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战略下全媒体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2022-02-16 08:00李鹏飞刘先根彭培成
中国记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字

□ 李鹏飞 刘先根 彭培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各类媒体有必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依托建设数字中国这一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通过全媒体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一、机遇:数字中国助推媒体应用创新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应用,不少媒体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出一系列应用场景。

(一)重塑算法应用

算法能够通过分析用户以往在阅读新闻过程中留下的数据资料,“预判”受众可能对何种信息或内容最关心,从而尽可能向受众推送此类内容,以此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内容分发。但算法的弊端也一直被诟病,内容低俗、虚假信息、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饭圈”乱象等问题凸显。2021年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范和指引算法推荐的应用。不少媒体对加入主流媒体价值权重的算法进行研发,已取得一定成效。

(二)建设内容聚合平台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等商业内容聚合平台依据自身主要用户的群体画像,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与此同时,随着大量MCN机构、网红达人和企业品牌的入驻,商业内容聚合平台与创作者共生共荣的形态初步形成。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内容供给方式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化需求。2019年,人民网智作平台上线,依托自有的智媒聚发、智能创作、全媒体池和商业运营等功能系统,打造创作者服务中心、创作者数据中心、超级IP孵化中心,通过人民网的政策理解力、内容把控力及资源整合力,推出创作者等级认证、版权交易、金融服务、推广运营等服务。随着人民号、澎湃号、南方号、九派号、大河号等媒体聚合平台的发展,聚合分发为主流媒体优质内容的二次传播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三)共享智慧媒资库

共享智慧媒资库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录入主流媒体编辑规则和新闻规范,内置权威的党政资料数据库,生成云端存储的数据资源池,打破原来新媒体素材分散存储各自电脑的“孤岛效应”,为制作宣传画册、新闻宣传片等储备基础素材。2022年,新华智云推出“中国农民丰收节共享媒资库”,依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ASR)、自然语言处理(NLP)、标签识别等多项AI算法模型,对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入库媒资进行了结构化处理,全国超50家中央、省、市、县级媒体使用了该媒资库,媒资下载总量达2000余条。

(四)打造全媒体数据智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主流媒体平台可通过汇聚海量新闻数据,以数据智库为转型抓手,生产基础产品、提供公共支撑、统筹数据产品,以“算力+数据+算法”重构主流媒体从新闻资讯到智库咨询的服务链闭环。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于2018年5月上线的MORE大数据工作室,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大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为切入点,发力数据新闻、数据报告、数据榜单等板块,制作发布静态、动态、交互等形式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和智库报告300余件,致力于构建四川最大的“大数据决策媒体智库”。

(五)探索“媒体+政务”运作模式

媒体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贯通政府信息资源,提升媒体公共服务能力,把媒体和受众的传统传受模式改变成新媒体与公众的强链接;构建统一智能服务平台,连接百姓生活服务,打通线上和线下服务网络,使媒体影响力通过社区的服务落地,开发并推广智慧社区、智慧会展、智慧医疗等产品,让老百姓享受信息时代的生活,着重解决更多贴心、放心和安心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天津着力打造总集成、全覆盖的“津云”大数据平台,在指挥中心、策划中心、采集中心、编审中心、发布中心等80多个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逐步接入“智慧天津”“电子政务”等功能。

二、挑战:媒体数据管理新风险凸显

2018年,美国公司脸书卷入个人信息泄露风波,英国公司“剑桥分析”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违规获取脸书上数千万名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由此可见,在媒体大数据应用场景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媒体用户信息泄露、媒体数据权属划分不清晰、媒体数据交易第三方监督缺位等治理风险凸显。

(一)媒体数据攻击威胁加剧

随着上线的新闻客户端、媒体云平台不断增多,媒体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用户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爬虫、撞库攻击等技术从数据资源池、用户数据库窃取个人数据,通过“内鬼”促进非法数据交易,利用平台信息优势地位和平台间的数据互换实现大数据“杀熟”。媒体用户信息泄露,将加剧用户信息倒卖,不但危及用户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生命安全,有时还会危害到国家安全。

(二)媒体安全防护面临挑战

随着内容生产互联开放趋势加快,数据库已成为媒体传播的关键一环。媒体数据从原来各自孤立的业务系统,转移到云端平台、大数据中心,并进行汇聚、清洗、共享、开放、应用一系列操作,导致媒体平台安全风险与威胁点增多。特别是各类媒体App上留存的政务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等敏感数据,成为数据泄露的重灾区,需要进一步整合平台,压实管理责任,建立媒体数据业务有序发展机制,保障数据合法合规使用。

(三)媒体共享生态亟需构建

当前,跨介质、跨地区的媒体数据交换共享需求愈发迫切,促进媒体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已成为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基础。但传媒领域数据分类分级难度较大,媒体的数据库审计、可信防护、数据脱敏、数据水印、数据加密、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还不成熟。有必要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建设全媒体共享的智能计算集群,促进数据、算力、算法和全媒体大数据开发平台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媒体平台升级投入不足

2022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九年。当前,主流媒体面临人才缺失、软硬件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平台升级一直处于“修修补补”状态;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创新不够;在媒体用户和市场争夺上相比商业平台经常“慢半拍”。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等,强力推进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可逐步聚集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将媒体数据资源转换为社会治理数据,促进政务、商务、服务端口在全媒体大数据平台上的落地,破解媒体资源往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不够的问题。

三、举措:推进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如何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2]这需要着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进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包括接入、数据、应用、入口、出口、交互等在内的完整数字生态,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媒体智能决策、数据治理与应用开发提供全链路支撑服务,让数字化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一)配套相关政策,夯实数据基础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其中第一类“禁止准入类”第6项为“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具体包括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等内容[3]。2022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规范委托运营”“政务新媒体内容运营业务原则上由主办单位负责运营,确需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受委托方应为主办单位下属企事业单位,或主流新闻媒体、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的主流新闻网站等”“不得将内容运营业务外包给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无新闻采编发布服务资质的单位”[4]。通过规范政务新媒体委托运营,引导各地党政机关将政务新媒体交由主流媒体代运维,为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二)优化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瓶颈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血脉,全媒体大数据平台是各类媒体发力数字经济的突破点。各类媒体有必要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制度革新、组织重塑、流程再造,实现内容生产创新、技术应用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用户连接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网络治理创新、国际传播创新。各类媒体要坚持数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发展路线,在技术底层、中间件和前台应用上全面完成国产化,为内容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利用技术公司的灵活体制优势,在保持现有新媒体产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要,大力探索和发展新的领域,在内容生产发布技术、区块链、政务新媒体、社区网格化服务、数字藏品、视频生产、推荐算法等方面进行布局和发力。通过技术迭代和市场化运营,完成从项目到产品再到平台的升级,打造出机制灵活、人才完备、市场认可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媒体技术发展模式,为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破解发展瓶颈。

▲ 长沙晚报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长沙翰飞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是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长沙·视谷中心”首批入驻单位,这标志着长沙晚报在马栏山开启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新探索

(三)借力版权保护,积累资源优势

原创新闻是媒体的核心优势,新闻作品版权则是媒体的核心资产。根据国家版权局《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国版办发【2015】3号)精神,“凡包含了著作权人独创性劳动的消息、通讯、特写、报道等作品均不属于单纯事实消息,互联网媒体进行转载时,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5]。建议媒体以打造版权示范企业为契机,就确定版权合作白名单、规范政务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转载新闻稿件行为,明确“所有版权内容授权他方使用,均需要书面授权”。一方面,与各级政府部门签订版权作品授权使用协议,通过版权许可等方式建立政务网站、政务新媒体转载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法务维权,严格禁止各商业门户网站、自媒体账号和中标政务网站(政务新媒体)运营项目的技术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新闻作品和其他版权作品。借力版权保护的“护城河”,为全媒体大数据平台构建积累资源优势。

◄ “丰收节媒资库”微信小程序

(四)建立孵化基地,凝聚产业合力

依托媒体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媒体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促进媒体之间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凝聚生产力。加快推动媒体数据安全平台、交换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媒体数据产权交易规则和标准,形成媒体数据共享模式;聚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媒体大数据应用实体空间和产业园区,建设媒体技术转移和项目孵化的产业平台;借力新媒体协会和都市圈媒体联盟等形成媒体数据共享共识,建立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分享应用机制;抓住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围绕“智慧媒体+智慧治理+智慧运营”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上海报业集团2019年在临港科创园区建立智媒体技术转移孵化基地,设立两大自有智媒体技术研发项目,即澎湃新闻的视频素材及版权交易平台“PAI视频”项目、界面财联社的智能金融数据平台“星矿平台”。长沙晚报2021年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视谷中心”购置了3670平方米的物业作为产业用房,建设以数媒技术为驱动、以政务新媒体运营为主打的“党媒E家”孵化基地。

(五)组建专业团队,集纳优秀人才

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是人才。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6]”培养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创新人才,是推动全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之举。要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培养能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推荐、算法新闻、机器人新闻、传感器新闻等数字化时代技术的新闻传播人才;结合大数据的受众调查、网络用户体验、智能算法的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等,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媒体融合运营人才;结合5G技术、超高清、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视频等传播手段,结合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连用户等新模式,培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全媒体大数据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业态创新,引导广大用户借助电子商务、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制作、创客等媒体应用就业创业。

【注释】

[1]新征程开局“十四五”: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3/content_5606256.htm

[2]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2-11-10(1)

[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sczrfmqd/xzzx0/202203/t20220329_1320723.html?code=&state=123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OL].浙江省人民政府网,https://www.zj.gov.cn/art/2022/4/1/art_1229019365_2399456.html

[5]国家版权局《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OL].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http://www.cac.gov.cn/2015-04/22/c_1115052967.htm?from=singlemessage

[6]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湖南日报,2020-9-19(1)

猜你喜欢
数字
数字
创意数字“6”
数字等
是什么被挡住的数字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数字看G20
数字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