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逻辑理路

2022-02-17 17:29刘丽娟黄东硕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党校园文化中国共产党

刘丽娟,黄东硕

(东北农业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电气与信息学院,哈尔滨 1500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并标定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筹建和创建过程中形成,在百年传承与赓续中丰富发展,在建党百年之际得以概括提出。2021年9月,伟大建党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富滋养。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育人价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价值观培养,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172,将其作为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精神源泉,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对于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172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对人的具体行为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承载国家的价值追求,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时代回应、主体诉求和政治要求。

(一)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时代回应

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先锋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新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与伟大建党精神相伴相生,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2]168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不断发展的过程集合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各种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和伟大建党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青年的价值观,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从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主体诉求

马克思提出,“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4]。青年价值观培育需要回应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新特点。经过长期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关注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性和科学性是对新时代价值观培养的时代回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基于青年对现实具体问题的关切和真实感受体验,需要积极回应,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提升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和亲和力。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渊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青年展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青年体现了责任担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建党精神也是青年人在百年奋斗历程的体现,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引导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成为担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政治要求

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通过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既是国家的政治要求,也是帮助青年适应社会发展、完成人的社会化的必然过程。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建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的体现,也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涌现出的“苏区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都延续了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内涵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品格,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引领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肩负历史使命,更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有利于为当代青年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涵养价值观,有利于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涵养青年的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涵养青年的社会责任;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涵养青年的意志品质;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养青年的政治立场。

(一)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当代青年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的“钙”。同时理想信念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伟大建党精神首先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内涵,也是精神的思想基础。以此使青年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核,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根基。

一方面,以“坚持真理”涵养当代青年的“真理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6],革命先驱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同时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革命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基因,也是新时代青年树立和践行正确“真理观”的源头。新时代青年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同时,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感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持续生命力。

另一方面,以“坚守理想”涵养当代青年“理想观”。理想是人们对于发展目标和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未来为指向、以可能为前提、以奋斗为途径。“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和奋斗的动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先驱们宣传和翻译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论战、最终选择了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奉为最高理想,并在理想实现过程中为之不懈奋斗。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当代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革命先驱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催生前进动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激发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发学习的使命担当。

(二)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当代青年社会责任

新时代青年既是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肩负历史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价值指向[7]。“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初心使命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史,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重任。

一方面,以“践行初心”涵养当代青年义利观。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其本质是思考道义和利益的关系,核心是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公民与国家等重要关系[8]。中华民族有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追求民族大义。众多的革命先烈放弃优厚富裕的个人生活,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依然投身革命。在红军长征中,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的事迹至今传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精确回应了实现救亡图存、国富民强初心使命的核心关切,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历程。新时代青年成长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富足,人生面临很多诱惑,以“践行初心”培育青年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务实的态度正确认识“义”和“利”,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以“担当使命”涵养当代青年责任观。责任观是对待责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突出特征。勇于担当体现了责任感,是面对大事、难事的责任意识,是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是一股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韧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青年毛泽东目睹人民生活困苦,下决心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新时代青年也要勇于担当,实现肩负的责任。

(三)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当代青年意志品质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体现。从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所构建起来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力量涵养当代青年意志品质,促进青年保持斗争精神、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直面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

一方面,以“不怕牺牲”涵养当代青年生死观。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9],舍生取义的李大钊、拿“两条半步枪”闹革命的方志敏、“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陈望道等革命先驱不惧生死。百年来,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励精图治。在民族危亡之际,敢于牺牲;在建设时期,甘于奉献;在改革时期,敢为人先;在新时代,担当作为。铸就了中国民族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以此涵养青年居安思危,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意志品质。

另一方面,以“英勇斗争”涵养当代青年奋斗观。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不懈奋斗既是优良传统,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真实写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是艰苦奋斗、英勇斗争的结果。从“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的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每一个胜利都是伟大斗争的胜利,也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写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助于新时代青年以奋斗青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

(四)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当代青年政治立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怀坚守,体现了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新时代青年以人民情怀坚定政治信仰,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功勋。

一方面,以“对党忠诚”涵养当代青年忠诚观。忠诚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多次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10]“对党忠诚”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特征,代表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革命,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披荆斩棘,克服了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依靠的是“信仰”“信念”“信心”。忠诚,则是建构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价值标尺。新时代青年党员更要把好忠诚关,真正提升抵御诱惑的骨气。

另一方面,以“不负人民”涵养当代青年人民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1]。“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提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毛泽东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负人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立场和坚守人民情怀,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无数革命先辈“用行动诠释忠诚、用生命诠释忠诚、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平凡诠释忠诚”的光辉事迹,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当代青年应把人民立场作为衡量自身政治定力的价值指针,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自身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历史道路。

三、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养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当代青年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整体化、浸润化和制度化的涵养路径。

(一)宣传教育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整体化涵养路径

价值观的养成需要以价值的认知为前提,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宣传教育是重要的涵养路径。

首先,通过学校教学强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在这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发挥自身的主阵地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组织专家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元素,围绕“价值涵养”的主旨,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编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简明读本,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点讲授,加深青年对其的理解,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增加沉浸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依托在教学内容和信仰培养两个方面增强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与践行,从而对学生作出表率。

其次,强化学校媒介宣传。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潮观念相互交汇的地方,要在校园生活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其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通过开设“伟大建党精神”专栏深入阐析,开展大学生演讲、讲思政课、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深入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其对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的认识。发挥校园各类媒体的导向作用,坚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营造良好的校园风尚的过程中,涵养青年价值观。

最后,强化家校协同培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延伸,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将伟大建党精神与优秀“家风”传承结合起来,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红色家风建设,通过红色家风中革命浴血奋战的实践历程,实现爱国主义、忠诚爱党、坚定理想信念等价值观主题教育,实现家校的协同。

(二)文化熏陶养成伟大建党精神浸润化涵养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2]。高校的校园文化以高校教育为基础,是高校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价值观念体系,既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当代青年认同和践行主流价值观。

首先,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引领。校园文化要发挥影响青年价值观的作用,就要体现其对青年的号召力,能引领青年的思想,凝聚青年共识,要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领导力是重要措施。伟大建党精神涵盖了历史性和集体性的文化记忆和文化传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发挥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的物质文化的怡情养志作用,在高校文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日常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品中注重赓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功能的实现。比如,结合各高校的校史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打造富有内涵的“雕塑景观”,或者设计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文化景观群”,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精华元素和价值主旨以文化载体的形式体现涵养的功能。

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革命文化教育相契合,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化。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文化承载着共产党人的欲血奋斗和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体现着深刻、持久的精神追求。伟大建党精神承载革命文化的精神基因,通过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革命文化教育的契合,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革命文化教育的广度,以革命文化加深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从而通过文化浸润提升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境界。比如,在以校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艺术题材作品、微影视作品等文化作品的生产中,增强革命文化宣传以传递社会主流的价值准则。强化伟大建党精神在校园文化作品的引领,由于校园文化作品的受众群体多数为青年,文化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和隐藏在文化作品之中的价值观念就会对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浸润化涵养路径。

(三)机制建设构建伟大建党精神制度化涵养路径

机制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运动形成的,通过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强事物内部要素的运动作用和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系统功能效果的发挥。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价值观是系统工程,既有价值观内在价值力量的显现力,又有价值观教育效能生成机制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因此,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效能的产生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某所高校单独可以实现的,涉及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首先,完善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整合机制。培育青年的价值观是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13]。学校的各个部门、涉及价值观涵养的各有效资源、涵养的每个环节都关系到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效果,因此,学校各职能部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高校党团组织的工作要形成合力,以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与课程思政相互配合,高校职能部门发挥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功能,共同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作用的发挥。

其次,完善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联动机制。广义上讲,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关社会组织及参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等都是培养青年价值观主体要素,对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价值观效能的生成起到主导作用。统筹教育资源,统一教育认识。廓清价值观教育者的不同责任,从而赋予不同的教育使命,实现教育的实效性。按照价值观教育的规律性,整合教育内容,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制定不同教育阶段的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价值观教学内容,在学校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基础上做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价值观涵养,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递进性,既有逻辑性又具有整体性。

猜你喜欢
建党校园文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