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助力学生发展

2022-02-16 08:03陈晓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画图分组规律

陈晓霞

一、教材内容分析

《打电话》这一课使用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此的探究有浓厚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求“答案”时,没有简单地应用本身已知的信息,也没有直接能用的公式和方法。虽然并非所有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他们都能尽自己的能力“走”得更远。可见,《打电话》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打电话》这一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从生活经验看,大多数学生有过打电话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足够支持完成这次任务。其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参与完成本次任务虽然涉及到计算、画图表达等知识,但均为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有安排相关优化思想的学习。由此可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来研究。

三、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熟悉的“打电话”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用画图、列表格等方式,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用画图、列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寻找最优方案,体验优化思想的优越性;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景研究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用电话通知有关人员到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提出问题:2021年1月14日,我市桥头镇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了遏制疫情的传播,相关部门立即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医院负责人需要尽快通知正在休假的15名医护人员马上赶回医院协助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

师:通过阅读,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通知15人需要多少分钟?

生2:通知15人最快几分钟能完成?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提取信息)生:

通知的人数:15人。

通知的方式:打电话。

通知1人的时间:1分钟。

通知的要求:尽快。

师:如果我是负责人,我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逐一地通知,需要多少分钟呢?(15分钟)你们觉得这样的通知方式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生:这样需要15分钟,太慢了。

设计意图:改编了教材,没有用课本的教材,目的是用一个更加紧急的案例来引入,表达出更加紧急的状态,让学生得知事情的紧急性,需要更短的时间来处理。课堂中,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下一步的优化方案作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二)探讨最优方案

设计方案:你们能否帮助医院负责人设计省时的打电话方案呢?请看要求。

师:请帮助医院负责人设计节省时间的打电话方案。

1.独立思考

要求:(1)怎样通知才能节省时间;(2)把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画图、列表格、文字叙述等);(3)计算出所用的时间。

2.学生汇报

这个方案为什么能比逐一通知更省时?

3.还有更省时的吗?

4.小组讨论,发现最优方案

观察比较:是不是分的组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5.再次设计方案

6.画示意图表示规律

(1)认真观察示意图,找规律;(2)小结规律:第几分钟,就用几个2相乘,然后减1。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展示、交流汇报作品,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经历最优方案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1.根据规律,应用规律

(1)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2)通知50人,最少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醫护人员?(3)如果继续这样往下通知,8分钟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4)30分钟后,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建模,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2.回顾过程

刚才,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打电话,所用的时间从15分钟到7分钟到4分钟。这样一个时间减少的过程就是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神奇的倍增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倍增现象。

3.认识“倍增现象”

(1)神奇的折纸:观看视频(体验倍增的神奇);(2)生活中的倍增现象:浮萍的生长(课件演示)。

湖面上飘来一棵浮萍,第二天变成两棵,第三天变成4棵,第四天8棵,第五天16棵,第六天32棵,第七天64棵……继续往下生长,22天后就铺满了整个池塘。

提问:第(   )天的时候浮萍长满了池塘的一半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以身边事例的形式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是神奇的,数学知识也是神奇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与思考,用优化的思想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让学习与生活变得轻松而快乐。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提出问题:通知15人最快需要几分钟?

1.制订方案

2.

3.倍增现象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画图分组规律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分组
找规律
画图找答案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巧解规律
找规律
趣味画图欢乐PK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