豪雅集团抓住机会,快速组织设计、制造健身器材、家电厨具和办公等用品,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杭州镇涵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抢抓机遇,通过自己的工厂和外面合作的10 多个工厂实现了2021 年一季度订单增长两倍。

(二) 跨境电商柔性生产,增加企业订单

伴随着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贸易整体低迷,但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数字化转型趋势越发明显。在跨境电商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供应链的打造,在以个性化、定制化为主的跨境电商行业中,打造柔性供应链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

为满足抗击疫情的需求,酷特智能改造并新增生产线,增加了“生产医疗器械” 业务。在保障公司员工安全防疫的情况下紧急转产,调拨资金组建民用口罩、一类隔离衣、二类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紧急采购、储备原辅材料,满足口罩及隔离衣的生产需求,确保民用和医疗需求,为疫情防控增砖添瓦。浙江萧山汉帛通过投入巨资和大数据企业合作,研发改造出一条柔性生产线,借助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及时发现海外服装市场开始复苏的迹象,接受大量小批量订单,迅速推出“一件起订”各种柔性生产方案,疫情期间订单不降反增,2020年上半年,整体订单上升20%。

(三) 线上销售避免病毒的接触传染,线上营销解决市场需求困境

疫情暴发之初,居民外出购物受到严重影响。跨境电商保税进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能够快速地将购买的进口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消费者线下接触的机会,避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也有利于国家疫情防控。

为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短视频、抖音、直播带货快速崛起,传统的一般贸易也开拓线上营销新模式。汽车、工程机械等大型机械重工在线上营销上持续创新,五菱汽车全线品牌开辟直播购车渠道,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方式,邀请明星主持人为旗下产品直播带货。各种线上平台招商会、卖家培训会和产品对接会等快速崛起。跨境电商平台诸如阿里巴巴国际站、Linkedin、亚马逊、速卖通和LAZADA 之类都开通了直播带货,2020 中国广交会更是把跨境直播推到了一个历史高度。直播对商品销售的高效转化能力令其成为被电商争抢的对象,目前很多广告投入更多是强流量曝光而弱销售转化效果的,一些营销广告点击率能达到1%已经算是不错的表现。

(四) 发挥平台优势组织防疫物资出口,纾解国外防疫物资压力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防疫物资产能快速恢复,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疫情加剧,跨境电商企业积极联络货源渠道,组织向海外销售。销售物资包括口罩、护目镜、清洁消毒产品、测温仪和健身器材等。环球易购自营平台Gearbest 在国外抗疫物资价格高企之下,发挥全球供应链、物流和网站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平台上防疫物资尽显价格优势,折扣优惠力度大,最大限度保证价格优惠,惠及海外用户。广州市贸促会携手阿里巴巴、卓志供应链、白云山中一药业、莱茵检测和中信保等首批27 家企业发起成立抗疫物资出口联盟,打造集制造、检测、电商和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助力“广东制造” 打好防疫全球阻击战。该出口联盟在信息共享、政策解读和供需平台搭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扶持,致力于推动优质产能“走出去”。

(五) 海外仓本地化营运缓解物流压力,提高疫情期间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跨境电商直邮业务的优势在于掌控性更强、不会产生库存滞压和成本损耗,颇受中小跨境卖家青睐。但在本次疫情中,直邮卖家受冲击最大,而海外仓卖家,发货情况所受影响较小,只要国外买家下单,就能快速地进行本地发货,将包裹快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海外仓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发货时效,实现本土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和买家满意度,更有利于打造品牌和口碑。当疫情在美国全面暴发时,传统外贸货源输出停滞,亚马逊FBA 电商仓库又停止接收货源,宁波乐歌公司凭借在旧金山、孟菲斯和休斯敦的3 个海外仓优势,顺利对接当地物流等要素资源,依然保持了业务平稳运行。遨森电商公司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 模式,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仅2020 年前三季度,遨森就实现净利润2.486 亿元,同比增长近20 倍。

(六) 自营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

很多跨境电商企业都是在第三方平台销售或者采取“平台店铺+独立站” 的模式,对于“平台店铺+独立站” 模式的卖家,特殊时期很多跨境电商企业调整运营重心,一方面确保平台店铺海外仓的备货,保证物流时效,降低客户退货退款的风险;另一方面,开发南美、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趁机推广自己的品牌。对于既通过第三方平台卖货,也自建独立站的跨境电商企业,趁着这次疫情开始谋划自营平台,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加强品牌出海,提高产品的价值链,推广品牌知名度。宁波的豪雅、美航、乐歌等跨境电商企业在疫情期间都增加了独立站的投入,自营平台上的交易额都有了不错的增长。

三、疫情冲击下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 跨境电商出口激增,物流运价大幅上涨

受疫情影响,国外很多企业生产停滞,而我国生产秩序很快恢复。在国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然而,受国际运力下降的影响,导致集装箱船运价格暴涨,爆仓甩柜成为常态,“一箱难求” 的现象经常出现。商务部2021 年9 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海运运费居高不下,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上涨至4568.16 点,是2020 年4 月低点的将近6倍,特别是去欧洲、美西和美东的运价是最高的。导致物流大幅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贸易失衡。国外受疫情影响,生产跟不上,而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很多出口的货船需要空返,物流费用就不断上涨。二是港口周转率下降。受疫情影响,港口的防疫升级,船舶到港准时率降低,延误率上升,港口拥堵严重。截至2021 年8 月,全球353 艘集装箱货轮正在全球各地的港口外排队,是2020 年同期的两倍多。货船的拥堵增加了时间成本,物流费用进一步上涨。三是海运的替代方案少。世界上90%的贸易都是通过海运运输,对于价值高的商品可以通过空运或者铁路运输,对于大部分商品只能走海运。而且受海运的影响,空运、铁路运输费用也上涨,据雨果跨境的报道,2021 年年初中国到鹿特丹的一个集装箱的铁路运输费用已经涨到11000 美元,是疫情前的3 倍且仓位紧张。四是部分物流公司趁机涨价。例如,赫伯罗特从2021 年8 月1 号起,提高了从中国到阿拉伯湾和红海的超重吊装费(heavy lift charge,HLC),毛重超过15 吨的每20 英尺集装箱费用达150 美元。

(二) 企业各类成本不断上涨,行业竞争加剧

受疫情影响,企业各类成本不断上涨,最明显的就是由于全球供应链失衡,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21 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与跨境电商供应链密切相关的橡胶、有色金属、纺织等原材料价格都是在不断上涨,且增幅不小,基本都在30%以上。中国建材网调查数据显示,涉及家电、3C 行业的上游主要原材料铜、电工钢、铝和稀土等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和服装行业紧密相关的棉花、棉纱、涤纶、纤维等原料报价也直线上涨。不管是工厂还是原材料供应商,其成本压力巨大。上游原材料“涨价潮” 的压力进一步传导至下游生产商,使鞋服、家电、家居和面板等行业的成本不断上涨,并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小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原材料的上涨将会导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外,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随着跨境电商的规范化发展,之前通过灰色渠道出口的企业在国外市场需要缴纳增值税,涉及知识产权的需要缴纳产权使用费。另外,新营销模式的推广,如广告投放、直播带货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费用。这些成本的上涨,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商家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利润来源。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洗牌越来越快。

(三) 外围环境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

疫情给世界各国的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这个冲击还在持续蔓延。为保护本国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各国政府都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对本国企业的保护。一方面,通过各类补贴降低企业的受影响程度,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外国企业。如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对我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跨境电商发展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2021 年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事件就是亚马逊封杀中国店铺。从2021 年5 月份起,亚马逊以“不当使用评论” “虚假评论” 等为由封杀中国店铺。亚马逊平台被封店的中国卖家已经超过5 万家,这其中既包括有棵树等头部跨境电商品牌,也包括无数中小卖家。除了店铺直接被关闭,亚马逊的处罚手段还包括封杀品牌、冻结仓库库存、冻结账户资金等,由此造成的资金链断裂让不少卖家苦不堪言。由于亚马逊在国外市场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和流量,封杀中国店铺短期内将会给卖家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裁员、产品下架甚至破产。

四、疫情冲击下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建议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势仍未消退,许多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迎来良好的时机。但需要企业注意的是,全球的跨境电商行业也在飞速地转型升级。依靠丰富产品品类和数量而跑马圈地的跨境电商1.0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比拼服务、运营的跨境电商2.0 时代也会转瞬即逝;随着整个行业升级为红海市场,跨境电商3.0 时代已经到来。

(一) 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跨境电商涉及报关通关、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贸易融资、信用担保、换汇退税、电商运营和宣传推广等众多领域,各行业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联动机制较差和合作效率偏低等问题。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实现信息共享,营造高效稳定、平等互利的市场环境,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便利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贸易,打造外贸发展新引擎新动能。引导跨境电商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在跨境电商领域中话语权及引导地位。提高跨境电商平台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出口产品从低价、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尤其是高端装备出口,优化主体结构,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品牌打造。

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寻找新的供应商渠道、寻找替代品、改变采购模式、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鼓励企业自建独立站,走精细化运营道路,减少“亚马逊封杀店铺” 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规范化经营,提高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跨境物流,采用多种物流方式混合衔接的多元化跨境物流模式。针对不同商品和跨境目的地的特点,企业可采用干线物流、集货物流、邮政包裹、国际快递,以及海外仓等不同物流形式的混合运输模式,降低国际物流费用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压力。

(二) 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探索跨境供应链新模式

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模式为支撑,把区域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打造成“一区多功能、一中心多形态” 的多合一综合查验中心,将部分跨境电商口岸离境查验环节的服务前置,集中在一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区内,实现企业出口商品运抵申报、海关查验、离境查验的多合一功能区。方便企业通关,节省通关时间,也可以缓解企业在当前跨境电商转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特殊区域贸易账册的互联互转,实施不同贸易类型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实现非保与保税货物的同仓存储、出口与进口的同仓调拨、2B 与2C 的同仓交割、内贸与外贸的同仓一体,使原来需要存储于多个区域、多个仓库的多种物流及贸易形态的货物可以在特殊监管区内的一个中心仓内完成。商品离境时通过跨境电商(1210)监管方式申报,市场销售不好的产品可以从监管区仓库申请退运,企业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国内外资源,便于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可以分散存放海外仓商品因滞销所带来的库存风险并解决商品退运困难的问题。

(三) 合理布局海外仓,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海外仓的服务能力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渠道积极出海布局海外仓,有助于稳定出口和外贸,确保供应链畅通,助推海外市场布局。在缩短物流时间、助力跨境电商卖家抢占先机等方面,海外仓优势明显。但同时,海外仓建设面临着地缘政治、法律、市场等方面的合作风险,也存在基础建设薄弱、建设成本高、运力“抗压能力” 不足等短板。

海外仓投资是重资产投资,许多企业会面临融资难题。政府可充分利用出口信贷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创新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因地制宜地采用自建、合作合资及租赁等多种方式建设海外仓,尽可能规避各种境外投资经营风险,切实提高投资建设海外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此外,跨境电商业务相关企业之间应该尝试资源共享,已经拥有海外仓的企业可以开发海外仓的平台服务功能,提供第三方服务,从而增加仓储使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在产品出海方面,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敢于投入精力和财力在产品研发设计工作中,提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保持同类产品迭代更新的频率,根据市场反馈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要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还要重视产品的质量。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质量标准,除了达到对应的标准,还要在平台同类产品中保持质量优势。这样才有助于产品品牌获得认可,不断提高店铺满意度,从而提升用户黏性。

企业要想跻身跨境电商市场,同时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需要在供应链体系、信息化系统、仓储物流系统、多元化销售平台、产品品牌打造和跨境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企业“走出去” 建设海外仓的过程中,要搭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不断丰富海外仓功能,以及加快探索各具特色的供应链优化整合路径。智能化的仓储系统有利于提升海外仓的运转效率,减少海外仓这个关键的“中转驿站” 对人工的依赖,同时有利于提高跨境物流的时效性和配送准点率。

(四) 巩固成熟市场,加快拓展新兴市场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加大,我国外贸企业应在巩固成熟市场的基础上,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布局策略,深度开拓“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随着RCEP 的签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东南亚国家跨境电商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加快商品流动、技术合作、服务资本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整合,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跨境电商公共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如Shopee、LAZADA、JOOM) 等构建“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双向通道,鼓励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新兴市场。

按照海关统计,2020 年东盟、欧盟和美国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保持快速增长。通过拓展“一带一路” 等新兴市场,可以分散市场集中度、降低贸易风险以及贸易摩擦。因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无论是从人口总量还是从GDP 总量来看,抑或是从发展潜力来看,都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范围。从国内贸易区域来看,“一带一路” 建设将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充分激发其比较优势,利用陆路贸易实现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从贸易领域来看,加强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将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带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从实现创新驱动来看,“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为我国转移过剩产能提供了广阔市场,给予高端产业发展充足的空间,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

(五) 制定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建立多层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跨境电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提供支撑,针对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加快制定跨境电商人才标准,“政、行、企、校”协同培养。推进“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发挥引导作用、进行资金补贴。高校与行业协会根据跨境电商各岗位职能要求,共同制定跨境电商专业技能人才标准和跨境电商教师任职标准,尽快推出与各项标准相对应的、面向不同层级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校+社会机构+企业主导或参与” 等主体,探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初、中、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跨境电商企业各岗位需求为目标,通过整合各高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外语专业的专业资源,加大“外语+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和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等) 合作成立跨境电商学院,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针对性地培养既具备外语能力(尤其是小语种) 又具备跨境电商专业技能的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和跨境电商企业,培养诸如数字化营销、智慧物流等中、高级跨境电商专项人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通晓外语,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区域国别知识的高层级人才。通过多层次多主体的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育。

猜你喜欢
跨境供应链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