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程 吕亚南 高 新 练湛雄 梁淑芬 邓享强 黄沃宁 谢彦彤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推拿科,广西南宁 530021
腰肌劳损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腰痛之一,当负重过度或久站、久坐,腰肌持续紧张,肌肉负荷做功,血运受阻,代谢产物蓄积,持续刺激周围的肌肉及筋膜,致痛因子升高,激活机体疼痛通路[1]。继而形成瘢痕、粘连,局部肌腱和韧带延展功能下降,持续的慢性损伤引发肌筋膜炎等[2]。局部渗出时可压迫、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腰痛,造成神经损伤[3]。起病早期常被忽视,贻误治疗。同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阳性体征,难以甄别于其他类型腰痛,且缺少特定物理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导致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本研究旨在探索毫火针结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探索一套对于腰肌劳损效果更优、复发率更低的治疗方案。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就诊的180 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9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90 例)。每3 天治疗1 次,治疗10 次疗程结束。其中,观察组男47 例,女43 例;年龄22~67岁,平均(44.3±13.08)岁;平均病程(5.09±3.62)月。对照 组男49 例,女41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9.22±12.8)岁;平均病程(5.42±3.21)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订:①有长期反复发作腰痛史;②腰骶部酸痛不适,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无明显障碍;④X 线、CT 及磁共振断层扫描等无明显异常征象。寒湿型辨证标准[4]:腰部重着冷痛,活动受限,得温痛减,遇寒加重,经卧床、休息症状仍在,舌苔白腻,脉沉。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依从本研究安排的治疗、检查及参与后期随访。排除标准:①经腰骶部X 线或CT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骶部或髋关节病变;②依从性差或对火针恐惧;③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及检查;④对超声耦合剂过敏;⑤合并其他疾病。本研究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每3 天治疗1 次,治疗10 次后疗程结束。
1.2.1 毫火针治疗操作 毫火针治疗[5-6]方法如下:①经筋治疗点及经脉随症配穴的选取:沿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少阴经筋循行路线,特别是对腰背臀部,寻找“筋结”点为针刺主穴点,以疏筋解结止痛,每次取3~5 个点。选取肾俞、委中、华佗夹脊穴、关元俞以松筋解结、通络止痛。②针具:选取专用针具:刘氏毫火针(深圳恩明公司,生产批号:GB2027-94,规格:0.35 mm×20 mm)。③烧针:将毫火针针身烧红烧透。④刺法:将针烧红烧透后快速刺入穴内,不须留针。
1.2.2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采用瑞士STORZ 公司生产MP100 型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D20-S高能治疗头,能量1~4 bar,频率13 Hz,沿足太阳经筋在腰及双下肢循行路线,足少阳经筋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外侧循行路线,寻找“筋结”点为治疗点。“筋结”即十二经筋在四肢关节处“结聚”,当机械化的纤维组织经过长期的反复劳损形成结节、粘连以及条索,包括钙化的骨性赘生物[7]。对找到的“筋结”点使用冲击波治疗仪,每个点冲击300~400 次,对“筋结”点进行疏筋解结止痛治疗。
1.2.3 常规针刺 选穴腰阳关、命门、八髎、肾俞、委中、大肠俞[8],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
1.3.1 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检测 因T11、T12支配腰部区域,用Neurometer CPT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的检测结果。安静环境下,俯卧位,CPT 的电极片于患者T11、T12腰部神经出口处,两者相距1.7 cm,按2000 Hz、250 Hz、5 Hz 顺序检测,检测时要求患者如实回答有(真刺激)或没有(空白假刺激),3 s 内答复有效,电流真刺激与空白假刺激重复2 次,判断正确后,每0.01 mA 递增,间隔3~5 s,避免神经过于兴奋,减少误差。当患者感觉到针刺感或电流感刺激时,记录CPT 值的大小[9]。250 Hz、5 Hz 检测同理,记录数据。数据记录在Neuval i2100 系统上,自动分析报告。
1.3.2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量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 个月、治疗结束后6 个月行VAS 疼痛量表评分并记录,期间随访患者嘱其复诊。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多时间点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VAS 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3 个月VAS 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结束后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6 个月VAS 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结束时比较,bP <0.05;与本组治疗结束后3 个月比较,c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dP <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两组治疗前T11、T12神经CP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11、T12神经CPT 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11、T12 神经CPT 值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11、T12 神经CPT 值比较(分,)
注 Z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比较;Z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比较。CPT:电流感觉阈值
经筋理论是对皮肤、肌肉、深浅筋膜、骨膜等关于运动系统筋膜劳损病变病理机制的学说[10]。腰肌劳损者肌肉间的血管、神经受到卡压,远端供血,供氧骤减,肌肉韧带超负荷工作,损伤性炎症或钙化性肌腱炎出现[11]。《灵枢·经筋》中记载:“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足少阴经筋的病候描述与腰肌劳损腰部活动受限的症状完全一致,腰臀部循行路线则主要在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12]。
毫火针结合传统毫针和火针的特点,是毫针及火针功能的延伸[13]。因其材质特点,毫火针烧针温度可高达600~800℃[14-15],高热量的针体在横络卡压的结筋病灶点处施针,激发机体阳气,舒筋通络,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现代研究认为,高热量的针体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刺激吞噬细胞聚集,促进腰肌劳损病变部位组织渗出物的吸收,提高机体自我修复功能[16-20]。
发散式冲击波可松解组织粘连,挤压微细血管促进微循环,增加细胞摄氧[21-22],降低疼痛阈值,阻滞痛性信息的传导,加速组织愈合[23]。还可降低致痛介质水平,延缓病变的进一步进展[24-26]。
毫火针结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肌劳损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示毫火针结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的止痛效果及远期疗效均较好。VAS 及CPT 值同步下降,证据可信[27-29]。有研究称感觉神经定量检测可对损伤进行定位[30]。但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试验验证CPT 值是否与神经损伤呈正相关[31-32],探索运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定位受卡压区域,引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