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军
对一件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活动、周围景物、场面氛围四者共同的描写,被称为场景描写,这与环境描写中单纯地对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描写区别较大。场景描写不仅包括了环境描写的内容,更包含有场景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展开的情节描写。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选文的场景描写为例进行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经典性,文质兼美,它是基于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编写的。与传统的语文教材不同,其育人方针主要在于将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进行组合,更加关注选文的深广度。同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场景描写涵盖了大量的家国情怀,通过场景展现了“爱国”与“爱家”元素,能促使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是一篇“成长”主题的选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在课文中有以下几段场景描写。
场景一:前来接周恩来的伯父指着前面的一片繁华对他说:“以后不要去那个地方玩!那是国外的领地,惹出麻烦就糟了。”
场景二:周恩来很好奇伯父说的那个地方,闯到了租地,看到一个洋人扎死了一个中国妇女的亲人,那妇女破衣烂衫的在汽车旁蹲着请求中国巡警的帮助,洋人颐指气使地笑着看她,而中国巡警不但没有处罚洋人,反而把妇女一通训斥,但围观的中国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场景三:在课堂中,周恩来掷地有声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
通过以上三个不同的场景描写,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前两个场景是第三个场景的铺垫,让学生懂得周恩来为何会产生读书的信念,通过课文中描写的三个不同场景,既对学生渗透了家国情怀教育,又让学生懂得了读书的意义,起到较好的育人作用。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萌生家国情怀的基础且在中华儿女的情感中贯彻始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通过提高其文化素养入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中十分注意场景描写的主题选择,从“经典故事”“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题材入手,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夯实文化之基。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课文通过着重刻画场景,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儿,了解老北京的习惯风俗。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包括放爆竹、做春节传统美食等,让学生体会热闹的除夕景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场景描写,感受老北京人喜迎春节的热闹气氛。
场景一:描写放爆竹的场景。爆竹是春节特有的声音,老北京的孩子们迎接新年,大都先买一些爆竹储备好,还不到除夕夜,而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就拿出了爆竹准备燃放,只等天一擦黑就开始放爆竹,此后的爆竹声会此起彼伏,从小年夜持续到除夕夜,再放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内,爆竹声不绝于耳,火爆和热闹的气氛无以复加。
场景二:描写做春节传统美食的场景。做传统美食,与放爆竹差不多,也是从除夕前一周的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准备。比如,从小年开始,街上就有卖江米糖、麦芽糖的,老百姓也利用小年与除夕的这几天,准备年糕、青菜、肉、鱼、鸡等食品,就等除夕夜的那天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且,在北京,到了除夕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吃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
场景三:除夕夜这天,将场景描写推向了高潮。有多少人在团圆、喜庆、热闹的气氛中彻夜无眠。
场景四:过了除夕,人们仍意犹未尽,又开始盼望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去灯会观赏花灯。
通过上述四个场景的描写,以除夕夜为核心,通过不同场景的变化,表现了人们期盼春节、迎接春节、欢度春节、欢送春节的四种状态下的同一个喜庆主题。同时,通过场景描写,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风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科学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与探索精神,且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执着追求的科技精神已经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文中,许多包含科技元素的课文,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了我国科技的力量与科技的进步,便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为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让学生懂得从古代开始,我国就在科技领域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进而对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新成就有更多的了解。
场景一:万户是我国明代官员,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火箭,试图飞向太空,但在一声巨响后,万户消失在烟雾与火焰中,说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火箭试飞失败。
场景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是我国“飞天梦”即将实现的基础。
场景三:《东方红》这首乐曲刺破苍穹,在辽阔而寂寞的太空首次响起,也意味着我国发射卫星成功。
场景四:1992年,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作为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其技术与规模的复杂性均较强,有一百多个单位承担了发射工作,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拼搏战斗在第一线,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场景五:2003年通过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努力追求的场景描写,表现了中华儿女向往美好生活之情,更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促进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赤子情深。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凸显出我国人民伟大的创新、奋斗精神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也进一步表达了统编版教材通过场景描写对学生呈现的科技之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与生活内容相结合,我国历代的民间佳话、社会的时事热点中提取的内容,都是较好的课文元素,在经过编辑加工后,使内容更贴切、具体,含义更加深刻,也使课文内容既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保留了原文的内容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启智育人的目的。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为例。选文中场景的细节描写,能够凸显出文章的主题。
场景一:将军刘伯承为了保持大脑清醒,坚持手术不打麻药却一声不吭。
场景二:正如医生沃克对刘伯承的称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个堪称军神的真正男子汉!
场景一中“一声不吭”四个字,展现了刘伯承将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而场景二中,表现了医生沃克对刘伯承“军神”“钢板”“男子汉”的称赞,这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也真正凸显出统编版教材选文中场景描写的重要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精神底蕴丰富、家国情怀意蕴深刻。选文中通过对场面、人物状态、故事情节的描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及感悟能力,且通过不同的场景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