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性功能锻炼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髌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2-16 01:18刘兴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渐进性髌骨活动度

刘兴伟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骨科,山东聊城 252000)

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一旦发生,会损伤患者肌肉,致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微创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患者下肢需制动,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膝关节僵硬等症状,延缓术后康复进程[2]。研究发现,骨折术后4 周内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重大[3]。常规康复训练以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为主,虽能改善关节症状,但康复训练措施较为单一,在加快术后恢复方面仍存在局限性[4]。渐进性功能锻炼是依据患者关节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展开相关康复训练,而下肢反馈训练利用智能运动系统,通过模拟健康人的行走姿态,对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二者联合可丰富康复训练内容,增强康复效果。然而临床对于二者联合使用对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仍探究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行微创内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78 例为对象,分析渐进性功能锻炼联合下肢反馈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行微创内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符合第9 版《外科学》[5]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行微创内固定治疗,且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精神良好,愿意接受康复训练。(2)排除标准:骨折前丧失行走能力者;病理性骨折者;认知障碍者;全身性严重感染者。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术后3 d 即可开始康复训练,首先抬高患者患肢,协助其在膝关节可动范围内进行被动屈伸训练,每次10 min;随后指导患者伸直下肢,用力收缩肱四头肌,上提髌骨,坚持10 s 后放松,重复10 次;术后3 周,指导患者进行直抬腿、负重训练,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借助工具行走,每日行走时间为10~20 min。共训练4 周。

1.2.2 观察组

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具体如下:(1)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3 d 即可开始采用上下肢主被动康复机(泽普公司,ZEPU-K2000A 型,国械注进20192190121)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初始关节活动度为10~30°,之后依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日增加活动度5°,每次训练30 min,每日训练2 次;术后4~7 d,指导患者进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肱四头肌等长收缩与舒张训练,收缩与舒张均坚持15 s,每日训练15 min;术后8~14 d,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足踝处放置沙袋,指导其进行立腿抬高训练,以10~20 次为1 组,每日训练4 组;术后15 d 起,指导患者在支具固定膝关节前提下进行患肢负重训练,由20%~30%的低负重向全负重逐渐过渡,并指导其在拐杖的帮助下步行,每日30 min,之后不借助拐杖自主行走20~30 min,并依据患者下肢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共训练4 周。(2)下肢反馈训练:采用下肢智能反馈系统[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A1 型,粤食药监械(准)字2011 第2260021 号]进行相关训练,该仪器包含直立床、起步踏步训练系统,直立床的站立角度范围为0~90°,初始站立角度为30°,待患者耐受后,从第2 天起每日逐渐增加5°,直至患者能够站立80°;起步踏步训练系统能够让患者在0~90°范围内进行减重踏步训练,依据其个体情况设置步伐、步速,若患者发生痉挛,需立即调整速度,以肢体反馈为依据自然调节痉挛的肢体;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 次。共训练4 周。

1.3 观察指标

(1)膝关节活动度:于训练前、训练4 周后,使用关节量角器以股骨外髁为轴心,股骨纵轴为固定臂,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移动臂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设置膝关节伸直时活动度为0°。(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训练前、训练4 周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6]对患者进行评定,量表包括穿衣、进食、上下楼梯等,共100 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3)膝关节功能:于训练前、训练4 周后,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7]对患者进行评定,该评分系统包括关节功能22 分、肌力10 分、稳定性10 分、活动度18 分、屈膝畸形10 分、疼痛30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膝关节活动度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ADL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表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训练前,两组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中功能、肌力、稳定性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轻、复位准确、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术式。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下肢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等情况,不利于骨折愈合,故术后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8]。常规康复训练强调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直抬腿、负重训练等,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功能障碍,但被动屈伸训练难以把控力度,加之训练措施较为单一,不足以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ADL 评分、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渐进性功能锻炼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渐进性功能锻炼在术后早期借助上下肢主被动康复机带动患者患肢展开主动屈伸锻炼,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等长收缩与舒张训练、立腿抬高训练,能够增强患肢肌力,恢复患肢神经感觉,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渐进性功能锻炼还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负重及行走训练,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9]。下肢反馈训练采用下肢智能反馈系统进行训练,该系统增加直立床、起步踏步训练系统,能够模拟健康人的行走姿态,帮助患者进行有规律的科学运动及负重行走,逐渐增强其骨骼承重能力,提高关节活动度[10]。同时,该训练方式能够反映患者腿部肌肉的变化情况,提供周期变化的生物负载,以此刺激膝关节肌肉、骨骼,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缓解术后疼痛,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将渐进性功能锻炼与下肢反馈训练联合使用,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促使其坚持训练,还能够强化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对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其早期恢复正常步态的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将渐进性功能锻炼联合下肢反馈训练用于髌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其膝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渐进性髌骨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
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