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磊,何 超,刘学渊,李加强
(1.西南林业大学 机械与交通学院, 昆明 650224;2.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机动车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4)
在济南、廊坊、阳泉、重庆进行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排放试验显示,原装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在平原地区燃用天然气相比燃用汽油CO、CO2排放降低,但NOx排放增加了27%[12]。在天津进行的转鼓试验显示,平均车速为19、62.6 km/h的市区、市郊运转循环试验中,燃用天然气时的CO排放降低,但NOx排放较燃用汽油时高[13]。在北京进行的CNG出租车实际道路排放显示,机动车比功率(VSP)可以较好地反映汽车运行工况与排放的关系[14]。中国平均海拔为 1 000~2 000 m的国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但目前针对燃用天然气的汽车道路排放研究多在低海拔地区展开,且缺少高原实际道路环境下的高速、高负荷行驶工况排放对比研究。
为明确高原地区燃用汽油、天然气时的NOx、CO、CO2排放特性,以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作为试验车辆,在海拔1 075、1 400、1 910 m的开远市、弥勒市、昆明市分别燃用汽油、天然气进行实际驾驶排放(RDE)测试,使用VSP分区的方法对排放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燃用汽油、天然气时不同VSP区间与不同海拔条件与排放的关系。
参考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中规定的RDE试验方法(Ⅱ型试验),由同一驾驶员驾驶一辆原装汽油/天然气双燃料轻型汽车,分别使用92号汽油、压缩天然气2种燃料,在海拔高度为1 000~2 000 m范围内的3个城市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以保证各试验中的驾驶习惯统一,试验车辆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车辆基本信息
使用美国Sensors公司的SEMTECH设备作为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在汽车排气管后方安装流量计测量排气并进行采样,该设备中的NOx模块使用不分光紫外线分析法测量排放中的NOx含量,FEM模块使用不分光红外分析法测量排放中的CO、CO2含量。使用GPS采集设备记录试验车辆地理位置、车速等数据,用于VSP中坡度、加速度等参数的计算。通过车载诊断接口OBD读取发动机CAN总线数据,记录发动机转速、负荷等数据,用于发动机历史工作状态参数ES(engine stress)的计算。试验前使用氮气对设备标零,使用混合气对NOx模块、FEM模块进行标定。试验设备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RDE试验按市区、市郊、高速道路的顺序依次进行,市区道路行驶时车速≤60 km/h,市区行驶里程占比34%;市郊车速在60~90 km/h范围,里程占比33%;高速车速≥90 km/h,里程占比33%。各里程占比允许有±10%的误差,但市区里程占比不得小于29%,各路段最小行驶里程为16 km[15]。
图1 试验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
开远市的市区试验道路为:建设东路、兴远北路、灵泉东路、市西中路、人民北路;市郊为:市西北路、开河高速;高速为:开河高速。弥勒市的市区试验道路为:髯翁路、环城西路、温泉路,市郊为:秀河线、广昆高速;高速为:广昆高速。昆明市的市区试验道路为:环城东路、环城北路、一二一大街、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北京路;市郊为:沣源路、杭瑞高速;高速为:东绕城高速。
不同海拔地区的试验在3 d内完成。每天分别燃用油试、天然气完成1地的道路试验,首先燃用天然气完成1个RDE循环,然后改用燃烧汽油在相同的道路中完成另一个RDE循环。燃用汽油、天然气在各海拔地区的道路试验基本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 燃用汽油时的试验基本情况
表3 燃用天然气时的试验基本情况
使用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中引入的VSP、ES参数来反映汽车运行工况,以研究汽车不同工作状态与NOx排放的关系。VSP的物理含义为机动车瞬态输出功率与机动车质量的比值,单位为kW/t,VSP综合考虑了汽车为克服加速、坡度、滚动、空气阻力所需要提供的功率[16],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v为汽车行驶速度(m/s);a为汽车瞬态加速度(m/s2);θ为坡度。
ES是表征发动机历史工作状态的无量纲参数,与发动机前20 s的工作状态、汽车行驶速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ES=0.08×Average+RPMindex
(2)
式中:Average为发动机前25 s到前5 s的VSP平均值,kW/t;RPMindex为汽车行驶速度与速度分割常数的比值,速度分割常数由汽车行驶速度与VSP共同决定。若ES值高,则表明前一段时间汽车发动机负荷较高。
使用VSP、ES对汽车运行工况进行划分。将-80~1 000 kW/t范围内的VSP划分为20个区间,其中-1.6 划分完VSP区间后,使用式(3)计算各VSP区间行驶过程的NOx、CO、CO2排放速率。 (3) 式中:Ei为区间i内的排放速率(mg/s);ei, j为区间i内第j个数据点的排放速率(mg/s);ti为区间i内的数据点个数。 使用式(4)计算同属一个VSP区间的行驶过程的NOx、CO、CO2排放因子。 (4) 式中:EFi为区间i内的排放因子(mg/km);vi为区间i内的平均车速(km/h)。 得到各VSP区间的排放速率后,根据式(5)计算道路试验总行程的NOx、CO、CO2排放因子。 (5) 式中:EFtot为总行程的排放因子(mg/km);fi为区间i的分布频率;va为道路试验平均车速(km/h)。 根据ES划分得到汽车运行工况在低负荷、中负荷、高负荷区间的分布频率[17-18]如图2所示。各试验低负荷区间bin0~bin19的分布频率平均为95.31%,远高于中负荷区间bin20~bin39的分布频率,而高负荷区间bin40~bin59的分布频率均为0。 图2 各ES区间分布频率 汽车运行工况主要集中在低负荷区间中的bin0~bin19范围内,市区道路行驶时,bin9~bin14分布频率高于1%,如图3所示。其中bin11(-2.9 kW/t≤VSP<1.2 kW/t)、bin12(1.2 kW/t≤VSP<5.3 kW/t)在各试验中的分布频率平均为35.96%、38.22%,明显高于其他工况。bin11主要代表低速、低加速度的行驶工况。当行驶过程中出现急加速、车速上升的工况,VSP值相应升高。 总行程行驶过程中,bin9~bin15的分布频率高于1%,如图4所示。与市区道路行驶相比,加入了市郊、高速道路行驶,加速、高速行驶工况增加,使VSP较高的bin13(5.3 kW/t≤VSP<9.4 kW/t)等区间的分布频率明显上升。各试验bin11、bin12、bin13分布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38%、31.81%、21.18%,明显高于其他区间的分布频率,其中bin12的分布频率最高。可见,按照轻型车国六排放法规进行道路排放试验时,汽车运行工况主要分布在bin11~bin13所包含的VSP区间中。 图3 市区道路bin分布频率 图4 总行程bin分布频率 为研究汽车主要的运行工况与NOx、CO、CO2排放的关系,将工况较为集中的VSP区间按照表4进行划分。因汽车运行工况主要集中在-2.9 kW/t≤VSP<9.4 kW/t范围内,将VSP<-2.9 kW/t的工况划分为1个区间;VSP≥9.4 kW/t的工况划分为1个区间;-2.9 kW/t≤VSP<9.4 kW/t范围内的工况细分为7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频率大致相当。 表4 划分VSP区间 使用式(3)(4)计算各VSP区间的NOx排放速率、排放因子,得到各试验中VSP与NOx排放的关系,如图5所示。可看出各试验中的NOx排放速率与排放因子均有随VSP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低海拔条件下,中、低VSP区间燃用天然气时的NOx排放较高,这与文献[12-13]中低海拔、低负荷工况试验得到的结果相符。高海拔条件下,中、低VSP区间燃用汽油时的NOx排放升高,与燃用天然气时相似。高VSP区间中,燃用汽油时的NOx排放上升迅速,超过或接近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 图5 VSP对NOx排放的影响曲线 在汽车排气管后方的流量计处测量得到排气温度,使用排气温度作为反映气缸内燃烧温度的参数。随着VSP升高,排气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图6),中、低VSP区间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气温度较高,燃用汽油时的排气温度在高VSP区间上升迅速,高于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气温度。燃用汽油与天然气时的NOx排放特征与排气温度的变化特征相似。 天然气汽化潜热较汽油低,且天然气以气体状态进入发动机进气道,而汽油在喷射后需要吸收一部分热量以在进气道内汽化,使燃用天然气时的燃烧起始温度较燃用汽油时高。由于燃用天然气时汽车动力性下降,在高VSP区间需要加大油门踏板位置以满足动力性需求(图6),新鲜进气充量增加,降低了燃用天然气时的燃烧起始温度。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使中、低VSP区间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气温度较高,燃用汽油时的排气温度在高VSP区间上升迅速。 各VSP区间排气温度与NOx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的关系如图7所示。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排气温度与NOx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的关系,拟合函数为y=ax+b,排气温度为自变量,NOx排放为因变量,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排气温度与NOx排放的相关系数仅在弥勒燃用天然气的试验中稍低,主要受该试验中NOx排放因子在第6区间附近波动较大影响。其余试验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5,可见在大部分试验中,排气温度与NOx排放速率、排放因子间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图6 各VSP区间排气温度、节气门开度曲线 图7 排气温度与NOx排放的关系 表5 排气温度与NOx排放的拟合系数 使用式(5)计算得到各试验总行程的NOx排放因子,如图8所示。在1 000~2 000 m海拔范围,高海拔条件下,受缸内反应温度较高与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的影响,使缸内高温持续时间增加,NOx排放因子较高,随着海拔下降,NOx排放因子有下降的趋势。 低海拔条件下,燃用天然气时的NOx排放较燃用汽油高;高海拔时,因燃用汽油时的NOx排放在高VSP区间上升迅速,使总行程的NOx排放高于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因此,在高海拔条件下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能够减少NOx排放。 图8 各海拔试验的NOx排放因子曲线 各试验中VSP与CO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的关系如图9所示。同一海拔条件下,燃用汽油时的CO排放速率与排放因子均高于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天然气以气态进入发动机进气道,与空气混合情况较好,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中只有一个碳原子,较汽油更容易被完全氧化。 图9 VSP对CO排放速率的影响曲线 各试验总行程的CO排放因子如图10所示。在1 000~2 000 m海拔范围内,高海拔条件下,进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使燃烧不完全,CO排放因子较高,随着海拔下降,CO排放因子有下降的趋势。在昆明市、弥勒市、开远市的试验中,燃用天然气时的CO排放因子分别较燃用汽油时低70.36%、80.86%、80.34%,平均降低了77.18%。 各试验中VSP与CO2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的关系如图11所示。可看出各试验中的CO2排放速率均有随VSP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同一海拔条件下,由于天然气热值高于汽油,燃用汽油时的CO2排放速率与排放因子均高于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 图10 各海拔试验的CO排放因子 图11 VSP对CO2排放的影响曲线 各试验的CO2排放因子在第3区间最高,图12为各试验中VSP区间内的平均车速,可看出第3区间(0 kW/t≤VSP<1 kW/t)车速最低,其中VSP为0 kW/t时代表的是车速为0 km/h的怠速停车工况,由于怠速停车工况中持续产生CO2排放,但没有产生里程增量,使第3区间的排放因子上升。各试验CO2排放因子在第1区间中最低,因为该区间VSP为负值,包含了急减速、下陡坡等工况,发动机负荷最小,燃料消耗最少。 图12 各VSP区间节车速 各试验的CO2排放因子在第3区间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虽然随着VSP升高,发动机负荷升高,循环供油量上升,但随着车速上升,行驶档位升高,变速器传动比下降,单位行驶里程内的发动机工作循环次数减少,使排放因子呈下降趋势。高VSP区间CO2排放因子再次呈上升的趋势,高VSP区间包含了急加速、高车速、上陡坡工况,发动机负荷最大,由于第8、9区间的平均车速均高于60 km/h,基本使用最高档行驶,传动比固定的情况下,CO2排放因子随发动机负荷增大呈上升趋势。 各试验总行程的CO2排放因子如图13所示。在1 000~2 000 m海拔范围内,高海拔条件下的CO2排放因子较高,随着海拔下降,CO2排放因子有下降的趋势。在昆明市、弥勒市、开远市的试验中,燃用天然气时的CO2排放因子分别较燃用汽油时低26.23%、22.05%、18.69%,平均降低22.32%。随着海拔上升,进气密度下降,燃用汽油时,因充量减少使气体流动与油气混合效果变差,油耗上升,CO2排放因子升高。而天然气与空气更容易充分均匀混合,使燃用天然气时的燃料消耗随海拔的升高程度比燃用汽油时平缓。海拔越高,燃用天然气的CO2减排效果越明显。 图13 各试验的CO2排放因子 1) 按照轻型车国六排放法规RDE试验要求进行道路排放试验时,汽车运行工况主要分布在bin11、bin12、bin13区间内,各试验分布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38%、31.81%、21.18%。 2) 在1 000~2 000 m海拔范围内,海拔较高时,燃用汽油、天然气时的NOx、CO、CO2排放因子较高,随着海拔下降,排放因子下降。 3) 在大部分试验中,NOx排放与排气温度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天然气汽化潜热比汽油低,在中、低VSP区间行驶时,燃用天然气时的燃烧起始温度比燃用汽油时高,使燃用天然气时的NOx排放较高。在高VSP区间行驶时,由于燃用天然气时汽车动力性下降,需要通过加大油门踏板位置满足动力性需求,使新鲜进气充量增加,降低了燃用天然气时的燃烧起始温度,燃用汽油时的NOx排放超过或接近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 4) 在3个不同海拔的试验中,燃用天然气时的CO、CO2排放因子分别较燃用汽油时平均降低了77.18%、22.32%,且海拔越高,CO2减排效果越明显。高海拔条件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在RDE试验工况下较燃用汽油时具有更好的NOx减排效果。2 VSP分布特征分析
3 排放特征分析
3.1 NOx排放特征
3.2 CO排放特征
3.3 CO2排放特征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