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变局下引智回流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研究

2022-02-17 02:28张彩云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才思想

张彩云

(1.山东大学,山东 青岛 266200;2.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呈现多中心化发展趋势,“东升西降”的态势愈加明显,中国综合实力和大国形象凸显,海外人才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认同感不断增强,归国意愿提升,回国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2],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2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新增“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章节,全面系统提出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首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等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3]23。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时,提出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4]。紧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特征,从思想认同分析角度出发,对海外人才特别是出国留学人才回流的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现状剖析,提出对策建议,是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凝聚海外人才、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需要。

一、理论基础:从思想认同看人才回流的影响因子及理论根源

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进程加剧,世界各国将第一资源定位于人才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争取祖(籍)国人才的引智回流是各国在人才抢夺战中的重要策略。人才流动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制度的因素等都会对人才回流产生影响。

(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应重视“推拉理论”模式下价值判断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人才迁移视角分析人才回流现象形成的诸多理论当中,较为经典的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推拉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等,分别从全球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分配不均,商品资本、劳动力资源等国际流动来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其中,R.赫伯尔提出经典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条件,人口迁移中迁入地的有利因素成为拉力,迁出地的不利因素就是推力,在此基础上,E.S.Lee补充了中间障碍因素。我国学者王辉耀将推力总结为:政治、政策、经济、人文、服务、生活和学术[5]97。不管是推力、拉力还是中间障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最终都会通过综合、全面和深刻的思想博弈在移民本人或家庭当中形成一个价值判断,从而影响选择方向。从以“推拉理论”模式为核心的人口迁移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要求吸引和争取人才回流的祖(籍)国要全面增强有利于人才回流的拉力因素,深刻把握不利于迁出地的推力因素,不断完善海外人才所关注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思想共识;要及时分析影响人才回流的中间障碍因素,不断化解不利于人才回流的政治、社会、文化障碍,不断消除障碍因素对于人才回流的影响;要时刻把握每一个历史时期、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形势特征,充分考虑推拉作用影响的中长期效果和当下作用,既抓好长期规划,又注重分期分类,重在帮助移民形成有益有效的价值判断。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应重视“社会适应”过程中文化冲击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迁移理论的主流,提出社会网络的存在与否对移民迁移决策以及特定目的地的选择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6]25。社会网络由家庭、朋友和社会纽带组成。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Oakley)认为社会网络为移民提供情感型、信息型和工具型三种支持。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最早提出“社会适应”一词,指出社会适应是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有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适应方式[7]。海外人才出国时会对经济文化冲击有一段时间社会适应期,而回祖国后文化的逆向冲击也会出现重返文化休克,对母文化的再适应情况。文峰对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进行社会适应研究发现,他们对中华文化不仅表示认同,还有一定的责任感[8]。殷实认为,归国文化冲击在海归中普遍存在,若归国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较好地应对归国后的文化冲击[9]。因此,从社会适应的理论出发,要求吸引和争取人才回流的祖(籍)国要注重思想上的绵绵用力,要抓好人才出国前的文化教育和价值体系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要通过关系网络、个人身份等社会认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文化认同对海外人才形成强大吸引力,争取人才回流的同时通过社会网络扩大心理认同的影响范围与幅度,产生更多的思想认同;要关注海外人才回流后在国内的社会适应情况和他们在国外的社会交流情况,以分类施策。

(三)从历史文化学角度看,应重视“人文情怀”氛围下责任信念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乔治·格梅尔奇(Gmelch,G)将影响国际遣返的因素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就是爱国——社会因素[10]。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文明先列,追溯海外人才回流史应从近现代开启,而留学归国人员是中国近现代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类别。最早一批是洋务运动初期官派留美学生,后来回国并为国家政治、军事、教育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唐绍仪、唐国安、曹绍基、詹天佑、邝荣光等。对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留日、留法勤工俭学、留苏学生等,大批留日学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很多留法、留苏学生回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最新科学技术运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先驱,童第周、钱三强成为“中国克隆之父”和“两弹一星”元勋,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都是留学归国人员的榜样,为了报效祖国不惜放弃海外的一切优厚条件。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仍深藏在全体中国人民的记忆里,烙印在全体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影响着一代代的海外人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留学报国传统”[11]。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海外人才特别是中老年海外人才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倡导的“落叶归根”“乡土之情”深刻影响着海外人才的行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也是影响海外人才回流的家庭因素,但是这个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原因,情感纽带和爱国情结会越来越疏远。因此,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因素对海外人才的重大影响,如若让传统文化离场,海外人才住在国的文化就有可能随时入场,导致“华人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部分或全部放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化或融合现象”[12]。

二、实践分析:我国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的比较分析与变化趋势

海外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方面认可度的变化,会深刻影响他们当前或未来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取舍,必须从各方位要素出发,注重从实践中分析海外人才引智回流中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

(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海外人才对国家经济实力认同度的对比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吸引人才大幅回流

我国海外人才回流问题定量研究显示,科技、经济、高等教育等因素对出国人才回流具有显著影响。作为我国最早对海外人才回流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者,孙健将改革开放历年来学成回国人数与经济、科技、高等教育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科技、经济等因素对我国海外人才回流具有显著影响[13]。诸多学者根据历年出国留学人员和归国人数与人均GDP、科技投入力度、海外人才集中部门工资增长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人才回流数量与这些因素具有极大关联度[14],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000亿元,学成回国人数将增加959人”[15]。从历史趋势来看,在国内经济、教育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的时候,海外人才回流率总体不高,甚至一度出现过大批留学人员滞留不归的现象。1978-1998年间,赴美的留学生回归率为18.8%,仅有3万人,赴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地的留学生回归率也只有50%[6]67。针对海外人才回归率不高的情况,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16]中国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彰显为全球影响力。《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留学回国人员从2000年的0.91万人增长为2009年的10.83万人,2019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回国率达82.49%。根据CCG《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结果,2019年受访海归在选择回国发展城市时,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报告还提出,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受访海归对中国本土领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成果较为认可,其中“市场覆盖度”受到普遍认可。海外人才回流率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表明,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就表示由衷认同,并希望参与其中。

(二)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海外人才对国家政治制度认同度的对比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折射出的“中国吸引力”,提升人才回流意愿

制度因素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动因之一,良好的创业工作环境、科学民主的政治参与环境、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都体现在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当中,成为海外人才回流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阵营对中国进行各方面打压,直接影响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群体对国情的认知,特别是政治、制度上的认同。有学者运用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数据发现,“制度逃离”是华裔人才放弃回流现象背后的明显原因[17],“由于我国法律、经济等制度完善程度尚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部分海外人才放弃归国”[18]。过去,海外人才主要回流为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创业领域,他们对政府办事效率、创业制度环境、学术科研氛围有不适应和不认同的情况[6]19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断破除不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不管是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小康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彰显和肯定,折射出的是“中国吸引力”,海外华侨华人目睹中国的各方面成就,由衷感到自豪和充满希望[1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疫情下留学生决定回国的考虑因素前3项就是“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占比56.8%)、“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占比36.8%)。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以团结抗疫的实例数据和协商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的中国智慧,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海外人才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认同度对比显示,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文化情结始终是人才回流的根与魂

老一辈的华侨华人带有朴素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侨特别是加入住在国国籍的华人,其二代三代四代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弱化。近现代公派留学生回国率高且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20世纪90年代自费留学政策放宽之后,自费留学大军不断增长,留学生的年龄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他们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深,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且许多家长对于低龄出国留学孩子的期望是“更易于升读国外大学,更快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留学国公民”[20]。此外,留学范围不断扩展,文化的冲击不仅来自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北美、欧洲,还有来自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文化差异性不断扩大。值得关注的是,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呈现多中心发展趋势,各国文明丰富多彩,以美为首的西方不断挑起矛盾冲突之时,中国则彰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西式民主与文化价值不再被奉为圭臬,且美国在无力解决自身经济与就业困境时存在排斥华裔学者和留学生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则始终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2],使海外人才对祖国和中华文化认同感上升。此外,华人华侨家庭文化传承对青年海外人才具有深刻影响。2019年7月,澳洲史上第一位民选华人众议员廖婵娥,在澳洲联邦国会议员就职演说中就用潮州话说道:“老爸,我是潮州人,我非常欢喜和光荣。”可见,注重思想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的二代三代四代内心还是对祖(籍)国和故乡有朴素感情,对中华文化还是存着基因纽带[21]。

三、对策建议:百年大变局下海外人才引智回流的思想认同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在这个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变局下,也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迫切需要依靠人才资源既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为世界贡献出新的智慧力量,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人才争夺十分激烈,海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于突破制约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从人才入手,推动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是重要突破口。

(一)明确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思想认同的目标导向

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是一项长期工作和战略工作,既要充分把握人才所需,牢牢掌握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影响人才选择的主力因素,也要注重国家整体利益与人才成长发展需求的结合,从时间、空间、价值维度上明确目标导向。一是从时间维度上做好目标规划。一方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人才强国”是百年大变局下重大战略目标,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回流的现象及本质,看待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在海外人才引智回流当中形成的经验教训,掌握人才回流当中进行思想认同的理论逻辑所在,以深刻的理论为指导。把握当下海外统战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当中的背景形势,培养战略眼光,提出战略部署。另一方面要有靶向性的长期规划。确定加强思想认同的基本目标是广聚天下英才,逐步增加人才特别是中高层海外人才的回流量,形成积极回流的趋势和意愿。最高目标是在增加回流中增进五个认同,即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从空间维度上形成大统战格局。一方面,从全球空间维度形成良好合作格局,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加强与世界各国间的经贸交流,制定和商讨国家之间人才交流计划,推动形成人才流动、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另一方面,从全国空间维度形成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各个地区之间的互助合作,包括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人才引进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加强中西部地区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提供经验和人才交流渠道,弥补差距与不足,帮助中西部地区走出“人才洼地”[18]。三是从价值维度上坚持正确引领。海外人才的思想认同工作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形成推拉力,加强海外人才引智回流。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当中发挥着领导核心、全面部署、规划推进和监督管理等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海外人才思想认同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正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正确道路,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中国魅力所在。三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和魂,是影响海外人才特别是祖(籍)国的华人华侨最深层的文化因素,深刻影响着海外人才的价值观念和意愿选择。四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多数海外人才有着更加宏大的理想抱负,不仅是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是能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贡献出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契合了海外人才同时也是世界人才、报效祖国同样也是服务世界的价值理念。

(二)创新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思想认同的方式方法

海外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加强海外人才引智回流的思想认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好渠道平台,分类分策开展工作。一是根据人才身份特质分类施策。有学者基于简历分析方法,以2758位近年来各地引进的海外人才为样本进行宏观分析得出,海外引进人才呈年轻化趋势,人才学科聚焦前沿领域,主要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人力和财力投入影响人才落地地区选择[22]。因此,首先要根据海外人才的从业领域来改善环境条件。海外人才队伍涉及领域广泛,从事职业各异,既要从改善整体的创业环境、人才环境出发,做好“筑巢引凤”“森林引鸟”的工作,也要根据海外人才的从业类别和身份特征,分别在资金与市场的政策优化、科研资助与职称评定的制度优化、个人成长与社会保障的环境优化等方面着力。其次,根据海外人才家庭及个人的需求来制定人才政策。海外高端人才的回国决策通常不只是单一个体的选择,而是整个家庭权衡后的抉择。对子女教育的考虑、家人的思念以及照顾家庭的责任等亲情纽带对于增加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意愿发挥着重要影响[18]。要充分考虑人才家庭的发展,为海外人才的家人融入国内环境,立足家庭医疗、教育、养老以及个人及家族未来发展的需求制定人才政策,积极做好宣传。再次,根据海外人才群体的类别形成服务机制。海外人才回国后的社会适应过程中,会因为社会、文化、心理的因素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重构国外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构建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仅属于他们的“朋友圈”。这就需要根据群体社会交际圈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联谊服务工作,如引导他们加入海外统战有关联谊组织,为他们做好组织载体、活动等服务。二是立足不同平台多点发力。加强各类平台建设,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祖(籍)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加强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的关键所在。首先,建设好宣传阵地。官方宣传不仅有官方的报刊、电视、广播,官方的会议论坛、宣传活动,还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会宣传则有以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为主形成的平台、组织的活动等,也包括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23]甚至还有一些自媒体网站为中国做正面宣传的外国人,更具有传播力和说服力[24]。其次,建设好教育阵地。从家庭教育来看,有学者总结海外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家庭引进问题[25],家庭教育也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开拓家庭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从学校教育来看,既包括吸引科研人员队伍回国就业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建设,也包括海外人才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建设,同时还要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主义学院在共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建设好文化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结,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表达家国情怀、注重故土乡情的部分,传承好老一辈留学归国人才为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讲好他们的榜样故事。三是区分不同阶段有的放矢。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形势风起云涌,意识形态与人才抢夺战异常激烈却悄无声息。针对当前海外思想认同现状,既要看到大多数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认同态度且认同不断增强的趋势,也不能不重视或无视思想认同当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要根据发展趋势,顺应思想认同变化的过程,做好各方面工作。思想认同变化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从不认同到基本认同、从基本认同到比较认同、从比较认同到深刻认同、从深刻认同到辐射带动,而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段的区别,都存在思想认同程度和过程的变化。这就需要对海外人才的思想认同度做一个整体评估,从影响思想认同的变量出发建立概括思想认同程度的模型,根据思想认同的各阶段目标形成海外人才思想认同各个阶段的整体结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展思想认同工作的策略。

(三)推动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思想认同的效能考量

实现人才回国并不是加强海外人才引智回流思想认同的唯一目的,而是要在吸引人才回国的过程中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在增进认同中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多方位考量这一工作的效能。一是正确认识引导海外人才回流的目标与成效。近年来,选择回国发展的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的比例逐渐增长,但是相比海外华侨华人及留学人员总量,回流人数只是小部分群体。对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成效是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而不以是否回国论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总结建党百年经验,“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2]。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统一战线性质构成中增加“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就是要求“引导华侨、归侨、侨眷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合作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24。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加强海外人才的思想引导,使他们或回流祖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或在海外积极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社会影响等优势作用为国家战略服务,或积极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维护华侨群体正当权利,充分展现大国侨民形象,都是海外人才引智回流的目标与成效。二是认真总结国外人才引进的经验教训。从思想认同的角度来看,各国的人才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首先,通过价值观念输出吸引人才。这是以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标榜自由、平等、法治方面的优越性,极力宣传和输出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依此制定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美国是国际人才竞争的最大受惠国,自1965年颁布具有开放性政策精神的“优惠制”新移民法以来,美国通过制定移民政策、设立各种基金和援助计划奖励吸引急需的高端人才及留学生队伍[26]。世界各地的移民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价值观念的实质是“美国优先”“白人优先”。其次,通过强烈的诚意吸引人才。20世纪以来,受地域等因素限制,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比不上西方发达大国的亚洲国家,依靠满满的诚意吸引人才回流。其中“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20世纪70年代设立科技部制定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包括为人才流动充分考虑的“长期回国计划”“临时回国计划”等[5]95,拓展海外人才回流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吸引大量人才回流。韩国为确保其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及科研人员学术活动的自主权,相继制定《科技成绩法》《技术开发促进法》《工程技术人员晋升法》等一系列法律条例,形成了人才回流高峰[27]。再看我国近年来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各地抢人大战中的诚意,也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的体现。三是科学评估海外人才引进的队伍素质。海外人才的引智回流,加强思想认同不仅仅是基础工作,也需要后期评估及监督甄别的过程。首先,海外人才层次有差异。其中关于“高层次人才”界定各个地区标准不一,“当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水平较高符合条件的,但是,也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28]。这就需要加强海外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到准确定位。其次,海外人才引进之后的有效使用。大多数从事科研工作的海外人才都能找到自身知识技能所在领域的岗位,但也有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创新创业人员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特长,有不适应甚至又选择离开的现象,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因此,海外人才引智回流不能仅仅以引进为目标,还需对人才队伍加以甄别,进一步明确人才类别的全国标准和地方标准,按照人才身份来源等进行分类,在统一监督管理的同时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监管与评估。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从思想认同的角度出发,监管与评估涵盖人才引进、人才使用和人才退出的全过程,提出思想认同的评估标准,形成思想认同的评估成果,对海外人才队伍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估,以作为海外人才引智回流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海外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人才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人才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思想与“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