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占胜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如今,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气候变化问题。在现代化工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开始着手治理。1990年举行了各国政府间关于气候问题的谈判,并在1992 年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7 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2015年签订了《巴黎协定》,这些公约的签订体现了各国政府共同解决气候问题的决心。中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时也体现出了大国风范,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一直都很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计划,“双碳”计划是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碳”计划不仅为人民守住了绿水青山,还让人民拥有金山银山。
“双碳”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CO2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1]。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发展,CO2的排放量也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激增。习近平主席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碳达峰的目标。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 CO2零排放[2]。换句话说,就是CO2的排放量“收支相抵”,使CO2排出的总量和吸收的总量相同,即达到“中和”。许多大型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时都采用了碳中和的新型环保形式。要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靠的不仅仅是国家,还需要社会、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碳中和,定能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要正确认识“双碳”计划的辩证关系,“双碳”计划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如一张纸的两面,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碳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快慢和实现的难易度;而碳中和是对碳达峰的紧约束,要求碳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双碳”计划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实现绿色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裕的必经之路。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要主宰自然或者自然要控制人,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原始社会的人类敬畏自然,到近现代人们征服自然,再到当代我们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
现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已经达到了打破自然平衡的程度,同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这时候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解决现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良药。人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世界各界呼吁“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4],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能拥有蓝天、白云、绿草地,自然能按它自身的规律运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奔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这时,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都渴望拥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现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6]。所以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重大生态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牢记初心和使命,建设性地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6]的新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时党和人民有了一致的生态目标,人民会更积极地进行环境改善、进行节能减排,新发展理念十分有利于“双碳”计划的实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下的“双碳”计划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双碳”计划、绿色发展理念,使人们产生了“时时低碳、处处低碳”的价值观、消费观。这样的消费观使人们对环保产品的购买力大大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拿众多家庭必备的汽车来说,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大家在购买汽车时已经把眼光转向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上来了,新能源汽车的大量使用,减少了石油的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日常生活中,人们更青睐购买绿色环保的产品,提高了绿色环保产品的购买力,相反,对于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产品购买力相对减少。这样的消费观,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保护环境,是一种良性的消费观。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双碳”计划作了充足的理论叙述,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当中,将全方位、多层次地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物质保障。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定会呈现出新形势,能源转换问题是新形势的具体体现。工业时代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使用这些燃料产生的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这些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能源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为使我国经济有持久、稳中有进的增长,就必须解决能源问题。党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与转型主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高效的清洁能源是我们能源转换的主要方向。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粗犷的使用高污染能源的方式,转向使用绿色环保清洁的能源,而且还要提高绿色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清洁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还可以保护环境。
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济是衡量我们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仅靠经济这“一条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是走不远的,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党才能领导我们走向绿意盎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合理的法律法规是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2020年我们对《民法典》进行了重新修订,《民法典》对环境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法律法规。其中《民法典》开篇就特别强调,任何民事行为都应当以坚持保护环境为前提。《民法典》为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这就要求环境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就要立即给予处罚。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这也对执法部门作出了要求,一旦发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必定会受到严惩。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7]要想实现“双碳”计划,完备的法律制度必不可少,“双碳”计划的完成是实现“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8]的重要一环。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文化体系。绿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一直代表生机、代表欢乐、代表健康。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颜色的文化。农耕文明时期主要是黄色文化,黄色代表土地、代表谷物、代表希望。工业社会主要是黑色文化,黑色代表煤炭石油、代表钢铁,同时代表工业废水、代表空气污浊。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黑色文化与我们当代文化显得愈发格格不入,绿色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省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9]在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一直向大自然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物资,从来没有保护自然的意识,也缺乏保护自然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意识到自然环境已经被自己破坏得千疮百孔,这时人类想弥补自然,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需要,建设性地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新发展理念,这代表着我们人类的“生态觉悟”的提升。诚然,绿色虽然不是一种物质力量,但它却能够通过政治、经济,在我们的思想中形成一种绿色价值观,并且能让人们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应向人们宣传绿色文化,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双碳”计划将实施得更加顺利。
社会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基础。社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健康的社会会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提升。社会建设不能只靠国家和政府,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绿色发展理念不会凭空出现在人们脑中,需要社会制造一些舆论。通过舆论向社会各界、向人们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在舆论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可以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同时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半新旧的、闲置的衣服捐给贫困地区的人们,这些衣服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份小惊喜;外出吃饭时吃多少点多少,点多了可以打包回家吃,杜绝浪费;住房子要求舒适即可,不要一味地追求大房子;外出多步行、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如果全社会都践行这种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那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能源,把节省下来的能源用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当中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0]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国家应该制定生态红线,在开发自然的时候有底线可循,不能一味地、无下限地破坏自然。应该大量地植树造林,主动地去修复那些已经被破坏的环境,使我们的祖国大地重新焕发绿色的生机。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双碳”计划按时完成,“双碳”计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提出“双碳”计划,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将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中国在面对生态问题这一大考时,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迅速作出反应,提出合理的策略和计划,体现出了大国担当,值得各国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