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鸿生,黄伟鹏,林涌坚,林锐,陈扬波
揭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 揭阳 522000
房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据统计,房颤发病率每年呈递增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研究表明,房颤是由于心房有序规则的电活动被无序的颤动波所替代,使心房的收缩或舒张功能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心房泵血能力,引起整体心功能不全所致[2-3]。临床证实,当心房出现不规则颤动时,可使心房肌发生重构现象,进一步加重房颤程度[4]。大量文献已对房颤与左心房结构变化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进行探究,但对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5]。因此,本研究以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T-proBNP与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颤发作情况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43例,年龄40~75岁,心率60~150次/min;持续性房颤组57例,年龄45~85岁,心率60~150次/min。同期选择50例不伴有房颤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5~75岁,心率72~98次/min。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均伴有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6];②病历资料均完整;③均能接受后期随访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收缩功能不全偶肺源性心脏病者;②伴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③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④无法配合治疗者。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吸烟史、高血压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 ①取患者左侧卧位,并指导患者平静呼吸,连接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率稳定后采集图像。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飞利浦;型号:iE33)以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测量患者心尖四腔的水平切面,分析并计算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体积,分别以Vs和Vd表示,其中,LVEF=(Vd-Vs)/Vd,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则采用切面超声心动图进行测量。③使用脉冲波多普勒技术在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上分别测量E和Em值并计算E/Em。④应用Toshiba Artida超声诊断仪(配备PST-30SBT探头)测量左室长轴切面,得左房收缩期的前后径,并使用PST-25SX三维探头分别采集两腔心切面和全容积左房心尖四腔的图像,分析左心房在收缩末期时的最大容积值(LAESV),其中,左心房容积指数=LAESV/体表面积。
1.2.2 NT-proBNP及eGFR测量 ①取空腹静脉晨血3 mL,将血液标本与乙二胺四乙酸盐混合均匀后置于罗氏BNP检测板中,使用罗氏Cobas8000仪器分析并记录NT-proBNP水平。②应用罗氏肌酐检测系统计算eGFR,计算公式为eGFR[mL·min-1·1.72 m-2]=175×Scr(mg/dL)-1.234×年龄(岁)-0.179×0.790(如果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BNP及eGFR水平,包括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NT-proBNP、eGFR的差异;分析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及eGFR的相关性,包括NT-proBNP与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eGFR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q分析;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T-proBNP与eGFR、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BNP及eGFR水平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和NT-proBNP明显大(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大(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间的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Em、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BNP及eGFR水平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NT-proBNP及eGFR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b P<0.05。
变量左房内径(mm)左心房容积指数(mL/m)E/Em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mm)NT-proBNP(pg/mL)eGFR(mL·min-1·1.73 m-2)对照组(n=50)33.61±5.52 26.10±3.02 9.79±2.68 60.61±2.70 49.55±3.00 571.94±101.77 92.73±18.80阵发性房颤组(n=43)42.10±2.62a 31.28±4.11a 10.01±2.73 60.66±1.23 50.01±2.80 908.62±199.57a 90.50±20.54持续性房颤组(n=57)48.33±6.43ab 35.79±3.66ab 10.54±2.65 60.90±3.14 50.87±3.11 1 567.23±436.66ab 89.43±19.80 F值9.226 7.293 0.391 0.112 0.760 10.458 0.546 P值0.001 0.001 0.348 0.456 0.225 0.001 0.293
2.2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和eGFR的相关性 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与左心房容积指数、左房内径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E/Em、eGFR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和eGFR的相关性
房颤是指心房发生无序性颤动促使心房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进而影响心房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导致心房内径增大或泵血功能丧失的现象[7]。据统计,我国的房颤发病率约为1.5%,而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可达5%以上,呈现老龄化特征,而这一特征与国外数据相符[8-9]。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房颤发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寻找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以便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占所有心衰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但是,临床对心衰的准确诊断仍然比较困难。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无单一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准,且NT-proBNP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因此,临床建议结合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功能以及利钠肽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文献表明,阵发性、持续性房颤可使患者的心房结构、NT-proBNP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10]。NT-proBNP主要由心室肌和心房肌细胞合成,并在心脏出现扩大或负荷过重时大量分泌,因此,临床可通过测量NT-proBNP含量对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进行判断[11-12]。有研究将141例房颤患者按照房颤程度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三组,结果显示,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比较,其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提高。有研究证实,NT-proBNP水平会随着eGFR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13]。但是,本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NT-proBNP与eGFR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当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发生不规则房颤时,会导致心房结构出现重构,并随着病情的延长,左心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心房重构可改变左心房的大小,这是房颤发生的一种重要因素。临床显示,应用超声心动图可测定心房重构程度,可作为诊断房颤患者的重要手段[14]。
本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明显高于不伴有房颤的射血分数保留者。说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左房内径的扩大程度密切相关。其原因为,当房颤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时,其电学效应比较剧烈,进而诱导心房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改变。有研究表明,NT-proBNP在预测房颤程度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房颤持续时间与心衰指数方面[15]。本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有房颤的射血分数保留者。这是因为,房颤不规则、高频率的收缩可导致心房肌发生损伤,引起NT-proBNP水平出现显著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而与LVEF、E/Em、左室舒张末内径却无相关性,说明在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中,左房结构的变化可通过NT-proBNP水平的改变所反映。
综上所述,非瓣膜性房颤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提高,左房内径明显增大,且NT-proBNP与左心房容积指数、左房内径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提前对患者做出准确诊断,防止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