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经济类数据新闻创新路径

2022-02-16 08:00郭慕清
中国记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受众经济

□ 郭慕清

数据是经济新闻的核心内容之一,“数据新闻”在经济报道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做经济类数据新闻不难,做优质的经济类数据新闻很难”,成为媒体人的共识。随着智媒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迭代,加速了新闻内容呈现方式不断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用数据讲好中国经济故事、提升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类数据新闻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创新

经济类数据新闻,是以传统经济报道叙述方式结合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即图文、视频、漫画、图表、H5交互等,把新近发生的经济信息用更丰富和便捷的形式传播给广大受众。对各类经济活动的数字指标、变化趋势的分析、整理、呈现,也是媒体引导受众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了解经济政策,帮助其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

笔者梳理发现,我国数据新闻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该文谈的是广播新闻中的数据应用,对全媒体传播样态来说参考价值有限。2009年,英国《卫报》在其官网开设的“数据博客”栏目,首次将大数据实践于新闻传播领域。2011年,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数据新闻专栏,拉开了数据新闻本土化的实践序幕。

当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澎湃等媒体均在不断拓展数据新闻在经济报道领域中的宽度与深度。其中,新华网财经频道在首页设置数据新闻板块,并通过图表、海报等不同形式实时更新当下最新的经济数据。比如“2022不数不知道”系列,图文并茂地向受众传递出我国当前经济延续恢复的态势;经济日报通过报网联动方式在网站端开设“财经大数据”栏目,通过“数据看盘”“IPO过会数据”“IPO月度盘点”“定增募资”“可转债”“基金月度业绩”等板块实时更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各类动态。

除了在栏目设置上更加突出数据新闻的作用,在媒体内部机构设置上也有创新。澎湃新闻专门设置数据新闻部,在日常经济新闻报道中,通过选题与数据、数据可视化、解释性动画、交互设计、数据新闻漫画等不同层面深入挖掘经济数据的深层次意义,将数据新闻生产的理念和原则与实践操作不断融合。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新华社不断加速推进新华媒体创意工场建设,探索用新技术赋能经济报道。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创意MR(混合现实)短视频《舞动“十四五”》,将舞蹈表演、经济数据、虚拟背景、特效制作深度融合,为契合“十四五”规划视频,时长还严格卡在145秒。视频中没有旁白,全靠文案字幕提纲挈领,把大部分画面留给人和数据。该视频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出后,浏览量迅速过百万,众多网友纷纷点赞,称“有创意,有内容,值得反复观看”。

二、当前经济类数据新闻创新困境

做好经济类数据报道,到底难在哪里?在笔者看来,当前经济类数据新闻创新困境主要是数据来源不够多元化、内容可读性不高、数据新闻专业人才缺失等。

在当下经济报道中,对经济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分析、呈现、预测已成为经济新闻的主流趋势,再加上我国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高、需求量大,对细分领域的数据广度、及时性要求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新闻媒体进行业务创新。

目前,很多经济类数据新闻报道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经济学科知识,无法深入浅出、通俗明了地阐释经济现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经济类新闻报道的数据来源不够多元,很多经济类数据新闻报道只能从各级政府统计局、金融行业主管部门、一些行业数据库单位中取“数”,有时媒体人会发现自己的选题方向甚至无法找到相关权威数据支撑,导致无法深入生动地完成相关报道。

与此同时,全媒体记者成为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希冀其能够做到采写编评摄,外加后期制作、剪辑排版等“十八般武艺”一肩挑,这也产生了采编人员各个业务门类都会一点,但是都不够深入的现象,“懂但不精通”导致其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趋于简单化,无法制作出有特色、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此外,很多媒体单位没有组建专业的数据新闻报道团队,缺乏数据收集、挖掘、处理、应用的人才,很大程度上造成经济数据新闻可读性不够、趣味性不足。很多数据新闻只是将数字、图表简单融合在一起,缺乏可视化表达方式,内容冗长缺乏新意,不能有效吸引受众关注,无法增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黏性。

三、拓展数据来源是实现经济类数据新闻突破的关键

通常来说,受众通过自身感知到的经济信息是贫瘠且有限的,媒体是受众了解、感受当前经济生活温度的重要渠道,做好经济类数据新闻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要不断拓展自身数据来源。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除了各类官方数据,目前国内各类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越来越多,比如万得数据库、CVS投中数据等,其数据和研报成为经济新闻记者不可或缺的报道“工具”。二是媒体也从自己实际出发,加强本单位经济类数据库建设,其中不仅包括对各类经济数据的收集、展示,还包括对行业研报中的经济数据进行再整合、再处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关联等。

中国经济信息社多年来不断提高自身数据挖掘采集和深度加工能力,新华财经专业终端不仅做到了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各类经济数据集中展示,还推出了新华财经研报共享平台、企业洞察等板块,方便采编人员更快捷地进行信息搜集,及时完成相应经济类数据新闻的报道。此外,还推出新华指数、新华信用、新华丝路等平台,更深度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加工。

其次,要不断拓宽可视化表达方式。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经济类数据新闻很容易陷入罗列堆砌、简单枯燥的通病。要让经济数据有趣,让受众能津津有味地读“数”,就必须不断探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这其中不仅要有图有文,做到图文并茂,还要充分发挥动图、漫画、视频、H5互动等方式的作用,全媒体展现数据的魅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一串串简单数字背后不简单的指征意义,从而起到稳定市场主体发展预期的作用。

第三,要重视报道中的叙事表达。让新闻不枯燥,会讲故事很重要,经济类数据新闻也不例外。笔者发现,目前经济类数据新闻呈现出“重数据、轻叙事”的特点,过于追求宏大、全面的表达模式与读者“短平快”的阅读习惯存在冲突,造成受众参与度低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媒体也在不断探索创新。除了提高自身讲故事能力外,还不断利用“外脑”丰富自己的报道内容。在今年第五届进博会期间,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混知漫画,推出《进博小课堂|长漫带你看第五届进博会》等报道,通过人格化叙事,生动形象、诙谐有趣地将第五届进博会举办的概况、展区设置、参展单位等内容娓娓道来,让受众有身在其中之感。该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后,备受好评,浏览量达到150万之多,网友评价这种漫画式表达“灵活又可爱”“漫画把进博会重点都画出来,很有意义”等。

猜你喜欢
受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拥抱新经济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