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02-17 15:03杜希林
图书馆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资源

杜希林 王 宇

[1.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2.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1 引言

2021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等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图书馆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2]。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图书馆事业波澜壮阔、欣欣向荣,在传承中国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培育文化自信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新时代,图书馆应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秉承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精神,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赋予的职责使命和图书馆精神,更多关注社会之责任、服务之本源、未来之担当,本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与使命[3],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把图书馆建设成全社会更有活力的新时代文明窗口、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更具智慧的知识交流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2 各地图书馆掀起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4]。大会召开后,全国各地图书馆倍感荣幸、力量无穷、信心满满,掀起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11 月12 日,宁波图书馆组织全体党员在图书馆新馆四楼会议室和永丰馆三楼会议室收看新闻发布会,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5];11月15日,嘉兴市图书馆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文,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全体党员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主动担当,勇于作为,为公共文化服务做出贡献[5];11 月16 日,济南市图书馆在全馆范围内,以领学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在专题学习会议后,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河北省、贵州省、福建省、甘肃省、石家庄市、德阳市、舟山市等地图书馆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与讨论。

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熊远明在学习中强调,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为契机,不仅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进一步发挥各级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中国精神方面的社会责任,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文献信息保障和知识服务中心[5]。

3 深刻领悟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7]。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会对我国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肯定,就是对图书馆在文化事业中所发挥作用的认可和鼓励,各地图书馆要深刻领悟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这是国家在新时代的文化愿景,更是对图书馆价值与使命的回归和召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要求。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务必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面向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图书馆要理清发展思路、紧扣时代使命,以社会、公众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视角立足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图书馆文化立场与主体责任,为社会创造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9]。

二是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图书馆承载着保存人类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中,图书馆应自动对位、主动担责,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新时代,图书馆应准确识别机遇与挑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是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打造社会知识中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指明了未来方向,要求图书馆能够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在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知识中心作用。图书馆是新时代文明窗口,面向未来,要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影响力,把图书馆建设成全社会的知识服务与交流中心。

4 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4.1 坚守初心与使命,建成社会知识中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我国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并且明确提出要在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时,肯定了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新要求:继续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与使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3]。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鉴古知今、重新审视图书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面向新时代,更要认真坚守初心与使命,传承中华文化力量,把图书馆建成全社会的知识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各地图书馆都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研读精髓并追溯图书馆服务之本源,明晰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立足国家发展、文明进步与民智启迪,理清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断提升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可和专业认知,对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对外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10]。图书馆既要做好文献资源的守护者,更要做好文化文明的传承者,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担当做好新时代文化服务工作,让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4.2 重构馆员能力体系,创新服务保障与供给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主要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有机部分组成,而馆员是这个有机体的最核心部分。”[11]这一论述始终支撑着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行与发展,在行业内外环境快速变革与迭代的当下,馆员仍然是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是最活泼、最积极、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素[12],也只有认真思索图书馆与用户间供需关系的根本,重新构建适应用户需求与环境变化的馆员能力体系,才能有效创新服务保障与供给。

从图书馆主要业务范畴来看,馆员能力体系可归结为五大类[13]:①知识组织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馆员要从简单的资源建设转向深层次的知识组织,从资源服务转向知识服务,逐步提升在知识的组织、标引、序化、发现、挖掘、融合、创造等方面的能力;②情报分析能力,面对日益庞杂的资源体系与用户需求,情报分析变得更加重要,学科服务、咨询服务、智库服务、决策服务等都要以情报分析能力为基础;③数据管理能力,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数据体量前所未有并呈指数级增长,数据正在给图书馆服务创造越来越多的增值空间,从数据化转向数智化,注重数据与战略协同,这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④技术应用能力,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引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AI、VR 等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加速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进程,这需要着力培养馆员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⑤文化服务能力,从文明守护到文化输出,从守护者到传承者,对馆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升维思考、降维行动,打造特色文化服务产品,提升用户留存与黏性,扩大文化受众及其影响力,释放图书馆文化价值,必须提升馆员的文化服务能力。

4.3 拓展空间形式与内涵,丰富服务场景

空间是图书馆服务的载体,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资源。多年来,图书馆界通过空间再造积极拓展空间形式与服务内涵,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不断挖掘空间价值、丰富服务场景,使得空间服务始终保持一定的创新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图书馆已逐渐形成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并重的协同服务模式。面向未来,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适配第三代图书馆理念的空间场景,创造增量价值。

从形式与形态上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藏书空间、阅览空间,要让空间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场所的功能,如共享空间、人文空间、交流空间、创客空间、体验空间等,既不是纯粹的物理空间,也不是纯粹的虚拟空间,而是基于互联网新业态环境下实体与虚拟高度融合的复合型空间,并且不限定于图书馆内部,可与博物馆、档案馆、红色基地等探索跨界合作,拓展空间构建模式。从功能与内涵上看,需要对原来的空间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深刻反思,面向用户需求,创新空间承载功能,为空间注入灵魂与活力。要从物理和功能层出发,将图书馆打造成可供人们聚会和交流的,具有亲切、自由、包容等特点的城市文化综合体,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激发社群活力等功能需要出发,为图书馆空间赋能[14]。

4.4 完善资源体系,提升保障能力

“资源为王”是对图书馆资源价值与作用的充分肯定,图书馆资源体系的完善度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在新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与引领性,并且能够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根基与保障。当代图书馆资源构成可分为3个层面:

一是纸质资源。纸质资源是图书馆最根本的资源,是图书馆能够存在与发展的立命之本[15]。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我国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图书馆经费收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常态,要做到科学预判、精准施策,以统筹规划避免低质量重复建设,切实关注并回应公众对资源的需求,提高资源经济效益。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下,要积极打通与上游出版商的边界,加速跨界合作,推进产业链重组与资源融合,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要注重特色资源典藏工作,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区域特色资源、古籍特藏资源等,建立多元化、有韧性的文献资源体系,提升图书馆在一定区域内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二是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资源的数字化形式,与纸质资源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生关系。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数字资源,以联盟协作和共同体意识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同时注重网络开放类优质资源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传播与阅读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数字资源的阅读需求。数字资源通常包括文本类、视频类、音频类、图像类等文献类型,要基于知识内容进行精细化标引与揭示,形成有效的数字馆藏。

三是数据资源。数字化时代,智慧图书馆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要注重数据在图书馆未来服务中发挥的预判性与决策性作用:一方面图书馆要注重数据的全流程感知与管理,通过多节点汇聚资源数据、用户数据、运行数据到中央数据中心,通过建立数据中台简化业务应用与服务输出,夯实数据底座;另一方面要加强馆员数据能力与数据思维的培养,优化算法、提升算力,强化数据的场景化应用与赋能作用,通过用户画像、资源画像的精准绘制,推动数智化模型建设与应用,为图书馆服务提供智慧化的决策支持与解决方案。

4.5 注重技术应用,驱动智慧发展

图书馆历来都是技术进步的倡导者和受益者,是现代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图书馆正着力推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高度智能化、一体化和本地化是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的重要驱力,以“技术智慧”驱动“图书馆智慧”,进而激活“读者智慧”,正成为图书馆在“智慧社会”的新航标[16]。

技术正在加速改变图书馆的运行要素与服务模式,面向未来,图书馆应主动拥抱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综合发挥技术的智慧效能。其主要切入点有:①存在形态的多元化,依托网络技术打造与实体图书馆融合、共生、互补的虚拟图书馆形态,积极下沉社交媒体平台,创设均等与普惠的泛在化图书馆社群环境,尽力弥合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落差,让每个人都平等享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和机会。②服务手段的智能化,包括数字技术驱动的多样态馆藏资源建设与多终端输出模式,智能机器人支撑的服务应答系统与咨询平台,空间、座位、人流量等自助管理与自动监测、预警、调控机制等。③用户服务的个性化,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特征化分层管理,从时间、场景、主题等不同维度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数据模型,过滤无效信息,提高服务精度。④未来需求的前瞻化,以技术重新解构图书馆各要素内生动力,创造满足用户未来需求的新业态与新场景,体现对未来的预判性和先知性,满足公众对图书馆作为全社会知识中心的期待与要求[17]。

5 结语

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说过:“假如世界毁灭了,图书馆还在,就很容易重建世界,如果图书馆也没有了,我们就会变成原始人[18]。”这说明图书馆在保存人类历史、传承人类文明中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在国家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图书馆人应秉承这份荣耀与使命,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文化守望中传承与创造,把图书馆建成全社会的知识中心,为在2035 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