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报道反映“戍边”真情

2022-02-16 08:01杨皓
中国记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交河故城戍边

□ 杨皓

今年3月初,我从新华社总社来到新疆分社挂职副总编辑,有幸作为分社一员,参与文化报道,感受到新疆分社记者“心怀家国、人民至上”的情怀、“国之大者、使命必达”的境界和“并肩作战、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疆文化报道也有了一些新体会、新感悟和新思考。

一、走进新疆,感受分社记者坚守的文化情缘

作为一名服务西北分社和从事文化报道的编辑,我一直关注新疆的文化报道。这次有机会来到新疆分社工作,得以身临其境地接续与新疆文化报道的情缘。在新疆分社五楼会议室里挂着1990年9月穆青同志给新疆分社的寄语,“新疆是个新闻宝库,在这里大有可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记者。来到新疆,接触了一些文化报道线索后,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新闻需要发现,走进基层才能近距离深挖这座新闻宝库。

——深入基层、稽古访微,透物见人触摸戍边将士“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家国情怀。在近期揭晓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沙堆烽”旧址)入选。我和同事一起采访了沙堆烽考古项目领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胡兴军,感受到新疆考古的诸多艰难与困苦,以及考古工作者坚守文化热土的情怀。

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与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认真落实省检察院与省生态环境厅签订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动执法、提前介入、联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立足“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建立危险废物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人员互派跟班学习、联合培训调研挂职锻炼制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我们所发掘的是全国最艰苦的考古工地之一。沙尘暴来的时候和电影里表现的一样,黄沙漫天,天昏地暗,好像陷入沙海迷宫。我们自称是‘挖沙子考古队’,常常戴着两层口罩和养蜂帽在沙漠里挖沙子,再一遍遍地‘筛沙子’找文物。”脸被晒得黝黑的胡兴军笑着说,这里的春季黄尘蔽日,夏季最高温可达60摄氏度,只有10月至11月,风沙相对少些,温度适宜,才是考古的最好季节。

不到现场,便难以体会考古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坚守。当胡兴军展示自己拍摄的考古驻地墙面密密麻麻的蚊子时,我们不由得震惊了。“蚊子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要与蚊子为伍。” 胡兴军说,2011年3月,他带领考古队首次进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进行调查、勘探、试掘。有人说他是“一烽成名”,他却说自己是“一烽十年”,“很多时候我是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考古成果,一般人受不了这个苦,也坚持不下去。”

采访结束后,我们采制的新华全媒头条《千年回响,唐朝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通过文图视频的融媒叙事方式,给受众讲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新疆考古故事。报道一经播发,超150家媒体采用,点击量过亿。在边疆没路、没水、没电、没信号的沙漠无人区中,无论是当年唐朝的戍边将士,还是一代代像胡兴军一样的考古工作者们,都凭着内心的笃定和坚守,默默守护着各自的阵地,用生命照亮着历史。走基层获得的灵感,是在办公室里难以体验的。这种传承的文化之魂,化作新闻人走基层的动力,最终写成一篇篇饱含感情的新闻报道。

(1)矿化严格受清虚洞组下段第三、第四亚段礁灰岩体控制。花垣地区具规模的层控铅锌矿都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下段第三、第四亚段内,尚未在其它层位发现具规模的铅锌矿床。

——勾陈探奥、兼达宇内,深挖典型反映文保人员“黄昏饮马傍交河”的热忱敬畏。2022年5月底,我和分社同事在走基层时获得报道线索,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祖孙三代从1972年起接力保护交河故城,我们随即深入吐鲁番采访报道,经过几天的接触和交流,我们采访团队被基层文保员的精神深深折服。

这次走基层采访时,吐鲁番的地面温度已达50摄氏度。我们采访小分队带着设备、顶着足以把皮肤晒伤的烈日,坚持高温下采访。有的同事鞋底被烫穿还继续采访,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分社同事践行“四力”的扎实作风。

□ 图为2022年6月28日拍摄的克孜尔石窟 (新华社记者 杨皓/摄)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保护交河故城成为文保员古丽拜克热·买明一家祖孙三代共同的坚守:从古丽拜克热·买明的爷爷骑着毛驴守城,到父亲骑着摩托车守城,再到她硕士毕业回到家乡,接力守护故城,他们一同见证了我国文保事业的进步繁荣。

——新疆之大,文化报道是富矿,千载积淀需要我们亲历亲感。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1/6,常住人口2500多万。来到新疆分社,我感受到分社记者如辛勤的蜜蜂,采集着带露的鲜花,酿出沁人心脾的文化之蜜。

路远难行。出差采访是新疆分社记者的工作常态,很多记者的出差采访时间都在半年以上,每次出差时间基本在10天以上,一些路段极其难走,我们甚至遇到过车子打滑在路面转圈的情况。在这里我真正过上了“一个行李箱走天下”的“漂泊”生活。

我妈想劝他,结果,爸说:“老太太更不应该学,没个正经。”我只好耐心和他们解释:“因为工作忙难免照顾不到,有个电话就能方便些,否则我天天惦记你们,工作就会分心,你看我上个月的业绩都下滑了。”

——踏遍绝域、试炼心智,力克险阻勇担重点报道“上下求索溯真源”的重担职责。新疆的采访之路亦是一条艰难的锤炼自我之途。我深深感到新疆采访有四难:路远难行、风沙难挡、烈日难忍、酷暑难耐。

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我们主动设置议题,播发系列稿件,包括文字通稿《“我在新疆,守着世界最美的残垣”:吐鲁番千年故城保护者故事》、新华社重点栏目新华全媒+视频《三代人跨越半世纪守护一座“城”》、图片故事专题图集《新疆吐鲁番:一家三代人跨越半世纪守护西域千年故城》、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祖孙三代接力守护这座古城,都为一件事》、新华社微博“祖孙三代接力守护交河故城”等。同时,相关稿件在《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刊发。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交河故城后,稿件内容再次被中国日报等媒体引用。总书记在考察交河故城时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有时候采访地点之间相距甚远,从一个村到另外一个村,在路上可能要花费2天时间,回到住的地方,甚至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每次出差于我都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出差天数、路途距离、采访难易等,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工作。不走基层难以知道采访的艰辛,平时在编辑部处理一条条稿子时,很难体验到新疆分社记者采写稿件中的一句简单话语,可能要走很远的路,付出巨大的辛苦。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使用针对性较强的例题形式,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理解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难题,让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讨论的形式会让学生实现取长补短,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思维逻辑,提升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深

猜你喜欢
交河故城戍边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交河傍晚(外二首)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著名诗人 刘虔
吐鲁番市文联第二届“交河雅集”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剪影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戍边壮士歌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戍边追梦
若使梦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