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李克城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哈尔滨
以历史决议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党的建设的创举。百年回望,在我们党内规范性文件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以“历史决议”命名的文件,即《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分别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就是我们今天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通过“三个历史决议”,向历史寻求经验,有利于我们坚定信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三个历史决议”形成年代不一,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对特定时期内党的历史进行的系统总结,对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十四年全民族抗战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在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原则通过,是延安整风的理论结晶。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进行了系统概括,尤其是对“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产生的原因、表现、危害等作出系统客观的分析,总结了党在这一段时期内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党内若干认识上尚未达成共识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了正式总结。
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虽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但是仍然面临着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此进行了回应。第二个历史决议分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28年、新中国成立后32年党的发展历程,对其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科学的总结,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给出了明确的结论,直接判定是非对错,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原因和社会因素,并从党的六十年历史发展的一些重大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所起的关键作用出发,客观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第二个历史决议完成了党的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这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重大问题。
第三个历史决议于2021年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了全面的总结,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
“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在领导核心的推动下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前后相承、继往开来。第一个历史决议后中共七大召开,实现了全党思想、组织上的团结和行动上的一致,为结束全面抗战取得最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后中共十二大召开,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党的工作重心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第三个历史决议后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实践证明“三个历史决议”都为接下来重要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打下基础,都是要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三个历史决议”虽产生于不同时代,面临不同的历史条件,针对不同的问题,但却保持着内在一致性,即时间相承、目的相通、精神相契,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准确把握“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这充分说明历史决议是我们党善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的真实写照。
“三个历史决议”都是纵向梳理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第一个历史决议是对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5年的24年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在工农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大革命失败后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总结经验,在同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中总结经验,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长与进步;第二个历史决议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前28年和新中国成立后32年时间顺序,梳理历史脉络,客观总结从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系列不成熟的探索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所犯的错误进行了系统总结,表明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的坚定态度;第三个历史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四个大的历史时期,完整地回顾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对重大历史、重大人物、重大事件都作了认真的总结。“三个历史决议”贯穿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是直面问题,分清是非曲直,总结经验教训,第三个历史决议主题是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正是基于对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中体现的党内历史经验教训的把握,在一百年的总结中才更能从侧重成就的同时,系统总结我们党的发展,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这个重要命题。
“三个历史决议”都达到了维护党的核心、促进团结的目的。“三个历史决议”的主导者人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是事实上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两个维护”是党在历史发展中达成的广泛共识。“三个历史决议”深刻阐释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内在联系和政治逻辑。
第一个历史决议展示了24年的党的发展中,在我们遭遇了大革命失败,先后由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担任党的领导人,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的时候,由于他们的不成熟和我们对革命经验不足,党的事业遭受了大的挫折;当全党对于毛泽东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达成了高度共识,并坚定维护毛泽东核心地位,这时候党的事业才愈发顺利,革命彻底胜利的信心大增。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地位的评价,展现了党的成熟和进步。邓小平是具有大局意识的领袖,他始终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党的历史问题,对决议的定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人民始终把毛泽东同志看作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第三个历史决议更是直接明确了“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就是从组织上更加明确了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是从思想上更加明确了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实质上是更加确定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核心。理论上清醒就会促进政治上的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必然也会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维护党的核心。
从这个意义上看,“三个历史决议”为我们今天坚定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树立了光辉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2]“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确认,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面的创新发展。
第一个历史决议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及服从于这一政治路线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是运用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第二个历史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行了重新总结和概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进行了扩展,不仅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新的概述,表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38。
“三个历史决议“展现了我们党在百年间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离不开百年发展的辉煌实践。“三个历史决议”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各自不同历史时期所主动承担的历史重任。尽管具体表述不同,但都包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不少经验教训,这其中有大革命失败中得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结论,有经历多次城市革命运动失败得出的“农村包围城市”主张,并逐步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最终建立新中国完成救国大业。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前夕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总结,并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重新审视找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实践的伟大成就,聚焦于新时代这个重点,从十三个方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都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宝贵财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赢得历史主动。
“三个历史决议”都是为了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形成的,都秉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都达到了拨开迷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团结的目的。今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三个历史决议”均展现出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起草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前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也就是说,从历史认知维度看,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24年以来、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评价和结论都没有过时。特别是这两个历史决议都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都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作为国家的象征,我们永远将毛泽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必须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回顾中,仍然坚持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使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在交集部分始终保持一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所作出的历史决议的内容都是郑重审慎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这些都表明“三个历史决议”为我们进行党史和国史研究提供根本遵循,是常用常新的权威教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和制胜法宝。“三个历史决议”对历史的总结和评价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辩证分析的方法,不是形而上学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方法,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的方法。第一个历史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行文中在对毛泽东的思想和他主张的政策策略进行阐述的同时,对比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深入剖析其危害,这种分析理性客观,有利于厘清党内同志思想上的错误认识。第二个历史决议坚持运用思辨性思维,深入剖析新中国成立后32年的历史,对易混淆的一些认识作了区分:首先,是明确毛泽东思想要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来,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毛泽东晚年违反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的方面;其次,认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同于林彪、“四人帮”危害人民的罪恶活动;最后,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加以区分,前者包括理论和实践,后者是历史时期,是时间概念,这两者不能画等号。这种辩证分析的方法今天依然适用。我们国家是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胜利和成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就是从事实出发,而不从一些主观的框框、上纲上线的那一套形式主义的做法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情本身。只有这样,才能透过复杂现象看穿事物的本质,达到真理性认识。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三个历史决议”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范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3]83,即在鉴往知来中更好地走向未来。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全面地、发展地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有助于我们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克服对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关键人物的极端化、片面化认识。历史虚无主义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否定历史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其最大要害就是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非常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党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一方面要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放到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中进行考察,在这样的大历史的脉络中,看待中国共产党今天一百年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采用横向历史比较的方法,与西方文明对比,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对比,在文明与制度的多样性演进与比较中看历史,就能彰显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伟大奇迹,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因此,今天我们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三个历史决议”是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从系统思维看“三个历史决议”,有利于坚定发展前行的中国自信。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年来,正是因为勇于自我革命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从而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坚强核心。“三个历史决议”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总结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立场。
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党内24年发展中出现的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作了深入的总结,不扣帽子、不抓辫子,行文充满理性,认真地分析党史的是是非非,客观对待事件的当事人,行文用的措辞是”犯了这些错误的同志们”,还是同志的称呼,说明我们一直认为党内存在的纷争是策略之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我们出台历史决议的出发点是为了统一思想、解惑释疑,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种刀刃向内既是为了让党更加纯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践行。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犯的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既要把握党引领人民实现的伟大成就,又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4],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十大经验之一就是勇于自我革命。“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3]79。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成效,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学习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实际行动掌握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只有用历史照应现实,远观未来,一直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持续赢得历史主动。
总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始终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地学习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以史为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