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晔,徐 宁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北京 100084)
2020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指示:“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这绝不是一句口号。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做好战“疫”工作?本研究以某高校某系师生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重要举措为依据,从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等三类主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担当的责任使命展开研究,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筑牢战斗堡垒、党员干部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师生党员充分彰显先锋本色为研究目标,通过访谈、共建、调研等实践活动以及对先进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党员深刻认识在当前重大关头必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提供强大组织力、战斗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应对工作,绝大部分高校做到了“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疫情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这也是全面推进教学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的契机。而这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变存在信息沟通不顺畅、管理缺失、方法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受到影响[2]。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思政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呈现新变化,急需高校思政工作者直面新形势,转变思维,探索新路径,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工作实效性。通过对某高校某系学生调研,部分学生表示学习方式的转变导致日常学习状态受到了一定影响。疫情引起生活、学习方式变化,线下社交受阻,人际交往减少,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出现情绪急躁、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进行一定的引导与教育。教师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这种“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式,虽然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有些自制力差的学生,缺少教师的监督,学习主动性降低,甚至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如何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是思政工作者面对的挑战。此外,除了技术手段的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是否能够快速适应至关重要。如何尽快适应线上育人活动的普及化和日常化,有效利用相关载体做好育人工作,也是高校思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高校应届毕业生再创新高。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比2020年又增加35万人。另一方面留学生回流。疫情造成了较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促使职场新人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数据显示,2020年,选择投递国内岗位简历的留学生数量同比增长了33.9%,而在2022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43.1%。原本寻求海外就业或升学的学生,在国内外政策和形势的不确定因素下,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此外,企业招聘人数大幅降低、学生实习及求职进程推迟,应届生难以获得理想工作,在校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如何在特殊时期开展思政工作,帮助学生直面挑战,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因疫情产生了较大变化,本应在校学习的学生不得不居家学习,学习环境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此外,疫情初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的焦虑和恐慌情绪。线下社交受阻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给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的挑战。此外,如何帮助学生合理面对焦虑,正确面对环境的变化,开展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政工作至关重要。
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对最终能否取得抗疫胜利至关重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更加坚决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优势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高校治理,补齐基层力量欠缺、治理薄弱的短板,构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对突发敏感舆情的预警、研判、联合处置,及时主动向社会通报相关信息,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为地方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3]。
要坚持将小我融入大我,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同发展。坚持必胜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增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定力,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风险挑战。坚持增强斗争本领,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加自信地走好新的赶考路。
要认真落实上级疫情防控部署,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党委要在第一时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发挥政治优势,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党委要积极响应动员,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坚定信心,积极认真落实好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及各项防控措施,携手同心,战胜疫情,要进一步强调师生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明确非常时期大家一定要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学校不断调整的大局安排,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师生党员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为党旗增光添彩,为群众作出表率。以某高校某系为例,建立了系内三级疫情防控联动管理体系,全系统筹兼顾,着力推进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保障了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丰富全系师生在疫情期间的精神文化,组织师生在大礼堂观看电影《夺冠》,还为全系教职工赠书《乡土中国》,号召大家学习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此外,系党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邮件、线上会议等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师生力所能及配合学校、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身处疫情高发地区以及没有返校的师生,积极主动询问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想办法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鼓励师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特长为各地抗击疫情作贡献。
疫情防控事关身心健康,事关生命安全,做好防控不仅是工作责任,更是政治责任,不忘初心的标尺,牢记使命的责任,要在疫情防控一线扛起来。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院系综合发展,是对党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党员干部责任担当、领导能力的直接检验。
以某高校某系为例,启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每日例会制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各专项工作组成员在每晚固定时间召开会议,通报研判疫情发展形势,部署推进重点工作。为检验和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全系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某系开展疫情防控突发事项应急演练,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规定和系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开展,遵循“不聚集、少流动”的原则,模拟收到学校通知一名确诊阳性病例同学曾到访大楼后的应急处置情景。到场人员以工作预案为指导一同进行了应急推演,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发布封控通知、封闭楼门及封控楼内重点部位、开展流调、环境消杀、收集楼内人员信息、核酸检测、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工作顺畅,制定了《某系疫情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执行方案》,构建“系党委—党支部—防控小组”等三级网格管理体系,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通过强化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打通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形成层层压实、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实现疫情防控工作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服务师生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在政策宣传引导、人员信息摸排、各项工作落实中切实提高效率,落实责任,增强实效。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某高校某系为例,组建了四支党员突击队。党员突击队以在职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为主体,积极吸收离退休教职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作为补充力量。根据当前重点工作需要,组建疫情防控紧急保障党员突击队、在线教育教学党员突击队、科研应急管理党员突击队、学生抗“疫”“清”年党员突击队等四支党员突击队,在系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党支部和各单位给予支持保障。
历史和现实表明,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疫情发生以来,在网络和社会上时时出现某些不实消息和不实言论,造成了思想误导,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疫情期间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紧迫而必要。要让舆论的力量发挥正向作用,首先,要加强新闻舆论的管理权,强化阵地意识;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再次,要善用身边人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某高校某系为例,积极挖掘在疫情防控期间各个战线上有着突出贡献的战“疫”典型,进行专门报道,这对于营造疫情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引起师生的广泛认同和关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XX速度丨十昼夜奋战十秒内诊断》《精斗云计划丨学术微沙龙:AI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新冠疫情中的应用》,展现了某系科研团队的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XX青年丨厚积薄发,抗击疫情行动中的XX人》《坚守科研阵地的抗“疫”人》等,这些典型事迹的专门报道具有重要的思想动员和价值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