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琬琰, 邵祥忠, 李 林, 赵海霞, 吴薇薇, 柯开富
1.海安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海安 2266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1-2]。脑出血是继缺血性中风之后的第二大常见中风原因,其病死率和发病率较高[3]。持续且严重的血压升高可能导致持续性出血,进而加重脑出血情况,并造成不良后果[4]。血压轻度至中度升高时,最初是靠动脉和小动脉血管收缩来维持组织灌注水平恒定。然而,随着血压升高,这种自动调节最终会失败,随之而来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会导致血管壁急性损伤。血管内皮破裂使血浆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样物质)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腔变窄或闭塞。在大脑内,这种自动调节失败会导致突破性血管舒张,从而引发高血压性脑出血。鼠神经生长因子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纯化,是一种神经保护剂[5]。神经生长因子常被用于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和治疗,主要包括视功能修复、脑瘫治疗、面瘫改善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年满18周岁;为初发病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诊断标准[6];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即急性起病且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病24 h内接受治疗;无其他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疾病,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出血量>30 ml;收缩压>2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30 mmHg;患严重造血系统或免疫性疾病;深度昏迷患者;因肿瘤、脑器质性病变等其他疾病引起脑出血;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无法顺从接受治疗者。A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56~79岁,年龄(60.17±6.82)岁;血肿体积范围7~30 cm3,血肿体积(20.68±5.20)cm3;基底节出血28例,丘脑出血13例,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1例。B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53~75岁,年龄(61.05±7.13)岁;血肿体积范围10~30 cm3,血肿体积(20.06±4.99)cm3;基底节出血27例,丘脑出血15例,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体积、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其监督下进行,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绝对卧床、吸氧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并给予20%甘露醇(石家庄鹿泉制药厂,国药准字:H13020207)静脉滴注。此外,A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5)静脉滴注,每次10 mg,1次/d,连续治疗2周。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52)肌肉注射,每次18 μg,1次/d,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情况。
1.3.2 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90%为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好转为46%~9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好转为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好转<18%或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为无效。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脑水肿带体积 计算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CT检查采用常规平扫,层厚、层中心距均为5 mm。
脑出血病灶体积=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
血肿体积=血肿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血肿层数×0.5
脑水肿带体积=脑出血病灶体积-血肿体积
1.3.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检测 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4℃ 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20℃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5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发生时间和症状,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45/50),显著高于A组的66.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百分率/%)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及血肿体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及血肿体积比较体积/ml)
2.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16/50),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脑出血后患者易进展为神经功能恶化,出现发热、白细胞水平升高、炎性因子水平急剧上升等症状和变化[7-8]。有研究报道,急性脑出血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变化致使白细胞趋向出血部位,同时,中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和其他细胞毒性因子,改变血管通透性,导致出血周围组织出现细胞肿胀和组织水肿,破坏血脑屏障,介导二次脑损伤的发生[7,9]。在此过程中,组织周围的肉芽形成挤压受损组织,加重血肿压力致周围组织水肿更严重,从而加重脑和神经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很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致残。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45/50),显著高于A组的66.0%(33/50),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单用。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A组,说明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功能均有所恢复,且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以此推断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有效帮助缩小脑血肿及其周围水肿体积。此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给予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未增加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在神经损伤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损伤的恢复[10]。有动物研究证实,鼠神经生长因子能缩短神经损伤模型的电位各波潜伏期,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帮助神经损伤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1]。同时,鼠神经生长因子还能减轻动物模型神经损伤的髓鞘肿胀,与本研究患者脑水肿带体积明显减小的结果一致[12]。
综上所述,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缩小患者脑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