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在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02-16 09:13赵会连牛津津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证据护理人员康复

赵会连,张 静,牛津津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自身心脏血流动力发生异常的心血管系统病理性改变疾病,常表现为患者在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伴有较为明显的哮鸣音、恶心呕吐、心悸失眠、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步发展,还会造成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常通过交感神经阻断剂、血管扩张利尿剂等联合心脏再同步治疗,在减轻心脏负担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加心脏的工作效率[2]。但由于在以往的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仅根据患者自身所体现出的临床症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没有一个相对较为规范的方法作为指导,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3]。因此,实施针对性、逻辑性相对较强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通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及以往运动康复的证据资源,制订相对较为标准、可行的护理方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广泛应用在临床运动康复护理领域[4]。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干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发现心脏扩大、肺部存在明显的积液,心电图提示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再联合冠脉CT造影、心导管及心肌灌注成像检查,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者;②无大剂量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滥用史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较为严重呼吸肾脏功能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者;②颅脑发生严重损伤出血、心律失常及近期有盆腔脏器、开胸术者;③并发出血性脑卒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潴留等呼吸系统发生严重抑制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男76例、女44例,年龄(55.57±1.43)岁;病程(4.67±1.33)年;体质量指数(BMI)(21.36±1.22);血压:收缩压(125.46±2.38)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5.69±1.46)mm Hg;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Ⅱ级68例,Ⅲ级52例。观察组男77例、女43例,年龄(55.49±1.51)岁;病程(4.59±1.41)年;BMI(21.45±1.38);血压:收缩压(125.51±2.42)mm Hg,舒张压(85.71±1.52)mm Hg;NYHA分级:Ⅱ级69例,Ⅲ级5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为尽量减轻患者心脏负担,还应根据患者自身饮食习惯、爱好,为患者制订糖分及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清淡饮食,限制患者对盐的摄入。②在输液过程时,为避免因输液速度较快,而对患者自身呼吸及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荷,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程情况,适当地调节输液速度。③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主动建立较为和谐、有效的沟通关系,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并对患者因长期治疗、疾病困扰而产生的恐慌、焦虑给予及时的疏通与开导。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文献收集:本研究从高敏等[5]所提供的文献资料中,整理、收集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前临床资料,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逐一罗列,并根据患者运动康复的要求及运动种类最佳证据进行汇总。②运动康复要求证据汇总: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划分相应的等级。主要内容包括:自觉胸部疼痛,疲乏无力、静息片刻测量心率在100次/min以上、测量体温超过正常水平范围、开展强度相对较低运动活动时有明显心肌缺血状态、空腹血糖指标在7.8 mmol/L、活动性心肌炎、近期有栓塞症状发生、呼吸短促等出现以上各项计1分。严重型主动脉狭窄、对活动与运动呈不耐受状态、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肺部有较为明显的哮鸣音、经NYHA分级为Ⅳ级、新发房颤、活动时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需要依靠手术治疗控制反流性瓣膜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出现以上各项计2分。③活动方案:根据所收集上来的证据,对患者进行综合测评,划分为三类。A类:综合得分<14分。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恢复情况,实施相应的运动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选择运动强度在40%~60%PeakVO2的间歇有氧运动,指导患者在餐后1 h后,短暂的热身运动后,运动初期开展运动幅度相对较小的运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床旁站立、踱步逐渐增加至在病室内部慢走步行,每次运动5~10 min,3~4次/d。随着患者心脏功能及自身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引导其进行自行穿脱衣物、日常洗脸进餐、打太极拳等[6]。同时,还可指导患者对自身膝盖、上下脊柱、臀部、肩膀、胸部等部位的集群进行延伸牵拉,每次运动5~10 min,每周2~3 d。对通过采用德国耶格(JAE-GER)检测仪综合检测评价,临床指标符合外出标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爬楼梯锻炼,循序渐进性最开始的一层逐渐加至三~四层,2~4次/d。B类:综合得分在15~23分。为改善患者肺部、呼吸功能,还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缩唇式呼吸运动。首先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处于坐位或半坐卧位且全身心的放松的状态,告知患者将手分别放置在胸腔、腹部,有助于患者更加清楚地感知气体流经身体的感觉,用嘴进行快速呼气后,将嘴紧闭用鼻腔进行缓慢吸气,此时患者应感知到置于腹部的手处于逐渐抬起的状态[7]。此时,嘱患者将嘴唇更改为吹口哨样并将呼吸道内蕴藏的气体缓慢呼出,置于胸腔部位的手掌处于不动的状态,置于腹部的手掌则发生向内凹陷,如此后循环往复地进行锻炼每分钟约8次,每次持续3~4 min,2~3次/d。C类:综合得分在24~28分。对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法,缓解患者因疾病而造成的睡眠障碍等。主穴:选取患者枕、神经系统皮质下、神经衰弱点、神门、神经衰弱区、心等穴位。配穴:对脾、心两虚型患者取胃、脾;心虚胆怯性取多梦、胆等穴位。操作者将示指和拇指等分别放置在患者的耳外和耳内,寻找到相对应的穴位后,两手指同时以患者自觉痛、胀、酸、麻的力度用力进行按压,随后松开,再进行贴压,每隔3~4 h进行按压1次,每个穴位持续按压1 min,在睡前30 min进行按压1次,连续贴压3~5 d后,更换对侧耳部进行贴压,通常1个疗程为4周,在疗程期间休息1~2 d,需治疗1~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应用德国耶格(JAE-GER)检测仪测量两组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吸肺功能指标;按照美国胸外协会制定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D)对患者进行训练,距离越远说明临床指标越好[8]。②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芬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社会限制、情绪、体力限制、临床症状,每个项目包含0~5个等级,满分为5分,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③睡眠情况:采用瑞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困难量表(USI-CHF)评估两组睡眠情况,量表包括入睡障碍、维护障碍、早醒、睡眠障碍,临床症状越少说明发生率越低[9]。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睡眠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睡眠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治疗需求影响下,传统护理干预模式逐渐被新型护理模式取代,转变护理方式、创新护理理念成为现阶段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作为老年系统中较为高发、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0]。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患有心力衰竭患者大约500万例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1000万例,成为21世纪备受瞩目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1]。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心脏舒缩功能发生异常,心室射血量不能满足自身机体代谢需要,神经激素系统被激活,血流动力失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下肢水肿、四肢无力、疲倦失眠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患者机体出现肾功能不全、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12]。因此,实施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作为现阶段较为新颖、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较为标准、规范的运动康复依据,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常规基础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13]。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社会限制、情绪、体力限制及临床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为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其自身肢体肌肉状态和血液循环,通过查询以往的运动康复最佳证据,综合评估患者自身实际临床症状,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运动方案及护理对策。通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应的运动、行走,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FEV1/FVC%、PEF、FEV1、MMEF及6MWD优于对照组(P<0.01)。为改善患者肺、呼吸道功能,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缩唇式呼吸锻炼,从而强化患者自身肺部以及呼吸功能,减少急性病症的发生[14]。此外,通过应用耳穴贴压法进行治疗,促进大脑网状系统能够得到正常有序激活。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入睡障碍、维护障碍、早醒及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的活动方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肺部及呼吸功能的效果,对降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证据护理人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