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模拟法庭 助力法治教育
——以《学会宽容》一课为例

2022-02-16 06:21:49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庭审法庭环节

方 可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模拟法庭则是实施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模拟法庭顾名思义就是指由教师或学生自发组织,利用相关案例模拟真实审判过程的一项法治实践活动。通常会由学生扮演审判人员、原告、被告、公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等角色,并严格按照真实审判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及判决。模拟法庭的引入,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法治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渐感知、理解、深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并自觉约束行为,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优秀少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引入真实法治案例,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宽容》一课为例,简要探析模拟法庭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了解模拟法庭流程,调动学生学法兴趣

模拟法庭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真实可感的情境,将书本中较为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学生更加熟悉、更易理解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法庭审判的流程及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因此,引入模拟法庭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法庭中的各个角色及其所担负的职责,了解相关的庭审流程。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打破认知壁垒,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学会宽容》这一课时,在引入模拟法庭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庭审视频,如《中国法庭》相关节目片段。《中国法庭》节目中收录了很多庭审裁决的现场录像,在这些真实的庭审纪实中,学生能逐渐了解整个庭审流程,包括庭前准备、法庭调查、当庭辩论、被告人最终陈述以及法庭教育和宣判等,也会对法庭中人员的构成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法庭中通常包含了审判员、原告、被告、书记员、诉讼律师以及陪审员、证人、法警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特有的岗位职责,通过这些人员构成,使整个法庭更加有序、严谨和完整。

观看完节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将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回忆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角色,并自主分析这些角色在模拟法庭中所担负的岗位职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模拟法庭的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

在了解了模拟法庭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案例,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由学生自由安排角色分配。随后,教师可再次播放相关视频,让每个学生在视频中找一找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并仔细研究这些角色在庭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渐加深对庭审现场的了解,拉近学生和法庭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配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研究中逐渐熟悉庭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加深对模拟法庭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促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中逐渐认识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为后续模拟法庭的正式开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推进庭审环节,丰富学生法治体验

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庭审环节,这也是进行法治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庭审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同时,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推进活动,又要把控整场活动,让整个庭审环节更加完整、精彩。

例如,《学会宽容》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也要掌握宽容的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审理案件,创编庭审剧本。最终学生在讨论后,选择了“打翻水杯”这一案例作为模拟法庭的审理案件。

案件详情:课间小明同学不小心打翻了小红同学的水杯,两人为此大打出手,最终导致小明右手受伤。于是,小明将小红告上了法庭。

教师让学生根据案件撰写模拟法庭剧本,并按照法律文书的相关范本准备案件资料,包括起诉书、答辩状、判决书等,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正式进入庭审阶段。学生身着法袍走进法庭,敲响法槌,代表着庭审环节正式开始。

首先,由审判长宣布法庭纪律,书记员开始记录,再由被告、原告进行陈述,然后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双方代理人当庭辩护,所有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生出了许多新问题,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在碰撞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进入总结陈词和宣判阶段,结语简明扼要,审判结果也非常合理,最终判处小红同学故意伤人罪名成立。

整场活动,学生都十分投入,不仅将所学知识完美地运用到案件中,而且展现了法庭的严谨、公正。同时,从这个案例中,学生也更加清晰、明确地感受到宽容的力量,明白了课文内涵,也巩固了自身的法律知识,促进了法治思维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法治观念,提升了法治素养。

三、关注庭前庭后环节,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小学阶段的模拟法庭通常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一场完整的模拟法庭活动不仅需要将庭审过程作为重点,还需要精心准备庭前及庭后环节,通过庭前的案例筛选、文书准备、理论学习以及庭后的活动评价、案卷整理等工作,让整个模拟法庭活动变得更加完整、有序,充分发挥模拟法庭的法治教育功能,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例如,在教学《学会宽容》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详细的庭前准备工作,学生认真筛选了符合自身认知经验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了详尽的法律文书,了解了法律上“宽容”的内涵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沙龙,学习庭审流程、基础的法律知识,了解案情内容,共同探讨庭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辩论策略等。为了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庭审体验,教师还专门邀请了法院的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布置法庭环境,从服饰、案卷、法槌以及场景布置等方面着手,共同营造真实的法庭氛围。庭审过程完成后,教师请法院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庭审过程进行专业、细致的评价,从案例选择、案件分析到资料准备、个人思辨等方面予以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学习的严谨和程序的规范。最终的庭后环节,需要法官和书记员对庭审过程、案卷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场活动总结,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想、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互相评价、鼓励中共同进步。如此,一场完整的模拟法庭活动才算真正结束。

模拟法庭活动不仅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还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法治学习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无论是庭前还是庭后的准备,都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是促进法治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在模拟法庭中,学生能积极调动自身的法律知识,体验审判流程,感受法律的公平、公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少年,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起到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庭审法庭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15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自动到案后仅在庭审时如实供述能否认定自首
行政公益诉讼庭审应对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