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人才共享机制构建

2022-02-16 08:07:48胡凯宇
华东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地人才资源京津冀

文/胡凯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京津冀人才共享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自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河北省出台了多项人才引进与共享政策,为京津冀 人才共享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当下的京津冀人才共享发展模式仍然不够完善。人才共享方式落实不到位、共享工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都严重阻碍着人才共享工作的有效实施。持续推进京津冀人才共享,实现经济协同发展,仍然是我国当下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京津冀人才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人才,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1.京津冀人才共享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共享方式落实不足

目前,京津冀人才共享方式主要包括兼职式人才共享、项目式人才共享、在职创业式人才共享等“长租短借”方式。各个地区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形成了人才柔性共享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共享方式应更多地与“互联网+”相融合。因此,相关部门应借助信息平台构建更完善的人才共享机制,提高人才共享效率。总的来说,尽管人才共享方式在理念和计划方面日益完善,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稍有欠缺。

1.2人才共享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共享工作推行较早,政策也较为全面,但笔者研究文献和分析实际情况发现,许多地区表面上在执行国家政策,但实际上人才共享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尽管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河北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引进政策,但由于地域、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很难真正流动起来。因此,想要有效实施人才共享战略,除了政策上给予支持以外,还需要聚合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

1.3经济水平差距大是人才共享政策实施的最大阻碍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缓慢、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河北省,其教育资源条件、生活休闲水平比京津地区落后许多。这种社会环境导致京津人才即使没有后顾之忧,也不愿意放弃京津地区的良好生活环境。[1]另外,京津冀三地地理位置毗邻,对于人才的需求有部分重合,存在的竞争关系加剧了这种不平衡问题。笔者对比京津冀三地的人才激励机制发现,北京和天津地区的人才政策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配套的政策,[2]而河北地区的政策吸引力明显不如京津两地。这和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也是许多地区难以真正实现人才共享的原因之一。

2.京津冀人才共享的影响因素

2.1保障制度

人才共享的基础制度之一是保障制度,同时人才共享机制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才能正常运行。经济补偿、教育培训、户籍产权等相关人才制度的缺乏都会严重影响人才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政府为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共享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与平台,但京津冀人才共享中出现的人才权益保障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导致各方主体对人才共享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完善人才保障制度。

2.2平台与渠道

从目前京津冀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人才共享平台与渠道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人才共享平台没有得到政府支持与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人才共享工作的有序开展;②京津冀三地既没有建立统一的人才共享管理机构,也没有固定的交流与互动平台,从而使得人才共享合作具有临时性与特殊性,最终导致京津冀的人才共享渠道不通畅。[3]

2.3行政壁垒

京津冀三地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它们的地方政策、行政区划、组织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深深地影响着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共享机制的形成。各地为了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都倾向于制定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无法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京津冀人才共享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大幅减弱。[4]

2.4发展环境

京津冀区域内人才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人才共享的重要因素,京津冀三地人才共享进展较为缓慢与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发展环境息息相关。[4]想要实现人才共享,相关部门就必须优化京津冀的人才综合发展环境。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河北省基础建设尚未完善,仍然存在着人才待遇不高、发展机会较少、政策环境不宽松、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北京、天津两地基本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因此,如果不尽快解决京津冀三地人才发展环境的差异,就会导致人才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凸显。[4]

3.京津冀人才共享机制的构建

3.1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京津冀三地的人才资源分布广泛且分散,主要原因是:北京、天津地区的高端人才较多,河北地区的高端人才较少,从而形成了人才资源分布不均、人才浪费的局面。同时,跨区域、跨层级的各单位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导致各单位无法实现人才共享,更无法在共享中获取效益。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公开的人才资源共享平台,统一搜集、整理与发布京津冀地区的人才资源信息。此外,政府也可以引进其他地区的人才,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各区域人才需要经过统一的人才评价机制来进行等级评定。运营人员需要将人才等级评定统一上传至人才资源数据库,从而保证人才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当各地区的企业、单位在引进高端人才时,只需要在平台上提出需求,即可得到相应的人才信息。政府构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使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共享,从而真正发挥人才共享的价值与作用。[5]

3.2建立区域人才共享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京津冀三地之间人才共享政策的有效实施与协调发展,各区域应抽调专业人员到每个区域的相关机构中任职,以平衡管理机构中的责任划分。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各区域人才共享政策与社会保障体制的实施与完善,平衡与解决各省市之间在人才共享与合作等方面的纠纷问题,协调人才流动,并且按照相应的考核机制来考核专业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而深化人才合作,保证各区域人才共享政策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3.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京津冀三地应根据各区域优势产业领域高端人才的实际情况,及时引进紧缺型人才。京津冀三地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不要局限于引进全职人才,还要引进兼职人才。另外,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线上办公的方式来远程办公。引进兼职人才,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引进程序烦琐、人才引进周期较长的问题,从而将人才共享成本降到最低,有效实现人才共享目标。

3.4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资源科学开发、管理、使用以及有效监督的基础。同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共享的成效。因此,在人才评价方面,京津冀三地应建立科学的、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群体,京津冀三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提高人才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保证人才资源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为人才的合理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3.5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部门应制定人才共享工作绩效的评估标准,进而形成专门的评估体系。区域人才共享管理机构应定期考核人才共享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并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考核结果。上级部门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来及时调整人才共享计划。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京津冀各地区的特点,针对各类群体,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保证人才共享政策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三地人才资源京津冀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基于IP软交换的港珠澳大桥三地直线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0
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北方文学(2017年9期)2017-07-31 22:30:19
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法人(2014年4期)2014-02-27 10:43:22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
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