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创新,“书+课”初探
——基于“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新灵感”课程

2022-04-26 04:07赵玉山王二华车剑飞
传播力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字教材课程

◎赵玉山 王二华 车剑飞

(1.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2.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一、项目整体情况介绍

(一)图书选题

在“书+课”整体框架下,首先要落实纸质教材的出版。《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新灵感》选题得到出版社重视,将其纳入出版社重点发展的方向——工业设计系列教材,顺利列选。教材定位为一本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文、审美与实用相交叉融合的教材。

新世纪以来,高分子材料正向着复合化、高性能化、功能化、结构-性能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设计者从传统材料的选择和制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这些新型高分子材料,材料界以外知之甚少,材料研究和产品设计如此脱钩,怎么才能实现产品的原始创新?这个问题同样也得到了产品设计人员的重视,他们也认识到利用新材料的新性能来激发新的设计灵感,才能得到创造性的产品。

一个新产品的出现,材料是基础、设计是理念、制造是过程、应用是动力,其多种因素的融入,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叠加,它是一种化学的融合。

教材以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高分子产品设计新灵感》和江苏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高分子材料及应用》为依托,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将材料、设计、制造、应用进行交叉融合,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考核管理为保障,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同时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探索图书、课程的融媒体运营模式,构建“三驱三链”立体化前沿性数字课程。

为了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出版社邀请了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开展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编写组共4人,由材料学教授和工业设计教授组成,其中2名教授,2名副教授。编写组成员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优青等称号,承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等,所有成员均有独立主编教材的经历,思想觉悟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教材编写能力和领导能力。作者队伍的“导-学-用”教学实践,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同时在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域十余所高校进行了多场分享报告,并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了在线直播。另外,出版社拥有一支专业的编辑队伍和多名资深的复审和终审队伍,具有多年策划和编辑加工经验,非常熟悉理工科工程技术。本教材将指定具有多年编辑经验的编辑负责书稿的审读和编辑加工,在图书的写作过程中也将与作者进行了反复沟通,以确保教材的内容质量和编加质量。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将切实把好政治关,确保工程技术教材传播社会正能量,并对作品进行深度的解读,在编写过程中引入最新编辑理念。

本书定位于高分子材料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书中将出现大量设计类图片,为了确保图片的阅读效果和清晰度,本书将采用120克铜版纸四色印刷。

(二)课程选题策划思路

项目总体上以社会需求、未来变革、学生志趣以及国际前沿为导向,以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以及发展性为课程特色,以需求挖掘激励学生素养,以设计思维共振家国情怀意识,构建“三驱三链”一流数字化课程并辐射全国多所高校,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建设基本思路

三驱,即三驱动,包含设计思维、实践项目、思政育人。以设计思维模式导入设计材料新需求,以设计创新基本理论体系解构实践项目,以全面思政育人彰显课程整体调性。

三链,即三链条,包含数字教材、线上课程、混合教学。以数字教材引导学生基本认知,以线上课程视听效果强化设计理念,以混合教学模式驱动理论走向实践。

数字化课程预计50个视频,每个视频约10分钟。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数字教材的教学性

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更全面的线上素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去选择不同的角度进入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性元素,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深入浅出的知识内容、明确的知识点、重难点、必要的自测思考题,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以及拓展的学习资源等,从而让学生方便进行自主学习。

2.以思政引领为抓手,增强育才育人的统一性

数字教材将发掘融入课程的思政、人文、艺术元素库并贯彻课程全过程,发挥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作用,实现课程的双主线教学模式。

3.以数字融合为亮点,体现教材形式的多形态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教材与在线课程、交互式学习工具同步规划和创作,走线上线下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从而实现教材的多形态呈现。主要建设方向包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交互式动画、音视频资源等;借助不同形式的学习媒介终端,有效开发利用虚拟仿真、题库测试或智能问答系统等,最终实现文本内容与多媒体数字资源和交互式学习工具的有机结合。

4.以数字课程为创新,实现产品提供到服务提供的转变

数字课程的“数字出版”和“个性化定制”是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是保证国家级一流课程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我们预计通过整合传统教材与数字化技术,搭建专属数字课程云平台,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发,最终形成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出版与定制应用。平台运行团队在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形成的“教”“学”过程性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指导,以服务为导向,构成《高分子:产品设计新灵感》课程可定制的、个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二、书、课互动及营销模式

本项目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工类、材料类和设计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也可作为全校通选课,是一门比较前沿的学科交叉类课程。

(一)书、课的互动点

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工程教育思想,我们设计了新形态下一体化数字课程,在云端联结在线课程和数字教材,构建起“数字教材-线上课程-混合教学”三位一体的数字课程体系。书中将适当加入二维码对应课程的部分重点、难点内容,课程讲解中也将体现出图书的特色和优势。另外,在课程平台上将同步宣传课程、图书的详情。

课程以“基础+进阶”为指导路线,以内容融合为交流途径,将“材料是基础、设计是理念、制造是过程、应用是动力”的思想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案例教学中,让学生立足专业基础,激发探索材料世界的动力,逐步开创“跨界交流互鉴,激发发散思维”的新局面。具体采取的方法如下:

1.教材与线上慕课的引导性构建

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更全面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去选择不同的角度进入学习。学生成为了课程学习的“选择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2.翻转课堂的创新性构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在教材中设定教学活动切入点,在线上平台提供实时更新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实体课堂中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系列活动如无领导小组会议、创客空间、实验解密以及企业导师课堂等方式参与到课程推进中来,拉近学生与知识间巨大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程学习的“推动者”,帮助学生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也就是说,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设计教学活动,推行先学后教,从而转变教学模式,以个性化学习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微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学工具的新颖式构建

借鉴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教材中嵌入教学小工具,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基于游戏的教学实时互动工具雨课堂、慕课堂、kahoot等,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弹幕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课堂的沉默状态,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比如,教学工具kahoot,具有互动、自由、简单等教学特色,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轻松实现活跃、有趣的课堂。

4.考核机制的挑战度构建

作者为课程设计了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考核机制,整个TBL流程包括自主预习准备、预习确认测试和知识应用三个阶段,将学生分为多个团队小组,以自学、思考、讨论、发言等方式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导权归还给了学生自身。该机制可有效反映学生全过程的学习状态以及多维度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该考核机制还引入了“贡献系数”与“评价能力系数”,既可以防止团队作品的分配不公,又可以监督学生通过同伴学习拓宽学习视野。

(二)书、课互动的营销模式

1.教材试验基地建设

在教材推广使用中,出版社将根据选用范围和使用量,联合教材编者以及编者所在单位建立教材试验点,及时与教师、学生沟通、交流,掌握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2.教师培训

出版社在后期将组织工业设计系列教材教师培训会,可将本项目作为专题单独开辟分会场进行全方位培训。以教材主编为核心,同时联合相关专业师资组建专业高效的培训队伍,通过讲座、观摩、评课、座谈研讨、参与式活动等多样化形式帮助教师体验、认同教材蕴含的理念,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行为。

3.定期回访

组织教材专家对使用教材的学校进行回访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和意见以便编写组修订教材,另一方面获得教师们对培训等服务活动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帮助。通过回访与各地老师一起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共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研活动。

4.配套教学资源建设

编写小组将建立并运行好配套的教学资源系统,主要有支持教师的辅助材料、支持学生的辅助材料和在线课程构成。

三、市场预期

图书和课程的品质自然是赢得用户的核心,而营销宣传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对于教材的营销,除了出版社拥有的比较强大的传统渠道,如新华书店、各大网店等外,作者和编辑自发的线上营销和自媒体营销也是不可或缺的。出版社和作者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且拥有一定的粉丝群,在宣传的广度方面有一定优势。除了在广度方面的宣传,专业课的教材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比如,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群进行推广,定期举办在线课程培训等。另外,自媒体营销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找到核心用户,就是容易被我们的作品打动,愿意主动帮助传播的“热心读者”,这些热心读者一般是公众号的铁杆粉丝,作品能够打动他们,便能通过口碑效应,逐层影响更多的人。

基于本书内容的新颖性,将来会有比较理想的销售预期。预计在图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销售册数可达12 000册。在纸书的宣传和带动下,有一部分读者会转化课程购买用户,另外,在作者的自有社群、出版社的垂直社群、SPOC平台及各种外部社群的带动下,也会有一部分粉丝转化为课程购买用户。

猜你喜欢
数字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答数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