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2-16 08:17彭国兵左奇金伟
系统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颅脑

彭国兵 ,左奇,金伟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急诊科,江苏苏州 215021;2.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 210008

目前颅脑创伤是世界范围中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每年有超5千万人发生颅脑创伤,每两人中约有50%的概率发生一次颅脑创伤[1]。颅脑创伤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长形势,我国的发病率每年增长约4.67%[2-3]。颅脑创伤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颅内血肿、积水,且病变会在入院后持续恶化[4-5]。大约有3/4的颅脑创伤患者会发生颅内血肿,其中50%以上的患者入院时会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或颅内出血征象[6-7]。目前认为颅内血肿与机体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后者会加大出血量、增高病死率和致残率[8-9]。机体纤维蛋白溶解而增多纤维蛋白降解物生成量是颅脑创伤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10-11]。所以,在院前急救时给予抗纤溶剂治疗,对颅脑创伤颅内血肿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现有关此方面的报告较少,此点仍然处于探讨阶段。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32±1.32)岁;就诊时间 1~8 h,平均(4.69±0.24)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GCS)评分 3~8分,平均(6.51±1.32)分;致伤原因:32例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头部打击伤;血肿分型:挫伤12例、硬脑膜下出血10例、硬膜外出血8例、蛛网膜下出血10例。观察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8±1.31)岁;就诊时间 1~9 h,平均(4.65±0.21)h;GCS评分 3~8分,平均(6.43±1.22)分;致伤原因:31例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5例头部打击伤;血肿分型:挫伤11例、硬脑膜下出血11例、硬膜外出血9例、蛛网膜下出血9例。两组患者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历记录完整者;②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无血栓疾病史者。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孕妇、哺乳期女性;③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者;④肝肾、心功能异常者;⑤就诊前2个月接受抗感染、抗凝等药物治疗者;⑥中途转院治疗者。

1.3 方法

在到达现场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现场救治,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保持呼吸畅通,监测并保持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国药准字H20040695),静注1 g氨甲环酸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物,控制在10 min内完成,此后静滴1 g氨甲环酸与1 000 mL生理盐水混合物,保持在8 h内完成。两组患者安全转运至院内医治。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CT检查结果,干预24 h后给予脑部CT检查,评估出血病灶对附近组织压迫状况、迟发性颅内血肿例数及出血量。(血肿层数×血肿最大宽径×最大长径)×π/6=出血量。

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干预及治疗后血肿体积缩小情况。

③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长、出院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lasgow Outcome Score,GOS)。GOS判定标准为: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生存,存在最小反应;3分为重度残疾,患者保持清醒,需他人照料日常生活;4分为轻度残疾,可在保护下进行工作,可独立生活;5分为轻度缺陷,但可正常生活,恢复良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CT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3.32±0.92)mL低于对照组(8.35±3.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P<0.001)。观察组脑组织压迫发生率和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干预及血肿缩小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干预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血肿缩小率(85.0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干预及血肿缩小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ICU时间及GOS评分比较

观察组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CU时间及GO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ICU时间及GOS评分比较()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ICU时间(d)2.81±0.80 5.52±1.51 10.030<0.001 GOS评分(分)3.75±0.85 3.01±0.93 3.715<0.001

3 讨论

颅脑创伤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急救类型,患者一般伤情严重且进展快,颅内各部位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肿,如抢救延迟可能明显增加致残和死亡风险[12-13]。如出血量较大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脑部受到外伤后激活机体凝血机能,血液呈高凝状态,较易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14-15]。由于缺血缺氧性损伤、纤溶-凝血功能紊乱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脑损伤者再出血并形成颅内血肿,对预后带来不利影响。氨甲环酸属于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对纤溶酶重链与赖氨酸残基间互相作用,进而阻断纤维蛋白单体和纤溶酶之间结合,纤维蛋白凝块裂解受到抑制,进而发挥止血效果[16-17]。临床多将氨甲环酸用于急性创伤、骨科围术期的预防出血等。国外有报道显示,急诊患者给予氨甲环酸可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伤后尽早使用预后效果更好[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氨甲环酸的出血量为(3.32±0.92)mL,低于对照组的(8.35±3.35)mL,脑组织压迫发生率(2.50%),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50%)均低于对照组(22.50% vs 30.00%)(P<0.05)。治疗后血肿缩小率(85.00%)高于对照组(52.50%),手术干预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陈晨等[19]学者在26例急性脑创伤者的研究中发现,注射氨甲环酸的患者1 d后CT影像显示出血量为2.8(1.0,14)mL,低于未使用者的7.9(2.4,32)mL;脑组织压迫发生率(3.8%),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1.5%)均低于未使用者(30.8% vs 34.6%)(P<0.05)。治疗后血肿缩小率达73.1%,手术干预率为7.7%,均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的对照组(P<0.05),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研究提示,颅脑创伤患者接受氨甲环酸院前急救给药,可显著降低血肿体积和再次出血发生率。本研究中对比患者预后发现,院前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GOS评分(3.75±0.85)分高于对照组(3.01±0.93)分(P<0.05),这可能与急救效果提高、出血量减少、血肿和再出血率降低有关。倪燕青等[20]在对38例颅脑创伤患者急诊中也发现,院前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3个月后GOS评分为5(4,5)分,高于未使用者的4(3,5)(P<0.05)分,与本文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颅脑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阶段给予氨甲环酸药物,可降低血肿体积和再次出血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颅脑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问题5:氨甲环酸在创伤患者中如何使用,其药理性质是什么?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