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 赵玮烨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党史“绝笔”是指革命先烈英勇就义前最后所写的书信或所作的诗、画等,也包括对先烈最后的书信、诗画的背景介绍、涵义解读、相关研究等文献资源,其中以“绝笔”本身为主体。三馆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目前,这三馆是收藏和传播党史“绝笔”的主要单位。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沉淀成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特别是党史中的“绝笔”,展现了英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对家人的铁骨柔情,这些“绝笔”还原了英烈的革命人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是革命英烈的泣血之言,是他们在生死关头发出的最后呐喊,相比而言,“绝笔”更加振聋发聩[1]。
昔人已逝,精神长存。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在“绝笔”的开发、收藏和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理应成为“绝笔”挖掘与传播的排头兵和重镇,三馆协同的党史“绝笔”资源的深入开发和传播,可以让早已长眠于历史的英烈被世人重新感知,将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对真理的坚守、对亲情与爱情的温柔真实再现,可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信仰献出生命的高尚情操,不断强化民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深刻的价值认同,实现了广大民众信仰的升华[1]。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国家记忆》栏目,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的6集纪录片《绝笔》,以14位革命先驱在生死关头写下的绝笔信、诗歌、入党申请书为线索,借影像之力再现真实历史,带领观众重温英烈的革命路,在跨越百年的时空中见证信仰的力量。
然而针对党史中“绝笔”的开发与传播项目或活动目前还不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已有的党史宣传及传播推广活动都是将“绝笔”与其他党史资源放在一起,这样难以充分挖掘出“绝笔”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使“绝笔”的作用湮没在其他资源中。且目前在党史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传播中,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都是各自独立开展活动,三馆之间鲜有联系和协同,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提出挖掘好、宣传好这些“绝笔”资源的三馆联动的对策建议,以便让更多的受众深入了解和体会这些资源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习总书记的“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讲话精神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践行,使“绝笔”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最大化。
党史“绝笔”由革命烈士亲笔所著,是记录革命历程的重要证据之一,展现了在宏观的历史中每一名革命先烈的个人价值。不同先烈所写下的“绝笔”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个人体验有着不同的描述,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体现出了革命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史“绝笔”文献的汇集,构建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框架,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革命历史和当时的真实情况。通过阅读绝笔文献,读者可以感受到党史中的革命壮举、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等,这些内容都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与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因此,党史绝笔具有极高的史实价值。
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党史“绝笔”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资料。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党史“绝笔”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党史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参考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党史“绝笔”对历史细节进行填充或修正。同时“绝笔”涉及到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反映了特殊时代的社会全貌,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社会动态的一手资料。对党史“绝笔”单独地开发与传播,有助于为学术界提供更为系统、更专业的研究资料,为中共党史、革命史、地方史研究提供文献依据[2]。同时,因“绝笔”在内容上突出政治性,反映出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对特定时期的政治历史研究起到辅助作用[3]。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史教育是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举措[4]。而党史“绝笔”更震撼人的心灵,一个个鲜明的历史人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更能不断强化民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深刻的价值认同。许多革命先烈英勇就义时,正值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贺瑞麟写下狱中绝笔时,年仅19 岁;王孝和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给父母、妻子和战友的绝笔信时年仅24 岁;赵一曼在开往刑场的列车上给年仅7 岁的儿子写下绝笔信时年仅31岁;蔡鸿猷写下给父母的遗书和绝笔诗二首,时年31 岁……这些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的绝笔更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可以为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注入积极的榜样力量,构建精神灯塔,具有很强的实践引领意义。所以就爱国主义教育而言,“绝笔”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教材[5]。对于党史“绝笔”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与传播,有利于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1 档案馆
目前,一些极为珍贵的、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党史“绝笔”收藏在档案馆,如中央档案馆保存有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6]、王孝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给家人和战友的三封绝笔信、赵一曼遗信誊录件等。缙云县档案馆收藏有蔡鸿猷烈士的绝笔诗《五绝》抄件。但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档案馆一般没有设立“绝笔库”,将“绝笔”资源单独收藏和保管。
3.1.2 博物馆
目前,许多“绝笔”的原件作为文物被收藏和保管在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了李大钊于1927 年4 月在狱中写下的绝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书信展览中保存着陈觉和赵云霄两位烈士写给孩子的绝笔信,赵良璋烈士的绝笔信保存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的文物收集工作均在有效地开展中,因此“绝笔”的数量与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3.1.3 图书馆
图书馆以搜集、保存、提供和传播文献资源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在新技术不断应用的今天,图书馆的文献整理和提供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就笔者的调查来看,目前图书馆很少能收藏到“绝笔”的原件,收藏更多的是关于“绝笔”背景、解读、释义等与“绝笔”相关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也是推广和传播“绝笔”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牵头创建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收录了《革命先烈暨青年节特刊》《玉林地区党史资料第2 辑》《红花冈四烈士传》等刊,其刊内分别记载了先烈林觉民致妻绝笔书、李云蒿烈士给堂弟李云苔的绝笔书、钟明光烈士绝笔书五件等内容。对于这些资源,目前图书馆都是把他们同其他党史文献放在一起收藏和保管,没有作为特藏单独保管和收藏。有些图书馆自建或订购了党史数据库,搭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智慧党建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红色历史文献库”等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数据库[7],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建有“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龙源党建数字学习平台”等,但对于相关党史“绝笔”的独立收藏目前在图书馆还没有见到。
目前,据笔者调查,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档案馆、博物馆均未开展独立的党史“绝笔”宣传或传播活动,党史“绝笔”的宣传与传播都是与其他党史资源放在一起的。例如,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曾于2019年举办了“信仰的力量”主题烈士纪念日的英烈书信展,共计展出40 位革命先烈的书信[8],其中包括举国闻名英烈的书信和浙江籍或在浙江牺牲的英烈的书信。除了实体原件的展示,很多博物馆还配有专门的讲解员生动还原历史故事。但这次革命英烈书信展也没有为“绝笔书信”设置独立的展区。
石家庄图书馆于2021年清明节到来之际举办了革命烈士文献收藏展,其中就不乏英烈的诗文等著作;四川省德阳市图书馆于2021 年4 月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安排了“英烈家书诵读”活动[9],在活动中,由工作人员诵读红色家书与红色故事,向听众传递烈士李硕勋写给妻子的绝笔信等;江西上饶的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也曾举办过诵读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活动[10];除此之外,包头博物馆[11]、赣州市档案局[12]、宁波市档案馆[13]等场馆所开展的党日活动也对烈士英雄的家书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对于党史“绝笔”的传播,许多场馆举办的活动都以诵读红色家书为主,但此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也同样欠佳。
三馆联动开发,可以打破目前各自为营的壁垒。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三馆均承担着保护“绝笔”资源的任务,建议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联合,将各自收藏的“绝笔”资源数字化,共同建设专门的党史“绝笔”数据库,这样既可以适应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更可以实现数字化“绝笔”资源的共建共享,面向公众全面展示党史“绝笔”整合后的系列成果,使“绝笔”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可以考虑共同建设专门的党史“绝笔”开发与传播小组,该小组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专家及档案馆、博物馆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组成,在资源共享方面,对于三馆各自收藏的“绝笔”原件,可以相互合作制作复制品,在各自的馆内向公众展出,在展出的过程中,有必要标注出复制品的字样,在进行复制时,需尽可能地还原“绝笔”本身的样貌;对于“绝笔”的背景介绍、涵义解读、相关研究等文献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共享;此外,由于“绝笔”以文献型资源为主,为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图书馆应发挥自身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优势,对这些资源进行全文标引,以便用户可以从这些文献中的任意一词出发检索到相关文献,扩大文献的阅读和利用率。图书馆还可以为这些“绝笔”资源编制书目、题录、索引等,以最大程度实现“绝笔”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共享。
三馆联动的党史“绝笔”宣传与传播,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档案馆、博物馆的实体资源优势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优势,使党史“绝笔”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在行政上都归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一领导,这为三馆协同的党史“绝笔”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组织上的支撑和保障,使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更便于协作和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应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组织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三馆协同的“绝笔”的传播廓清道路,消除馆与馆协同合作的各种壁垒和障碍,使其功能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绝笔”的传播和阅读。
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包括公共、高校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遇到了壁垒和阻碍。影响力大且历史悠久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项目都是在系统内建设的,如高校系统的CALIS、科研系统的NSTL,像OCLC这样的大型跨系统的共建共享项目还没有见到。学者们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持续的探讨和呼吁,但收效甚微。三馆协同的党史“绝笔”的宣传与传播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党史“绝笔”公共属性,认识到三馆的公共属性,党史“绝笔”不是哪一个机构的私有财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在利用和宣传上必须协同。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全国和地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三馆协同具备了可行性。
如前文所述,党史“绝笔”的原件基本上收藏在档案馆和博物馆,所以对于“绝笔”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档案馆、博物馆的实体资源优势是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建议博物馆与档案馆可以联合策展,尽可能地进行“绝笔”资源的整合。
博物馆与档案馆都具有一定的教育职能和职责,两馆还可通过完善馆内的教育设施如多媒体设备,辅助展示“绝笔”的细节内容,并配以专业讲解员对“绝笔”进行解读,进一步满足观众与读者的需要。两馆也可以开发官方的党史App,在App的菜单中加入“绝笔”专栏,充分结合各自所拥有的“绝笔”资源,将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并加入相关的背景介绍与评论,让不方便到馆参观展览的观众在“线上”也能充分了解“绝笔”。
自20 世纪末开始我国非常重视全民阅读,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宣部2020 年10 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并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九届五中全会又着重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图书馆成立110 周年之际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养、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是全民阅读和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都设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部”,引导和服务广大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中国图书馆学会每年都举办全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大赛。数十年来,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在阅读推广的内容还是形式、手段方面都具备先天的优势,相比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来说,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更有优势。
因此,三馆联动的党史“绝笔”的宣传与传播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可以充分发挥三馆各自的实体资源优势、阅读推广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将蕴含在党史“绝笔”中的不忘初心、催人奋进的精神挖掘出来,让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义举再现,不断强化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深刻的价值认同,使先烈的精神永存。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不仅仅承担着收藏“绝笔”的重任,更应对其加以充分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活动等手段让公众更多地接触、认识和认同“绝笔”。在三馆中,由于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上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在三馆协同进行阅读推广时,应以图书馆为主体,发挥图书馆的主导作用,由图书馆带动博物馆、档案馆,形成协同推广的模式。
阅读推广人是全民阅读事业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宣传推广“绝笔”方面,三馆需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注意选配专业人员,以确保在党史绝笔的推广与服务等方面能够拥有一支能力素养过硬的专业阅读推广人队伍。阅读推广人主要负责推荐、专业的领读和讲解等任务,使“绝笔”能得到读者或观众的优先选择与认同。当前社会上有很多读者没有自己的阅读目标,存在着盲目追随社会潮流、缺少个性化阅读等问题,而阅读推广人针对党史“绝笔”的不断推荐和导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对文化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三馆的职责所在。
6.2.1 线下——编制专门的刊物、开展专家讲座和编制推荐书目等
党史类期刊是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扩大党史“绝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通过创办专门的小刊物的方式分期加以宣传,刊物可在专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三馆共同创办与发行,明确办刊宗旨并保持刊物的风格特色。刊物上可以刊登党史“绝笔”的背景介绍、涵义解读和意义总结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刊登读者关于“绝笔”的阅读体会、思想认识和精神感悟等方面的内容,将刊物办成读者参与党史“绝笔”阅读活动的平台。
专家讲座也是党史“绝笔”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专家解读可以带领公众重温“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现革命先烈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讲座作为读者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三个场馆可根据自身的不同优势邀请不同学界的专家到场,结合学者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绝笔”的相关知识进行宣讲与传播。
6.2.2 线上——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
传统模式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以线下为主,与线下相比,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组织难度较小、成本更低,且覆盖用户范围更大、用户互动参与率更高、传播效果更好,特别是大数据算法的发展,能发挥软件自动个性化推荐的功能,提高数字阅读推广的精准性和成效[14]。
在新媒体环境下,三馆既可以在各自的社交网站(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上建立官方账号,也可以共同创办统一的账号,不断发布与“绝笔”有关的短文或视频,或是在进行线下活动的同时,在账号上开启同步直播。与单一的场馆宣传活动相比,三馆协同的优势在于粉丝规模更大,传播效果更好,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线上的阅读推广模式,读者通过移动设备参加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微信、微博等载体,就可以向广大读者推广“绝笔”资源,为读者提供线上阅读体验。
线上党史“绝笔”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依靠读者每日阅读打卡、与读者在评论区互动等方式督促和吸引读者参加学习[15]。
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持续推进外,三馆还可以在特殊纪念日共同开展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建党日、建军节、青年节等,分别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特殊日期的阅读推广活动通常更具有特色,在活动前夕通过图书馆网页、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渠道积极宣传,为活动预热。在活动过程中,以“绝笔”文献作为基础,全方位、立体化地探究相关主题资源,从而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需求。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广泛地征集读者的意见,听取不同群体的声音,以不断改进活动模式,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在同一个地区中,对于“绝笔”文献的三馆跨机构合作,需要在专门的工作组领导下,各馆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来协作完成,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后再提供给读者。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图书馆珍藏着方志敏烈士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的手稿本,可结合上海市档案馆所拥有的相关史料档案(回忆录、烈士传、中共党史资料等),由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辅助提供相关展品,为市民与游客还原历史史实。在“绝笔”展出过程中可嵌入图书馆与“烈士传记”相关的馆藏资源,以辅助游客查阅相关资料,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有教育意义的公共文化服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自信,三馆联动的党史“绝笔”开发与传播可以实现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各自优势的强强联合,使党史“绝笔”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