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浩 孔祥鑫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先后精彩呈现,在彰显中国市场巨大魅力、中国经济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海内外媒体参与竞争、展示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
大型展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一直以来都是新闻报道的富矿。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通过举行大型展会传递的理念、蕴含的深意更值得挖掘和解读。如何做好大型展会报道,已成为媒体报道策划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华社北京分社策划实施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报道为例,阐释大型展会报道的“三重思维”。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前身是诞生于2012年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京交会诞生伊始,展会规模和展会级别远不能和现在相比。新华社北京分社每年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负责京交会报道。2019年,京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凸显出展会级别的提升、规模的扩大,服贸会成为我国推出重大开放举措、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从2019年开始至今的4届服贸会上,习近平主席两次向服贸会致贺信、两次在服贸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宣示中国扩大开放新举措,向世界展现中国打造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坚定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
大型展会往往会集中宣示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释放政府部门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战略上,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和较高的政治地位,在具体工作中,具有鲜明的指导方向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型展会开幕式或重要活动中,习近平主席经常会以各种形式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因此,大型展会的新闻报道属于核心报道,要具有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思维。把大型展会重要精神及时准确解读好、阐释好,是媒体职责所在、功能所在。
□ 9月3日,新华社北京分社分党组书记王明浩(左一)在服贸会展馆与记者郭宇靖(右一)、陈旭(右二)讨论稿件(新华社记者 任超/摄)
□ 9月5日,服贸会首钢园区。当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 8月29日,服贸会媒体探营活动中的首钢园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贺信和视频致辞,给服贸会赋予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服贸会的开创举办、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稳步推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在本届服贸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新华社北京分社就拉开了报道序幕。除了做好会场探馆、活动发布等预热报道,特别围绕习近平主席此前一次贺信、两次视频致辞的内容进行精心策划。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主席在此前三届服贸会上的指示精神,报道团队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殊时刻,服贸会的如期举办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发展机遇,也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宣示。这成为本届服贸会报道的核心和要义所在。新华社北京分社适时推出《共赴东方之约——2022年服贸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观察》。服贸会开幕前一天,新华社北京分社主要负责同志领衔采写《共享中国机遇共促全球增长——写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之际》。两篇重磅通讯围绕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深度阐释了本届服贸会“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的年度主题和服贸会“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永久口号。
8月31日开幕当日,习近平主席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服贸会上宣布的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新举措,持续落地见效、惠及各方。新华社北京分社配合总社编辑部推出《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服贸会上宣布的扩大开放举措结出共赢硕果》,对北京“两区”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等成果进行重点展示,反映服务业蓬勃发展和服务贸易稳步增长,呈现“习近平主席近年来连续在服贸会上提出各项举措,持续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生动局面。
本届服贸会规模继续扩大、成果更加丰硕。组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共有15.2万平方米展览展示、128场专题论坛、65场推介洽谈等活动,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7800余家,数百场活动密集举行,累计入场25万余人。国产大飞机C919、核电自主化成果“国和一号”、南沙港全自动化码头沙盘模型等行业领域重大成果集中展出,60余家企业和机构携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百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首发首秀……
这样一场大型展会,如果没有周密的策划和系统的组织,报道很容易出现“散乱杂”的情况。只有树立系统思维,从整体性上去把握,实现一盘棋运作,做到会前报道精彩纷呈、会中报道入脑入心、会后报道密集发力,构建起重大会议新闻报道的完整链条,才能形成鲜明的主题主线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从而形成报道矩阵,有效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系统性思维主要就是运用特定的观点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思维方法体系,提倡从不同事件的内部进行多角度研究以及从各种因果联系对事物进行剖析。整体性原则是应用系统性思维的主要方面。在新闻报道中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要把目光放在全局上,也就是要基于局部又超越局部,从而揭示新闻事件在分割状态下没有显现的特性,即物质系统的整体性。
大型展会的新闻线索多、新闻事件多、新闻场景多,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让众多的新闻报道元素形成整体性,是报道策划和报道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思考、着力解决的问题。整体性不是各个孤立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局部有机联系的总和,是相“乘”的结果。因此,在大型展会的报道中,应运用不同发稿渠道、运用各种报道形式,关注不同新闻内容,让新闻产品彼此呼应、相互映衬、形成合力,让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产生“乘数效应”。
在组织此次服贸会报道过程中,新华社北京分社注重与总社编辑部密切配合,力求跳出一个个孤立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场景,从整体上把握报道方向和报道主线,打出报道组合拳。
同一主题的系列观察。本届服贸会各大展馆各具特色,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新华社北京分社发挥视频报道的优势,带领受众多角度“走进”大会现场,组织拍摄制作的《2022服贸会探馆:国家会议中心》《2022年服贸会探馆:首钢园区》等探馆系列报道,产生了较好的视觉化效果。
本届服贸会展示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令人目眩。新华社北京分社组织记者以走访见闻的形式,结合行业观察,连续采写《一场说走就走的未来科技之旅》《智能网联汽车驶向未来》《从制造到“智造”的数字化转型》等3篇科技观察,全面展示科技新成果、新亮点。
同一视域的不同主题。展览展示是大型展会的主要内容,展会现场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为使丰富的画面形成体系,新华社北京分社配合总社摄影部主动设置议题,在同一个展会视域下,选择不同角度,每天拍摄制作一个图片专题,先后播发了《服贸会上感受绿色低碳生活》《服贸会上感受科技亮点》《服贸会上看十年成就》等专题报道,从不同侧面呈现展会热点,反映服务业发展成就。
大型展会的新闻元素众多,犹如散落的珍珠,串连成排更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在本届服贸会上,新华社北京分社配合总社音视频部推出了“畅聊服贸会”专题栏目,制作了《沉浸式展览、互动式体验,探访服贸会首钢园区!》《探访元宇宙馆体验未来生活》等短视频报道,通过记者的观察视角和思考角度,带领受众更清晰直观地参观展览,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展会。
同一内容的诸多渠道。大型展会报道要秉持内外并重的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宣示持续扩大开放的重要信号,服贸会不仅在国内意义重大,在海外同样影响广泛。本届服贸会上,新华社北京分社密切配合总社相关编辑部,通过阿文、葡文、俄文、西文、意大利专线、土耳其专线等线路进行多语种滚动式发稿,第一时间传递大会声音,传播大会盛况。
重磅英文报道成为对外报道的领头羊。在大会开幕之际,采写了《Xinhua Headlines:China committed to wider opening-up in service strade,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中国扩大服务贸易开放,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在大会闭幕之际,采写了《Xinhua Headlines:Int'l services trade fair concludes with fruitful results,fresh hope》(服贸会成果丰硕,前景广阔)。两篇英文报道信息量大、权威性强,为盛会举办奠定基调,引导舆论。
同一报道的多种形态。在传播技术快速迭代、传播手段大大丰富、传播格局深度拓展的当下,要树立媒体融合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意识,加大动画、动漫、H5、短视频、微视频、AI直播、互动程序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使用力度,用好网言网语,进行分众化传播。在此背景下,大型展会报道应充分考虑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报道形态。本届服贸会上,新华社北京分社针对“数字服贸”“绿色创新”“外商投资”等不同报道主题,积极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配合总社编辑部推出多个融合报道,令受众耳目一新。例如,《服贸会上邂逅水墨动画》《数字赋能为传统文化增添光彩——从2022服贸会看中华文化“扬帆出海”》等新闻作品,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在服贸会上的惊艳表现,借助视频、文字、动图、海报等多种表达方式,统筹新媒体、短视频、文字通稿等多条新闻线路,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创新大型展会新闻报道传播手段做出有益尝试。
□ 9月2日,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中一款模拟滑雪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好新闻的背后,是一双双具有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预见力的“新闻眼”。好记者要具有犀利的“新闻眼”,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闪光点。
大型展会关注度高、权威性强,重大政策举措、重大突破成果往往会在展会上率先呈现;重要合作意向、重要发展思路通常也会在展会上集中发布。因此,大型展会的报道是比拼发现力的赛场,是体现新闻敏感的舞台,需要记者始终树立敏感思维,善于抓住热点,敏锐捕捉新闻,既要按照报道策划做好“规定动作”,也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应激反应”。
同样一个活动、同样一项仪式、同样一段发言,对于不同受众也许具有不同意义,对于不同领域也许会产生不同影响。作为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重要新闻信息,提炼重要新闻价值,要学会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洞悉实质,看见别人忽视的东西,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从活动、仪式、发言中发现新闻线索、采写现场新闻,考验的是记者的发现力,更能体现媒体的引导力。
去粗取精,做好重要消息的首发报道。本届服贸会举办了100余场专题论坛,释放了海量信息。在第三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峰会上,记者捕捉到大兴机场国际货运航班首班顺利启航的消息。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国际航班的动态牵动人心,记者经过深入挖掘和多方采访,采写消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恢复国际货运航班》,及时发布最新动态,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持续追访,做好标志事件的深入解读。在本届服贸会“北京日”,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建设遄达(Trent)系列发动机中国大陆维修厂,签约落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记者跟踪采访、深入挖掘,采写了对外消息《罗罗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落户北京》《服贸会见证中国市场对外资强大吸引力》《国际航空业分享中国服贸新机遇》等,揭示了事实背后的标志性意义——不仅填补了中国在高推力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的空白,也是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里程碑。
善于观察,做好现场见闻的体验式报道。本届服贸会共设9个专题展,其中环境服务是新增设的专题。围绕绿色发展主题,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展台走访等方式深入采访,先后采写了《绿色服贸、低碳发展——来自2022年服贸会的现场扫描》《中国探索绿色金融助力气候治理和“双碳”目标》等重点报道。对于其他专题展览,同样是通过体验式观察的报道方式,在展会上抓“活鱼”、找热点,先后制作了《服贸会上看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探访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等视频报道,带领受众置身其中,感受大会盛况和前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