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铮
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各行业都受到信息浪潮的冲击,日新月异的知识换代更加频繁,在此大背景下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面对新的时代,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去适应才能更好地站稳脚跟,与时代同发展。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观念、能力、水平都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高素质人才,也不利于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一、农村教师自我提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 自主发展意识薄弱
对农村教师而言,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是导致他们专业发展水平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生源锐减,随之而来的撤校并校使得农村地区青年教师大量涌向城镇,而滞留在农村地区的教师多数是已在农村安家的大龄教师,日益安稳的现状导致部分教师思维固化,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隨着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地区也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部分农村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被动使用也仅局限于设备最基础的功能,无法触及深层次的领域。
2. 信息素养缺乏
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普遍较低,导致很多农村教师的知识层次较低,眼界不够开阔,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时代变革,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安逸的环境导致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因此信息化教学和办公基本无法实现,僵化的思维模式与动态的信息化环境极为不适应。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专业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从而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窄,在如此往复的恶性循环下,最终使得农村和城镇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3. 教师教育机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多,生源质量差,对教育的投入少,对于教师的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教师教育机制,教师教育的形式也不够丰富。目前的教师教育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1)县域内的教师教育学校。县域内的教师教育学校承担着对该区域教师职后教育的任务,但教师教育学校的总体水平不高,全盘一把抓的教学模式很难有针对性地起到对教师教育的目的。加之承担培训的教师准入门槛低,培训者专业水平不高,培训的形式单一,内容十分陈旧,所教授的内容和理念与一线教师的工作内容不相契合,所学理论无法和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等,使得教师对专业提升的期望值降低;另一方面,该模式中也并没有一套系统的针对教师教育学习的评价机制,考核和监管工作也很随意。
(2)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培训模式。线上培训已成为教师职后教育的一种普遍模式。虽然提升了培训的效率,减少了各种奔波,但同样存在着培训内容和教师的需求脱节的问题,再则,网络在线培训也有自身缺陷,如不能实现实时互动,监管工作无法实现。
(3)学校自身的校本教研。此类培训模式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结合本校特色围绕一个主题搭建起一个教师互相探讨交流的平台,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存在各种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乏教育研究能力,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易流于形式,常常以听公开课,教师做简单汇报而草草收场。
二、网络环境下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路径探索
1. 树立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指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来源于教育者自身的、内部的发展意识,包括对过去的总结、现阶段的发展计划,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制订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在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充分发挥人本主义精神,全方位关注教师的成长,设立目标体系,以目标的实现为考评依据。以正面激励为手段,鼓励教师创新,改变僵化的工作模式,在不违背学校制度和师德的前提下给予教师更多的权利,使农村教师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以此点燃工作激情,盘活发展原动力。
2. 提升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方面的点对点,而是具有多元、交互、开放等特点,对于个人来说,掌握信息资源、提升信息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基本能力。农村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更应该时时刻刻具备信息思维,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手段,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激发课堂活力,展现丰富的课堂形式,将优质的网络资源迁移到教学活动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应该注重提升效率,学会使用各种办公软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应通过外力助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学校可以倡导教师在教学时多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设计和课件要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村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通过开信息技术培训会、成立学校教师信息小组等形式来帮助农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3. 整合利用网络资源
(1)利用搜索引擎。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获取知识的时间、空间,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世界中知识的储备是数以亿计的,要想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到适合的信息并不是一件易事,农村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大量的问题,合理利用搜索引擎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积极学习相关检索技巧,具备检索信息的能力。网络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面对海量的资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分辨能力,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不能随意运用,而要加以筛选和整合,使得获取的信息真实可靠。
(2)通过慕课(MOOC)实现专业提升。慕课(MOOC)是一种时下流行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打破了地域、时间和人群的限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且内容丰富多样,对于农村教师提升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慕课(MOOC)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上传相关的教育理论课程,各类名师、教育专家和学者通过慕课在线解读教育理论,答疑解惑,分享并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专家的引领,带动农村教师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打通知识壁垒,有利于教师实现专业提升。
(3)搭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农村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教育关乎教师的生态发展,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高效且便捷的网络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带来了便利的条件,通过搭建动态化的农村教师网络发展平台,开放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不同地域间的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知识的交互和流动,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网络是农村教育和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农村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网络拓宽自我发展空间,如可以通过微信、QQ、抖音等平台向外界展示农村的教育风貌。
(4)开发农村特色课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因地制宜探索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地域课程,可以使教师的自我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可根据农村独有的人文特色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向当地农民学习取材。教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当中势必会遇到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困难,所以,查阅相关资料并主动学习是必经之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专业自信,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能力。
(5)构建网络学习评价机制。良好的网络评价机制是帮助农村教师提升自我发展的另一法宝,也是衡量农村教师发展水平的一个手段,更对农村教师发展方向起导向和调整作用。网络学习评价机制应该是多样化的,应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结果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评价时不应只注重对分数的评判,更应该关注农村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可以把观看精品课程、探讨交流问题、分享教学案例等内容纳入考核标准,采取动态化评价管理,针对教师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帮助教师调整学习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措施,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同行之间互评、大数据分析、名师互动点评等。
三、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农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大军,要积极学习并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我,除了推动教师内部源动力外,学校及政府应该更多地给予外部力量的支持,从内外两个维度让教师的专业提升更加稳固。在动态化的自我提升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不仅是教师的自我需求,更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