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向和培养质量瓶颈问题分析

2022-02-15 08:15丁云斐高志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用型

周 泳,丁云斐,高志红

(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研究生教育由于数量相对较少和以研究为主的观念,在教学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的管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如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和研究生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培养卓越专业型人才的关键,需要全面剖析和研究。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园艺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以及笔者的经历和体会,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教育导向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1]。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具备职业背景的理论基础扎实且符合特定职业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出现,我国农业争相向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高速转型。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国农业正在不断寻求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亟须一批具有先进理论水平、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2]。合格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是能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服务的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由此可总结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同样,刘国瑜也认为合格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是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意味着能掌握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有效解决相应职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丰富的知识、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3]。在日本和美国,将该类学生定位为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朱黎曾在康奈尔大学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发现,其对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未来农业的领军者,能够独当一面[4]。与我国专业人才的复合型要求不谋而合。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打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现代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应当重视理论研究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还应将培养重心转移到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上。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人才培养要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要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实际相结合[5]。

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考核多以论文综述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大体表现为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失衡,培养目标的偏离,朱黎则概括为: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发展滞后,课程内容受限,课程类型单一;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缺乏一致性;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评价弱化[4]。导致多数毕业生理论基础不牢、动手能力不足、创新力不强、专业水平专而不精,难以适配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些短板并非无中生有,是切切实实出现在教学中的。譬如在教学层面上,部分课堂内容没有紧随形势的发展,没有及时呈现行业的最新动态。正因为农业发展落后于其他产业,因此更需要新型农业人才带来最新最及时的信息和技术,加快推动农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

应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程体系目标,并且要逐级分解、细化为某类或某门课程目标,进而形成课程目标体系,重点打造领域主干的课程版块,包括专业基础、专业发展及专业前沿[3]。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体现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的差异,课程内容更侧重于生产实践,更具综合性,要能够反映当代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最新、最高水平,还要针对地区特色、学校优势和学生职业倾向设置供选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应强化案例教学,重视课堂研讨,邀请行业专家开设“专业前沿讲座”,主要的专业课程内容精简化,整合多学科知识点,把握前沿,及时更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早接触行业前沿内容,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教学形式不应局限于教师讲授知识[6],应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提出研讨式、案例式、实操式、翻转式等多种新型授课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转变师生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案例,发动头脑风暴,深化对专业的认识。园艺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园艺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三、实践环节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而设立的,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所在[7]。区别于学术型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侧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故实践能力应为培养中的重中之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获取学位论文选题与素材、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中规定的重要一环。

刘宗堡认为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个主要培养目标,其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8]。而廉华等认同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命,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问题[9]。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显著区别是实践环节,这是一个核心的具有导向性的培养环节。

当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依旧有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首先,以传统的科学研究替代专业实践,一些导师沿用以往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只安排校内的科学研究而放弃校外的实践环节,这和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工作有较大关系。其次,实践流于形式,合作单位实际参与度较低,部分实践单位只安排零碎的工作,没有为学生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专业素养的提升成效甚微,因此在实践平台的建设中需要严格把控和后期监管。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和实践基地对提升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为了保障实践的质量,应明确专业实践的目的和要求,落实学校、学院、导师及企业四方的监管责任,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评价体系,并细化条例。

四、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只有两年,而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和素养较多,要完成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时,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在实践试验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由于时间十分紧迫,因此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我国农业发展势头日趋利好的今天,对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2016—2019年园艺类专业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分别为101、130、152和146,分别占当年园艺类录取人数的43.16%、50.58%、53.71%和54.07%,由此可见培养任务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说过,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其中的关键之一,新时代需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10]。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和严苛的条件,如何高效提升教学质量、如何科学设置培养方案尤为重要。要做到课程环节内容精简化,根据应用实际设置针对性内容,课上结合案例剖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深化专业认识。有别于本科阶段先课程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况且本来两者的模式就应该明确区分。教育部曾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了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导向,选题源于园艺产业的实际需求,形式不限于调研报告、应用技术试验研究、产业规划设计、园艺产品开发、产业案例分析等,注重创新性和应用性。培养体系要将课程教授、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贯通。

学院在提供相关的专业讲座和行业精英交流会等平台的同时,建立校外导师库,并争取更优质的院企共建平台,充分利用具有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等优势的企业平台。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的科技小院的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平台的优势,与高校共同制定培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研究生的共赢机制。

五、重视就业指导,拓展就业途径

研究生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其就业问题在国内国外备受关注。澳大利亚学习与教学质量评价中心通过调查发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81.7%,倾向于进入私营部门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趋势有所向好,但学用匹配度和就业满意度还有待提升。研究表明,在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仅有11.61%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会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竞争。

为了打破培养同质化、学用匹配度差、就业满意度不高的格局,注重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别化培养,严格落实校外实习制度,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应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入学时根据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择业范围、就业现状及行业发展前景,提前规划职业生涯路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与宣传工作,增强学生与对口企业的互动和交流,使潜在聘用单位对本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有更清晰的认知,提高学生被聘用的可能性。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校企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搭建合作平台,高效、及时地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招聘就业信息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了解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态势,以专业技能挂钩创新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需求和就业导向为培养方向,立足于社会需求、区域特色及农业院校的专业特长,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同时,放眼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完善和发展学生职业规划路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择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矛盾,面向农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性愈发突显,而当下部分高校尚未转变传统的培养观念,暴露了课程内容滞后、培养模式忽视实践培养环节、学生水平与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存在差距等问题。据此建议从教育目标的转变、培养方案的优化、课程设置的调整、毕业论文的落实及实践环节进行思考,做到以下几点:明确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定位,突出应用实践素养,明确区分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导向;科学配置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科研的学分,鼓励实行双导师制;从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学研究、论文撰写等多维度考核;课程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及时更新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发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元模式,加强多学科思维的交叉融合;学位论文把控“实、新、高”的要求,研究结果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使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价值;培养模式强化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室和基地实习,建设优质的校外实践平台。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用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