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春,黄 帅,田涛涛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15年10月,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教职成〔2015〕9号)中指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鼓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9月,江苏省在《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苏政办发〔2017〕123号)中提出:“重点打造5~8所在全国具有领军地位、专业建设水平高、国际化程度高、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依托高水平高职院校、骨干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留学江苏目标高职院校。突出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苏财教〔2018〕236号)正式公布了综合实力雄厚和办学特色鲜明的“江苏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学校入选。国际学生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适应国家开放大格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建设有利契机优化调整教育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塑造更多国际能工巧匠,为科学有效开展国际学生教育提供新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突显,遵循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而卓越高职院校建设(以下简称“卓越建设”)计划倡导扶优扶强,彰显特色原则,重点支持综合优势明显的高职院校,集中资源和力量实现关键突破,形成竞争发展、特色发展的优良生态[1]。从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角度出发,实施该计划能够在特色专业、产教融合、师资团队、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国际学生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建成一批高水平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和产业项目孵化基地等产教融合实践新平台,对提升国际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价值。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国际化主要围绕引进优质资源、助力产业走出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三方面,提升国际学生教育水平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和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选择来华接受高职教育的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卓越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分工,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优势,主动承担接纳和培养国际学生责任。结合国际学生特点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应国际学生实际的教育与教学、管理与服务、技术与技能培训等运行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掌握国际职业技能人才。兴办高质量高职国际学生教育,推进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优化教育结构和提升教育发展内涵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卓越建设和国际学生教育二者同属高职教育内部体系建设,通过建设与创新能够拓展职业教育综合实力,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卓越建设计划重点围绕集群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培育引进技术技能大师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等任务,聚焦探索高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新路径,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内涵质量建设。将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精、尖”国际学生塑造成高职教育新名片,为卓越院校开展国际学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夯实基础,为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增强驱动力。
生源质量是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卓越高职院校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针对国际学生教育的工作重点已从注重规模效应转变为关注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而生源奠定了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人员基础,直接关系到国际学生培养教育水平。国际学生生源质量主要受到地域文化环境、招生宣传渠道、入学考核机制和奖助学金政策等因素制约,直接涉及高职院校接收国际生源的国别、层次、语言基础等[2]。因此,卓越院校要聚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理性判断生源质量,优质生源成为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键。
国际化教学资源是卓越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重要条件。卓越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国际化应结合国际学生语言、文化和心理等特点,立足自身办学优势涵盖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等资源要素对标国际化,为培育卓越国际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在高职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日新月异背景下,积极组织或参与行业内相关国际化组织,制定特色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群,形成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双语课程资源,具备专业化国际汉语教学与管理师资团队,注重教科研国际化协调建设,这些优质国际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工作。
国际学生教育培养是面向国际舞台开放高职教育办学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是卓越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培养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高职国际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据《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相关规定,卓越高职院校要为国际学生提供与国内学生同等教育质量与服务管理,实现趋同化教育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要将语言教学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和国情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在培养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教学标准与国内学生趋同化,避免过于强调国际学生的外籍身份而降低人才培养层次。因此,科学规划适应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关键因素。
教育质量监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卓越高职院校办学规范性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准确掌握国际学生教育现状,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监测涵盖国际学生培养工作全过程,既要监测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因素,又要对影响教学运行质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前实训等进行过程性监测,直接影响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教育监测体系反馈的信息,能激励教师树立国际化教学理念,丰富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有利于国际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督查、评价、指导教学实施过程,并有效干预处理教学问题,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卓越高职院校作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前沿阵地,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学习借鉴国际国内高职国际学生教育领域先进办学思想,发挥自身优势将国际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要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也要高质量建设本土化教育资源,形成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双化”教育理念。
3.1.1 国际教育资源本土化
卓越高职院校要坚持“引进来”教育观念,顺应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解放思想促进国际教育资源本土化。要主动学习借鉴德国、英国、法国等高职教育领先者的办学理念,梳理形成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可借鉴国际化路径。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开拓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国际教育市场,主动融入区域性国际教育组织体系;要积极开展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学科建设等领域国际交流,形成国际双向交流合作机制;要通过与生源国相关联公司或企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扩展国际学生就业创业新平台;要建设国际化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在语言表达、跨文化交际和专业教学等方面业务素质,全方位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应用于国际学生教育。
3.1.2 本土教育资源国际化
卓越高职院校要坚定“走出去”教育理念,立足我国国情与高职教育实际,实事求是开展本土教育资源国际化。要深耕本土教育资源,开展国内专业市场调研,全面分析生源国学情特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学生教育思路。要围绕本土特色专业群建设,完善国际学生专业体系与课程资源;要结合地区或行业实际案例,编写双语校本教材或讲义,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品牌;要依托城市名片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等自然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把诗词、书法、剪纸、茶艺、绘画等融入教学,开展国情文化教育,将高质量本土资源应用于国际学生教育实践。
卓越高职院校从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单位,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同等地位的不同类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根据人才培养标准主要划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层次职业教育。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高职教育,要统筹规划从高职教育类型的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定位国际学生教育。
3.2.1 发挥办学优势,夯实职教专科层次基础
立足现阶段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国际学生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国际学生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类型有别于学科型或专业技术型,定位于高职教育类型的专科层次,职业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国际学生教育的核心[3]。因此,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高职国际学生教育,要牢记在产业调整和技术变革中坚守职业教育使命,充分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类型专科层次教育特点,创新国际学生专科层次教育发展策略。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建设,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等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国际学生。
3.2.2 聚焦培养质量,开展职教本科层次试点
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探索国际学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要抓住试点机遇,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国际学生职业本科教育,在保持职教属性中体现本科内涵。要依据国际学生来源国产业或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实际,探索建立适应国际学生职业本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要探索形成职业本科对应的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避免与普通本科国际学生教育同质化发展,彰显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国际学生竞争优势。
在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目标设定要体现专业对口性、岗位实用性、质量高级性和个体有效性等,培养的国际学生能够为来源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要调研对接国内国际职业岗位用人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设定教育培养国际学生的标准教育目标和个性教育目标,构建国际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体系。
3.3.1 通才教育,标准育人
卓越高职院校要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国际学生整体需求角度,寻找交汇点设定标准化教育目标。鉴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整体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国际办学影响力较低等现状,国际学生教育应以“语言基础+职业技能+文化素养”为标准化教育目标,培养具备语言交流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语言基础教育以实用为主,根据国际学生所学专业开展专业汉语教学或英语授课,助力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发挥卓越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教育资源优势,参加校内外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帮助国际学生掌握过硬专业素质;文化素养教育通过文化课程学习和体验活动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全方位提升国际学生素质。
3.3.2 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高职国际学生教育,要对国际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按国际学生个人特点精准设定个体化教育目标。通过科学规划指导国际学生生涯实践,帮助每个国际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具体包括:组织师资团队以标准化目标为引领,结合国际学生来源国的语言能力、就业环境和宗教信仰等特点,按照“一生一策”原则建立国际学生阶段性、长远性个体目标;引导学生合理评估自身优点和不足,客观做好自我认知与评价;明确自身学业或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可实施规划措施细则;将生涯规划付诸于行动,根据环境变化修正目标和路径,帮助学生找准方向并练好“内功”,实现国际学生个体发展。
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应着眼于在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框架下,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和国际学生生源特点,遵循高职教育客观规律、坚持管理基本原则、创新管理方法和提高管理效率。深刻剖析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经验或教训,围绕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内在联系做好定位:既要制度约束进行趋同管理,也应尊重差异倡导人文管理。
3.4.1 求同存异,趋同管理
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遵循趋同原则,即对国际学生采取趋于本国学生相同的教育管理方式,确保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运行。要研究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先进措施,制定完善可行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要健全国际学生组织管理机构体系,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要求;要制定国际学生教育管理重点任务,形成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机制;将国际学生教育纳入年度绩效工作考核,实施工作奖励与问责常态化运行机制;要调动校内外社会资源提高办事效能,重点推进多部门联动工作体制,协调动员国际交流、出入境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为国际学生创造平等、高效、舒适的教育生活环境,形成适用于卓越高职国际学生教育发展需要的趋同管理模式。
3.4.2 同中有异,人文管理
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并不是相同管理,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人文管理。要客观认识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等特征,尊重他们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国际学生的合理意愿给予足够重视和帮助;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全过程,组织开展国际学生 “导师制”或“学徒制”专业实践;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升学深造和日常生活等方面争取和实现自身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校园活动的热情。通过激发教育温度创新管理深度,营造适应于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需要的包容、和谐的教育文化氛围,形成促进国际学生教育永续发展的内生源动力。
生源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近年来,卓越高职院校招收录取国际学生的数量不够稳定,因此确保国际学生规模持续稳定发展是未来面临的首要任务。首先,制定针对性强的招生宣传策略,通过与国际学生来源国教育机构、企业等深入开展合作,拓宽国际学生招生渠道。其次,组建招生队伍深入生源国开展面对面交流,综合分析国际学生的学情、经济、个人发展目标等情况,招收综合评价较高的国际学生入学。此外,质量是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确保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规模稳定的根本保障[4],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开展国际学生教育。要涵养“双语”兼“双师”型师资队伍,结合生源地国家学情特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设置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卓越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需求设置国际学生学科专业,目前开设的专业不能充分显示其办学特色[5]。卓越高职院校要利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的特色学科资源,从战略高度统筹设置招收国际学生的专业类别,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国际学生专业群;要以卓越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将国际学生专业学科纳入建设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完成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基地等规划建设,建成业界认可度高的教育品牌,通过优势学科打造吸引国际学生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国际学生培养是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国际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卓越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国际学生培养现状和问题,借鉴其他国家高职教育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以培养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国际学生为导向,高标准定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方式,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同涉外企业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对国际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国际学生不同阶段学情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路径,确保学生达到人才培养定制目标,从而提高国际学生教育整体层次。
高职教育的学生培养主要包括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两部分,培养“德技双修”的职业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文化育人对提高国际学生职业素养有引领作用。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要立足我国传统文化构建国际学生职业素养育人机制,让国际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成为高素质的知华友华群体;要深化国情文化教学研究,提高国际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自觉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理解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要鼓励国际学生积极融入职教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主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将文化底蕴内藏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素养,促使国际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主导权。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感恩教育、劳动养成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要谋划长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要与党建、团建等工作进行区分,避免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问题冲突,也不能有思想顾虑采取回避态度,要正确面对、切实得到国际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把握国际学生认知行为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路径。主要包括:建立语言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工作队伍;将中国文化概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课程思政;结合优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立国际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普查和咨询教育等。此外,要依托网络新媒体等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卓越建设背景下开展国际学生智慧教育,主要包括:适应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完善多媒体网络硬件设施;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和管理的推动作用,建设系列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便于国际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现代智能技术的教学作用,巧用线上精品资源,为传统线下教学注入活力;与出入境管理等部门联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国际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国际学生日常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途径的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是必然趋势。然而,高职教育整体数量规模扩大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并不同步,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局面。在此背景下,卓越高职院校要高标准站位,兴办高质量国际学生教育,培养在国内外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学生。主要包括:推动国际学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稳步推进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工作;要建立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开展国际学生教育诊断和改进工作;要联合国外企业共同制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培养国际学生达到职业人才规格;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推动建设“中文+技能”教育融合发展项目,探索实施“1+X”证书为载体的国际学生教育评价模式。此外,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向,推进与相关国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系统提高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高职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推动卓越建设,为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工作者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期,充分认识卓越建设对于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影响国际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积极主动探索卓越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认真做好国际学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出能够促进卓越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实现提质增效和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