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 ,卓 倩
(1.西柏坡纪念馆,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市博物馆,河北 石家庄050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1]12,“坚持自我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成功经验之一。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贯穿于我们党百年奋斗发展的历程中。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最坚决最成功的时期之一,不仅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而且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自我革命理论,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省传统。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性质和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2]。这表明无产阶级能够做到自我革命,是由其不谋私利的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省传统。自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从建党之日起就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自省传统作为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之转化到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政治坚守上,坚持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同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战争转为和平、由农村转入城市、由革命转为建设的伟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三大特殊历史使命。一是如何取得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二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三是如何实现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迎接执政的考验。这三大历史使命的完成,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些优秀品质只有通过自我革命才能实现。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大发展,但一部分农村党组织中也混进了一些地主分子、富农分子与流氓坏分子,部分党员干部受地主、富农思想影响,造成了党在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的不纯。同时,由于我党我军长期处于游击战争环境中,各根据地、解放区被分割为许多独立分散的单位,因此各地方党和军事的领导机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些无组织无纪律状态。这些都是与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形势不相适应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整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从而“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79。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79西柏坡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面对战略决战的伟大历史使命,面对即将全面执政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适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我革命,确保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西柏坡时期,针对党内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环节。”[3]1253为此,中共中央紧密结合土地改革,实行了“三查三整”(1)运动。通过整党,纯洁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此同时,针对军队中的官僚主义作风、军阀习气及其他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以诉苦、三查为主的新式整军运动。经过整军,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性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得到了巩固。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适应新的形势,建立和健全党的制度。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不断胜利的新形势,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是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在抗日和解放战争初期,受形势所迫,中共中央曾允许各地方党和军事领导机关保持很大的自治权。西柏坡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要求党迅速克服存在于党内和军队内的任何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把一切必须和可能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3]1264。为此,毛泽东于1948年1月7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3]1264。1948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九月会议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具体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宣传、党务等方面的中央权限,详细分清了“各项工作中何者决定权属于中央,何者必须事前请示中央,并得到中央批准后才能付诸实行,何者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审”[4]356,指出“凡属决定权完全属于中央的事项,中央已有决定指示者,各地必须严格遵守,正确执行”,要求“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4]362-363。从1948年起,中共中央发出的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党内指示,极大地改变了党内军内存在的无纪律、无组织状态,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二是健全党委制,完善党内工作和决策机制。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并健全了党委制。1948年9月,毛泽东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近查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等于虚设”;“此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此外,还须注意,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军队在作战时和情况需要时,首长有临机处置之权。”[3]1340-1341此制度公布后,有力地加强了党的各项工作,保证了党的路线和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与此同时,为了不在方法上出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专门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科学具体地阐明了党委会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下如何做好工作的问题。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胸中有‘数’”;“力戒骄傲”[3]1440-1443等。《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加强党的集体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扩大党内民主。“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修改的党章,规定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但是在我们党内,由于战争环境,或处在地下状况,党内正常民主生活是没有获得很好地发展的。”“使我们党的组织及政府机关产生了某些严重的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另一方面,在展开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后,又常常发生极端民主现象或无政府现象。”[4]350-351这些情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许多损失。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一日千里,这些情形必须加以改变。为此,在西柏坡召开的九月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规定“在一切巩固的解放区,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遵照党章的规定,从现在起,定期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讨论中央的指示和各种工作,并选举和补选党的各级委员会”[4]350-351。这些措施的实行,活跃了党内民主生活,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大大提高,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推动了各项工作。
四是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党和军队的纪律。为了迎接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并重新统一规定了具体内容,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虐待俘虏”[3]1241等。从此,内容统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全党全军必须遵守的纪律。正是因为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部队官兵素质得到加强,为革命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针对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严格的入城纪律,部队官兵严格遵守纪律,不仅实现了顺利接管城市,而且大大赢得了民心。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5]526西柏坡时期,随着战争的推进,解放区不断扩大,干部数量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共产党发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迅速培养大批新干部,有效解决当时新解放区的干部问题和促进人民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1948年7月,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决定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任务为比较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6]48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毛泽东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3]1481,并且规定了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他指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6]862-864通过加强学习,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西柏坡时期,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防止和克服胜利后党内骄傲自满情绪和各种腐败现象,是中共中央非常关注的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居安思危。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要求我们的党一定要防止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一定要防止和克服各种腐败现象,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他又语重心长地讲:“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中共中央一方面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拒腐防变的制度建设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六条规定”(2),另一方面在进城前后针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制定了《入城守则》等一系列制度。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是很及时、必要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乃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很好地清除了“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了“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1]79,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前提。党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作指导,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并得以贯彻和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路线之上,组织建设的每一项内容离开了思想建设也是搞不好的。党的作风建设更是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条件,只有党的思想建设好了,才会有好的作风。西柏坡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党内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于从抗日战争过渡到解放战争这个伟大转变的思想准备不足,一部分人开始动摇、迷惑、落伍甚至叛变。另外,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党内有一部分人对实行彻底的土改也缺乏思想准备,在土改中对党的政策发生抵触情绪,有的甚至反对土地改革。为此,中共中央通过整党整军,及时加强了对这些党员的思想教育,解决了思想不纯的问题,保证了党的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被查处党员干部的情况看,思想问题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失、精神迷失。”[8]所以,进行自我革命,必须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
依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是西柏坡时期党的自身建设贯穿的一条主线。西柏坡时期,党针对自身存在的组织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党员和干部的状况,在党内和军内开展了“三查”“三整”运动。在组织建设方面,针对当时存在的组织纪律涣散、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等问题,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健全了党委制,加强了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又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在作风建设方面,面对革命即将胜利,针对“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3]1438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所有这些都表明,西柏坡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条主线。
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从而达到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5]533在经常性地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践中,党创造了整风运动这种成功的形式。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拓展,积累了一条利用整党纠正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重要经验。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并提出了结合土改进行整党的方针。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整党有了具体而充实的内容。整党不仅为完成土地改革、为建设一个更加纯洁的党创造条件,还为更好地完成解放全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创造条件。西柏坡时期整党整风的经验,不仅在西柏坡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中起了积极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多次进行的整党整风也有着深刻影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党内各项制度,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调节和完善党的自我约束机制,按照党规党法治党,是搞好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西柏坡时期,“许多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许多城市已经解放或者即将解放,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正规性程度大为提高,全国胜利已经在望”[3]1264,这种情况客观上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胜利进军的大好形势下,党内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了,在执行土改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中,“左”的错误相继出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于1948年初在党内狠抓了健全党委制和党的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有效地加强了党的纪律,健全扩大了党内民主生活,实现了大规模战争条件下党的领导的高度集中统一。这不仅在当时保证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领导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纵览中国历史,数千年王朝更迭,就是一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兴衰成败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心怀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肩扛救国富国强国重任,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71。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对执政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革命胜利后党内出现腐败和蜕化变质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438-1439。新征程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1]80,我们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3。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及时修正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了健康的肌体、蓬勃的朝气,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社会感召力,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1]12,西柏坡时期我党坚持自我革命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1]79西柏坡时期,在中国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党的队伍中出现了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现象,在土地改革的滚滚洪流中发生了“左”的偏向,党的队伍中还出现了地方主义、游击主义、“家长制”作风。中共中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通过整党整军、及时纠“左”、加强制度建设等形式,及时纠正了错误,纯洁了队伍,从而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新时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党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使党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人民的主心骨。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74-75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强了党的社会感召力。为了报答共产党的恩情,广大人民纷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实践表明,只有通过自我革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新的征程上,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团结凝聚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初心和使命是党自我革命的不竭动力。有了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定,就有了勇于斗争、净化自我的顽强意志。“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1]78,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有美援的国民党这个强大对手,没有退缩,而是适时发起战略决战,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胜利。之后,又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品格进京赶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从挫折走向成熟、从成功走向伟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通过伟大自我革命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新的赶考路上,只要我们党继续勇于自我革命,就能保持不懈奋斗的主动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怎样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是我们党一直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9]“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41建党百年,我们党始终把党的建设、管党治党摆在重要位置,锻造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10],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成功破解“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密码。执政未有穷期,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面临执政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并豪迈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赶考”,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赶考之路上不变的考题,时代的发展和执政环境的变化不断为这一考题注入新的内容。从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从党情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越是接近宏伟目标,越要保持冷静清醒,越要坚持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1],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注 释:
(1)“三查三整”,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2)195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的讲话中谈到要倡导谦虚、学习和坚忍精神时说:“七届二中全会有几条规定没有写在决议里面。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