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借势“新媒体”

2022-02-17 18:29李晓峰
传播力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新闻记者民众

◎李晓峰

(本溪广播电视台,辽宁 本溪 117000)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找准时代定位,适时进行工作理念变更,工作模式创新和转型。为了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做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进行个人素养提升,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出满足观众需求,与观众切实相关的节目,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的出现、发展、兴起,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依托手机,通过各类APP、直播平台进行长短视频的播放。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即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鲜少有兴趣去进行体系化的知识获得。处于时刻变化状态的工作时间,难以摆脱的压力使大部分人失去思考的耐心。现代人要求直接、快速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生存模式,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获取的心理需求。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注定了这是一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其内容同时具有碎片化和时效性强的特点。此外,新媒体人研究了用户心理、进行用户心理模型刻画研究,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往往贴合人的心理需要,具有一定刺激感和戏剧性。新媒体的逐利本质是这一特点的增强剂。然而,信息不可靠的情况是新媒体传播碎片化、时效性强、刺激性强的一体两面产物。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新媒体背后的大算法也促使信息茧房现象愈演愈烈。总的来说,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传播方式和信息内容都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但是其自身带有的局限性又需要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质量。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的势头难挡,越来越多的产业与新媒体结合,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电视新闻记者工作的局限性

(一)电视新闻记者的信息收集方式落后于时代要求

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寻找信息的来源单调,采访形式较为单一,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现象。同时,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编辑审查制度和节目播送方式,注定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不强,记者与民众的隔阂大,民众的反馈难以成为新闻记者寻找新闻、做新闻节目的向导。记者与民众的间隔大,意味着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选材、制作都具有制作者的色彩,观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反馈和意见难以及时传递,信息的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目的制作全过程脱离民众,不利于民意的阐发,也不利于新闻节目便利民众的生活、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

(二)传统传播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凭借着其相对固定的受众,引导观众养成在相应时间观看相应节目的习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一大习惯,也是很多人享受家庭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现阶段,年轻人的工作时间缺少稳定性,同时,现代人对于阖家团圆的理解与传统意识的团圆有所不同。所以固定时间的节目,难以继续找到发展的根基。

三、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的积极意义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传播方式受到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影响,但同时又对经济、文化、政治产生着影响。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优化节目内容和栏目设置,让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浪潮中存活并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记者有必要借势新媒体,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适应新的传播方式,通过创新与学习,提升新闻人的媒介素养。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有利于革新采访编辑手段,扩展信息来源,反逼节目制作效率。同时,电视新闻媒体以官方的名义入驻各大新媒体平台,有利于肃清平台风气,减少各类为了点击量、播放量不惜牺牲内容的真实性的行为,也便于受众与制作者或记者进行直接交流,或与网友进行话题讨论。此外,电视新闻人与新媒体的配合,有利于新闻舆论监督和管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尤其在敏感公共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声音有利于缓解民众焦虑情绪,传递真实情况,防止有媒体人趁机炒作,制造恐慌等。从观众角度上看,传统电视新闻记者与自己有隔膜,电视这种传播媒介注定观众与记者之间相隔几层,时间、空间和认知上错位会导致传播偏差的出现。电视新闻记者在新媒体中出现,会减少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误读,增加新闻记者的亲和力,表现新闻记者的个性,发挥其人格魅力,增加双方的有效沟通,改变官方节目的严肃刻板姿态,扩大观众人群,让信息传播更加及时和真实。正如哔哩哔哩等网站上,央视记者王冰冰等人的走红现象,拉近了官方电视新闻记者与广大观众的距离。总的来说,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对双方都有积极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相互发展。

四、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的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传统电视新闻记者由于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受众相对稳定,由于节目录制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新闻选择方向、信息获取渠道都相对固定,从而会产生思维定势。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多,民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收看固定时间的新闻节目。此外,电视新闻节目往往会有地区局限性,新闻选材上具有地域特征。但是这类选材特点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地方电视台需要改变本地新闻的占比,从而平衡年轻观众和老年观众的需求。同时,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利用新媒体,拓展信息拓展渠道,改变传统的采访编辑思维,用符合不同平台调性的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写作。多样的新媒体平台不仅是信息收集的渠道,也是新闻呈现的平台,因此,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新闻事件的信息采集,更需要学习多媒体语言风格,进行写作上的适应和创新。

一些地方电视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对热点话题有了更及时的报道。同时,由于官方平台存在,在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上,民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信息知情者也有了主动联系新闻记者的有效途径。通过双方的积极交流,有助于新闻记者对地区的社会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和深度调查,有利于对负责人、知情者进行深度访谈。不断深挖事实真相,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深刻性都有了质的提升。新闻报道结束后,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与新闻记者进行及时沟通反馈,尤其对于热点问题的反馈,会成为新闻记者的重要素材。

(二)依托新媒体,聆听民众声音

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事件的民众意见采集,提高新闻内容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贴近百姓生活,将新闻中存在的温度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新闻业存在更多人文关怀。传统的新闻记者采访方式,有时存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难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采访有时没有深入百姓内心,与群众有距离。采访的视角相对单一,缺少综合性。因此,针对某一公众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聆听民众声音,结合更多角度,进行实时报道。依托新媒体,不仅可以增加与民众的沟通互动,了解民众关心的事情,而且可以及时收到民众反馈,对舆论导向有更及时、真实、直观的把握。

央视通过在微博上注册官方账号,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奥运赛事直播和转播,同时,也在微博上对央视频APP,即官方视频软件进行宣传。微博上的视频多数是精彩瞬间,官方视频软件上则多是直播和全程的录播。通过这两个平台,民众可以在评论区和弹幕上进行实时的意见反馈,让官方媒体更快速直接地聆听民众声音,把握民众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制作节目。

(三)借助新媒体,拓展新闻传播通道

新媒体时代,在固定时间播出的新闻节目收视率显然难以和往年情况进行对比。为了拓展新闻传播通道,多家官方媒体、地方电视台都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注册账号,用官方账号进行新闻栏目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运营。每个新媒体平台的平台调性不同,用户画像也不尽相同,但是正是因为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平台进行节目放送才更有现实意义。单一的传播渠道不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多样的观众将对节目的更新进行“定向”,从而提高节目质量,打造有平台特色的节目内容。多平台新闻节目放送有利于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新媒体平台的转发评论功能有利于节目效果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注意新闻内蕴含的思想导向问题,对新闻内涉及到的民众信息进行核实与保护。从这一角度看,新媒体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创新,新闻节目也为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多元化做出了贡献,有利于减少新媒体平台内容假大空的消极情况发生频率,摆正新媒体平台的风气。

例如,微信平台和喜马拉雅等主打音频的平台对同样的新闻内容的呈现要求有所不同。新闻广播节目需要将部分语句修改成适合读和听的风格,微信平台则需要进行推送内容的制作。增加微信公众号、新闻声音节目等传播通道,有利于观众在短暂的空闲时间收听或阅读新闻,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和受众面,拓展传播通道。

(四)结合新媒体,创新节目内容

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如何吸引观众,不仅满足原有受众的需求,更要吸引新的观众,满足大众新闻需求,是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档新闻节目质量好坏,负责新闻选材、新闻撰写的电视新闻记者要承担主要责任。因此,选题是新闻记者的重要任务。选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发性新闻,这类新闻往往需要电视新闻记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极高的媒介素养,不仅可以利用电视台的资源到达真实现场,而且可以切中事件要害,用符合平台调性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具有权威性、严谨性的消息。在此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帮助新闻记者进行及时性传播,不必通过冗杂的编辑过程,但是新闻记者仍然要秉持着公正、正义的原则,进行真实的报道,因为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一大优势是其具有权威性。权威性与及时性相结合,将会吸引更多观众。此外,另一种情况是对常规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和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了解民意,能够制作符合百姓需求的新闻节目,在本地新闻、国家新闻、国际新闻中有所选取,有所倚重。新媒体有助于记者进行民意调查,并及时向民众推送合适的新闻内容,也可以运用新媒体,进行节目创新尝试,征集创新建议等。

《龙洋脱口秀》等电视新闻栏目就是在网络发展快速的阶段,通过收集网络流行讯息,把握流行文化风格,对传统电视新闻栏目进行革新后的产物。这些节目既保留了官方栏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又保证了节目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在新媒体上发布的节目,本身就会根据平台的特色进行修改完善,新闻制作者也会通过实际调研进行特色节目投放,这样一来,电视新闻节目会在创新中融合其他传播方式的职能,如广播、报纸等,从而更好地完成新闻传播任务。

(五)借力新媒体,及时获得反馈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不利于制作者接收观众的反馈,因而无法及时听到民众的声音,难以用观众的反馈指导节目制作,进行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改进升级。从节目开始制作到播出,电视作为传播媒介,不具备交互功能,后台制作方只能通过收视率对节目效果进行价值评判。这种评判方式片面、单一,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真实性存疑。因此,借力新媒体,媒体人可以及时获得节目反馈,从信息接受者出得到有效信息。借助新媒体意味着在节目中增加互动方式,用灵活的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参与式观看,也意味着鼓励观众对节目进行评价,也可以由主持人或记者抛出问题,引导讨论。新媒体平台有利于多元的声音表达,对同一新闻的不同看法不同观点某种意义上也会成为一个新闻现场。但是在借力新媒体进行反馈获得的时候,要注意对舆论的管控,要对超出讨论范畴的不当言论进行一定控制。发布讨论的时候也要遵循新闻人的行业原则,真实公正同时注意分寸。如果说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播出节目,播出过程中进行实时互动是在进行某一事件的反馈的实时跟踪,那么在节目播放结束后进行意见收集则是对节目定位、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进行整体性反思,再进行大框架到小细节的优化,是对结构的思考与把握。

地方台记者在进行本地新闻制作时,在进行新闻事件深度调查报道后,主持人会在节目中鼓励观众关注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账号,对热点问题进行评论、探讨,对节目提出自己的建议。主持人往往通过抽奖、送礼等方式激起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合作方的商品推广,另一方面,有利于观众积极参与,发表看法,让记者更及时、更贴切、更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和看法,对节目形式和内容选择导向有积极作用。这种做法在各大新闻频道都有运用,这有助于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增加有效沟通,过滤杂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传统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完成转型,保留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特点,吸收新媒体的有利条件,电视新闻记者要从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三个方面借势新媒体,从而完成自身在否定中的上升与发展,保持新闻传播行业的新与兴。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新闻记者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