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2022年11月12日,以“建功新时代:十八大以来党媒的融合·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九届(2022)年会线上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杂志社联合主办。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北京日报社、南方杂志社、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等14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广州大学等17所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的80余位嘉宾在云端展开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媒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思想引领方面的路径、经验与启示,以及党的二十大报道创新实践等议题展开研讨,主论坛演讲和交流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思想引领。与会嘉宾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入阐释。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九届(2022)年会线上会议部分与会人士拼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认为,党在创办新闻事业的过程中所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等几个方面。在认识和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所面临的这几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邓绍根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内涵。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有关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天津师范大学战略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刘卫东从媒介文本的社会技术标识、媒介传输中的价值内涵调控、媒介市场竞争中的“蓝红”战略矩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效果审核评估等四个主要活动的运行过程,分析了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理论支点和技术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有关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党媒发展的基本逻辑路径,媒体融合与党媒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致辞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对于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各级党媒来说,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面对现实任务、外部环境、实践要求的巨变,立足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的重构,各级党媒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丰富发展成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传媒杂志社社长杨驰原讲述了大众报业集团、今晚传媒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三大案例所呈现的传媒业格局之变。他指出,当前传媒新科技成为媒体融合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媒体融合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从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四力”大幅度提升;由融媒体向以智慧化、智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媒体升级;县级融媒体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媒体跨界化融合展现活力等。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红对媒体融合视域下党报的十年发展进程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报融合发展历程划分为在国家战略层面开启、整体格局初步形成和向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她以三级党委机关报的融合转型实践为例,围绕内容深耕、渠道拓展、平台建设、经营融合、管理改革等方面展现党报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成效。她指出,各级党报的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创新,依然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黄楚新分析了我国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他说,中国地市级党报媒体紧盯政策制度变化、技术发展态势、价值引领使命,初步构建形成集内容多样性、渠道丰富性、服务精准性、技术先导性等特征于一体的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他指出,跟风布局求大求全、融合发展定位模糊、技术应用不精不深、人才支撑有待强化、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等仍是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正在面临的重点难点议题,亟待解决。
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副社长张雪晴分享了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的实践做法和发展理念。她说,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积极寻求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转变。地方党刊数智化转型的路径,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二是坚持内容为王,重视党刊理论评论栏目建设,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党刊评论员,强化思想引领;三是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全媒体采编队伍,带动党刊尽早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
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无疑是2022年全国主流媒体的“第一选题”,也是检验媒体融合效果和创新能力的又一次重点战役,各家媒体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扎实有序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曼叶平说,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方阵,全过程、深层次、多形式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以最强音奏响主旋律,定向定调、凝心聚力、团结鼓劲。认真做好时政要闻报道,守正创新办好独家品牌栏目,精心组织评论理论文章,充分报道国内国际反响,创新推出融媒爆款产品。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分享了北京日报党的二十大报道的做法和体会。她说,北京日报将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作为今年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专栏引领、特刊造势、评论定准、理论深化、融合出新,推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创意、有新意的新闻产品。总结党的二十大报道的体会,一是对于国家级盛会的报道,省级党报要扬长避短,最大限度让党报理论宣传主流声音占领网络空间,同时注重深耕本地。二是融媒体时代,讲故事仍是党媒的核心本领,只有好故事,受众才会买账,才谈得上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依托融媒体工作室激发记者编辑的创新活力,以产品、项目为龙头,整合资源、聚合要素,打破部门界限,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和生产力。四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增强报道的服务性,以“有用性”提升党报的黏性。
在党媒内容生产实践活动中,既要传承优良传统、作风,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对内容生产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了交流。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探究了解放战争初期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当下的借鉴意义。他说,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兵力、国际援助、媒体技术手段都悬殊的背景下,共产党能够赢得民心最终取胜的优势之一在于对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视。对于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他引用《毛泽东文集》中的一句话加以解释:单是金钱和枪炮的优势,单是物质的优势,不能算是真正的优势,而只有人心加物质的总和,人民革命的力量,才是真正的优势。
南方杂志社副总编辑练学华、时政理论部编辑刘艳辉分享了《南方》杂志理论季刊的行思之路。《南方》杂志作为广东省委机关刊,始终倡导行思兼备的理论风尚和思想潮流,2015年6月重磅推出的理论季刊已成为南方理论高地的重要支撑和招牌之作。七年来,理论季刊形成了“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行思专栏”“饮茶粤海”“理论学人”等多层次立体化品牌栏目,南方理论高地“行思兼备”气质更鲜明,辨识度更高;同时强化用户思维和新媒体思维,积极探索理论产品的二次传播、多次传播,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学习强国号、人民号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分发推广,强化观点输出的速度与力度,强化党刊与党端之间的互动与互补,初步形成有机融合、相互补益的生动局面。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杨明森畅谈了对纸媒公号身份识别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他指出,目前纸媒公号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纸媒开设的公号单纯作为其所属报纸的“传声筒”而不具备特色。他认为,优秀的纸媒公号要做到标题可识别、内容可识别、观点可识别。标题可识别要以生动性为第一要义;内容可识别要明确自己定位,与读者之间形成默契;观点可识别作为纸媒公号最大的竞争力,不在于发布新闻而在于阐述观点,不在于发表评论而在于引发评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对于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各级党媒来说,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面对现实任务、外部环境、实践要求的巨变,立足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的重构,各级党媒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丰富发展成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华社贵州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李惊亚分享了自己工作多年的业务心得。她认为,经济有高地和洼地,地域的社会关注度有高有低,优秀的新闻作品多寡在地域上也存在平原和高原,但从新闻资源上来说,严格意义上的高地和洼地似乎并不能明确区分。每个省的省情、特点都不一样,要善于从地方名片中挖掘新闻。“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才有神”是她坚持多年的工作态度,也是她不断追求的目标和高度。采写新闻不光用眼看、用耳听,还得用心细细感受。只有把根扎进泥土、融入生活,才能收获沾泥土、带露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