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NICU窒息患儿的影响

2022-02-16 09:14:24王玉芬王利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格袋鼠家属

刘 娟,王玉芬,王利珍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31)

在新生儿群体中,窒息患儿比较特殊,发生率在4%~9%,死亡风险极高,通常需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特殊护理,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1]。常规护理多为经验护理,主张患儿与家属之间尽量减少接触,人性化关怀不足,难以让患儿获益[2]。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护理措施来改善窒息患儿预后。随着现代护理事业快速发展及不断创新,袋鼠式护理应运而生,此种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指导新生儿父母像袋鼠动物一样,关心、关怀、精心照顾患儿,将患儿直立并温柔地紧贴于父母胸前,为患儿提供安全感、温暖[3]。以家庭为中心的袋鼠式护理,目前多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睡眠、循环、能量代谢改善等方面,同时,还有助于母婴之间增强情感交流,促使母亲早日适应新的角色[4]。有报道证实,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还能改善其神经行为[5]。但袋鼠式护理对窒息患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相关报道较少[6]。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们对50例窒息患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NICU同期接收的100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重度窒息为0~3分、轻微窒息4~7分);②各项体征平稳者;③在征得新生儿家属同意下进行且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母亲存在传染性疾病,如梅毒、HIV或肝炎者;②心肝肾及肺部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母亲患有妊娠期重度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者;④新生儿先天畸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32~39(35.2±2.8)周;体重2~5(3.5±0.7)kg;窒息程度:轻微30例,重度20例。常规组男29例、女21例,胎龄33~40(35.7±2.9)周;体重1~4(3.3±0.6)kg;窒息程度:轻微31例,重度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变化,掌握患儿实际病情,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向医生反馈;严格控制病房湿度、温度,按时清洁打扫,禁止大声喧哗,按要求落实隔离、消毒工作;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进行氧疗、呼吸道护理,维持有效循环;科学合理喂养,积极预防感染;详细记录设备仪器运转状态及时间;与此同时,与家属紧密交流,做好相关解释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赢得家属的支持、理解、配合。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①首先通过专题讲座、视频播放等形式展开教育,让家属知晓并掌握此种护理方法的意义、目的、操作技巧,保证袋鼠式护理能够顺利实施。②嘱患儿父亲或母亲穿着舒适柔软、宽松且透气性良好的衣服,指导其坐在病床旁边,将舒适柔软的垫子置于父亲或母亲背部,保持正确舒适的姿势,然后将上衣解开,同时打开患儿裹被,若室内温度偏低,可为患儿穿好袜子、戴好帽子。患儿俯卧于父亲或母亲胸前,并将头偏向左侧或右侧,让父亲或母亲的胸前皮肤与患儿身体紧贴;父亲或母亲一手放在患儿背部,另一手将患儿臀部托住,最后用柔软舒适的棉被盖住患儿背部,以防受凉。与此同时,播放轻音乐,严格控制光照亮度,指导父亲或母亲亲吻、抚摸患儿,与患儿轻声交流,促进母子感情,让患儿感到愉悦、温暖,增强患儿安全感。期间需要护理人员陪在患儿身旁,指导父亲或母亲合理调节体位、姿势,以免体位保持不当而过度疲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一旦患儿心率过快、呼吸窘迫、躁动不安、血氧饱和度降低,立刻暂停。每次1 h,2次/d,在上午(10:00~11:00)、下午(16:00~17:00点)各实施1次,坚持护理2周。③患儿康复出院时,将袋鼠式护理记录卡发放给家属,且背面印有图文并茂的袋鼠式护理正确操作方法、过程,同时指导家属正确填写,嘱家属至少每日袋鼠式护理2次,至患儿满月为止。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行为:护理前、护理2周后,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患儿神经行为进行评估,以新生儿表现为依据,包括5个方面(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一般反应、原始反射),总共涉及20个问题,满分40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行为越好。②体格发育情况:在患儿康复出院前,观察其体格发育情况,包括身长、体质量及头围的增长幅度。③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密切观察并记录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例数,如视听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脑瘫。④护理满意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满意度统计,以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主,信效度0.946,满分100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85分)与基本满意(60~85分)之和。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BN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BN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2.3 两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使新生儿发生窘迫,或者是孕妇分娩期间胎儿无法正常呼吸,并在出生后1 min内不能规律地自主呼吸,累及多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重视窒息患儿的预后改善[7-8]。基于

此,及时有效地护理窒息患儿,提高其预后,显得至关重要[9]。

袋鼠式护理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需要患儿与家属大范围、长时间的反复接触,与此同时,还需要家属主动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眼神接触,以此来促使患儿听觉、触觉良好发育[10]。皮肤是人体中一种最为主要的感觉器官,通过皮肤接触,进而对各类感官给予良性刺激,然后传递到人的大脑中,可达到改善神经行为的目的[11]。有报道认为,皮肤组织将视听感官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兴奋中枢,促进患儿智力发育、神经发育[12-13]。

窒息的发生将会延缓患儿神经发育,甚至引起脑瘫、视听障碍、四肢不协调,给患儿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NBNA中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充分肯定了袋鼠式护理的有效性,表明袋鼠式护理有助于改善窒息患儿的不良神经行为,促使其神经系统得到良好发育。另外,研究组视听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脑瘫等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这一结果充分肯定了袋鼠式护理可行性,表明袋鼠式护理可以帮助窒息患儿有效预防神经系统损害,进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研究组身长、体重及头围的增长幅度均优于常规组(P<0.01)。原因分析:袋鼠式护理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患儿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消耗,延长睡眠时间;袋鼠式护理还要求家属亲密接触患儿,给予抚摸、亲吻、拥抱,紧密父子/母子感情的同时,还有利于患儿机体内分泌、神经、免疫获得良好反馈,以实现体格发育[1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原因分析:由于袋鼠式护理需要父母与患儿早接触、交流,这样一来,便可以减轻父母与患儿长时间分离所带来的焦虑不安感受,使其始终以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最终提高了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操作简单,对窒息患儿体格发育、神经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系统损害,并获得家属的认可、青睐,值得临床将其作为窒息患儿的首选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体格袋鼠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04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环球时报(2009-08-27)2009-08-27 20: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