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梅,刘超,王月,孙晓洁
1.西安市中医医院全科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陕西 西安 710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医院脊柱病区,陕西 咸阳 712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1]。目前,化疗依然是治疗胃癌有效手段之一,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化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使身心均承受巨大压力,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预后。因此,在化疗期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予以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2]。5S健康管理模式是指对材料、设备、人员等开展5方面的活动,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3]。5S健康管理模式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用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品质,患者临床教育、健康指导等方面,但胃癌化疗患者护理干预相关临床应用较少[4]。本研究采用5S健康管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为胃癌化疗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安市中医医院行胃癌化疗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35~69岁,平均(51.95±6.39)岁;病理分期:Ⅰ期46例,Ⅱ期29例;肿瘤位于胃体31例,胃窦26例,贲门胃底部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36~67岁,平均(51.42±6.78)岁;病理分期Ⅰ期38例,Ⅱ期37例;肿瘤位于胃体33例,胃窦25例,贲门胃底部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胃癌疾病诊断标准[5];(2)符合相关化疗指征,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且一般状况良好;(3)对化疗耐受者。排除标准:(1)存在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2)存在精神或语言交流障碍者;(3)不配合或中途退出;(4)有癌肿转移可能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如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化疗注意事项介绍、日常生活指导等。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5S健康管理模式护理。(1)整理阶段(1S,Seiri):成立由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相应护理人员组成的专项小组,由该组成员负责胃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小组成立后组织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5S健康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明确各成员具体工作职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主要负责人讲解、组员互相交流等方式总结出胃癌化疗期患者的具体健康教育内容、治疗需求、心理舒缓方式、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等。根据胃癌化疗患者的不同阶段和状态确认其实际具体需求,确定5S健康管理具体模式及健康教育内容。(2)整顿阶段(2S,Seiton):健康教育采用分段讲解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确定好时间后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向其介绍胃癌化疗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对患者疑惑或者忧虑方面重点讲解,对于心理状态较差患者需要帮助其调整心态。依据各患者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宣教时间及次数。护理干预期间需要高度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心情低落焦虑患者多讲解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次治疗。干预时间为30~60 min/次,1~2次/d,对于心理状态非常差的患者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介入,进行相关心理辅导及治疗。(3)清扫阶段(3S,Seiso):在宣传教育结束后,护理人员可通过培训时期学习的如何测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相关内容,通过结合宣教内容设置简洁的调查问卷或口头提问等方式对患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标注清楚患者的已掌握内容、部分掌握内容和未掌握内容,并对重点及未完全掌握部分进行讲解,随后再次评价,反复教育直到完全掌握。随后每1~2周巩固教育一次。(4)清洁阶段(4S,Seikeetsu):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每周组织小组成员开展一次情况交流讨论,对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等进行探讨,集思广益,不断寻找并改进方式和内容,旨在因“材”施教,提高管理质量。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成进度表,放在患者病床附近显眼处,以便值班护士了解后续内容和进度。要求小组成员交班前检查进度,及时评价,于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专业知识学习,讲解讨论后总结的共性问题,使护理人员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巩固,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5)素养阶段(5S,Shitsuke):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加强其责任心,要求重视并落实相关工作的实施,加强各个阶段的评估,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加强对于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干预工作,尽早解答相关疑虑,帮助消除顾虑,减轻不良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希望水平:干预前后利用Herth希望量表[6]评估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该量表的Cronbcah'sα值为0.816,重测信度为0.835,其信效度良好。该量表共囊括12项条目及3个维度,采取4级评分标准(1~4分)。得分越高,表明其希望水平越好。(2)心理健康: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50分为焦虑状态,SDS≥53分为抑郁状态,总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治疗依从性: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完全遵从医嘱,坚持规范药物治疗;较依从,按照医嘱执行,但用药等出现不规范;不依从,不按照医嘱用药治疗,不能坚持用药。(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8]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心理、躯体、认知功能、社会以及总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5)满意度:干预后,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9]评估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能力、关怀沟通、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的满意程度,问卷总分值为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均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75 75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10.68±1.96 13.91±2.97a 7.861 0.001 11.16±2.01 12.54±2.24 5.302 0.001采取积极行动11.16±2.43 13.66±2.11a 6.727 0.001 11.07±2.41 12.38±2.62 3.187 0.002与他人的亲密关系10.84±1.77 13.73±1.02a 12.251 0.001 10.66±1.94 11.59±1.27 3.473 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 P<0.05。
例数75 7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SAS评分55.96±6.63 40.36±4.89a 16.399 0.001 54.87±6.45 47.69±5.64 7.257 0.001 SDS评分53.85±7.09 42.01±6.28a 10.826 0.001 53.79±7.12 48.54±6.56 4.696 0.001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16<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75 75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躯体功能45.64±5.37 75.59±5.65a 33.275 0.001 44.53±5.88 63.83±5.84 20.168 0.001社会功能41.73±3.45 57.55±4.35a 24.677 0.001 41.22±6.33 49.27±4.72 8.829 0.001认知功能46.73±4.42 58.67±3.27a 18.807 0.001 46.28±4.59 50.16±3.62 5.748 0.001总生活质量60.93±4.25 81.62±5.36a 26.194 0.001 60.52±4.31 72.86±4.74 16.681 0.001心理功能48.69±6.32 59.38±5.57a 10.990 0.001 48.24±6.19 53.47±4.64 5.855 0.001
2.5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能力、关怀沟通、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5 75服务态度4.47±0.44 3.88±0.56 4.538 0.001技术能力4.73±0.17 4.57±0.33 2.361 0.022关怀沟通4.25±0.55 3.53±0.92 3.679 0.001健康教育4.15±0.75 3.54±1.05 2.589 0.012病房管理4.76±0.23 3.69±1.21 4.758 0.001
既往研究显示,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极易产生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其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欠佳。因此,在化疗期间予胃癌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甚至是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方式主要集中在病理性、药理性护理方面,更多的是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给药护理,未能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予以针对性护理,使得临床护理效果欠佳[10]。5S健康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在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能综合考虑患者实际需求,从疾病变化、心理、认知及生活等多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确保护理的有效性[11]。本研究采用5S健康管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程度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说明5S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心理健康程度。本研究结果与潘岩等[12]研究中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模式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在化疗过程中,一方面,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清楚认知;另一方面,化疗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通常需要经受长时间的病痛及治疗过程的折磨,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中,予以患者5S健康管理模式,首先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向患者说明从入院到治疗到康复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清楚的认识,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减轻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时,在患者整个化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反馈,通过交流及量表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变了以往只是机械化地讲解负面情绪相关知识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患者需求,进而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希望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张薇等[13]和张标新等[14]研究结果显示5S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负面情绪,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5S健康管理模式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用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完善健康教育管理,特别是在3S及4S阶段,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普及,调节心理状态,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提高患者遵医嘱的自主性[15-16]。同时由于患者需求得到满足,其化疗期间身心舒适度提高,强化化疗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李珍文等[17]研究发现5S管理模式能促进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此外,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实施5S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干预的重视程度更高,医护人员每天按时主动自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改进,进而保证了患者健康需求,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5S健康管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能帮助患者增强对胃癌的认识,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增强希望水平,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