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社会阶层与文化消费的关系研究

2022-02-15 07:35
江苏商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资本消费

杨 芃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艺术存在的基础形态。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消费,在文化产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服务的欣赏、占有和使用。在较为具体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包含文化娱乐、艺术欣赏、教育培训、体育运动等多个方面。文化资本则是个体在文化生产场域中的劳动积累,它强调文化资源和文化能力所具备的资本性质,与个体文化消费品位及文化消费习惯息息相关。而社会阶层既可以作为文化资本不断累积的成果,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行为。将文化资本、社会阶层和文化消费置于同一框架中,分析社会阶层对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中介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对三者关系的探讨是提升大众文化艺术需求、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文化资本对文化消费的直接影响

在文化消费所属的文艺场域内,占据首要地位的文化资本是该场域的主导资本。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消费的主要不是文化商品本身,而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需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能力才可以进行准确识别。任何文化感知都涉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解码操作,不同的文化资本禀赋导致人们在如何解读文化意义上存在着根本差异。通常我们认为受过良好教育及艺术训练的人所具有的文化解码能力较强,更能够从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中获得乐趣。这种正向激励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相反,如果消费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创作者想要透过作品来表达的思想和讯息,那么就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降低文化消费频率。

在表演艺术、电影等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理性致瘾”现象①,即过去的文化消费经验会增加未来的文化消费需求。该现象也被部分学者归纳为文化资本积累理论②,因为正是从前期文化消费中获得的文化资本使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了后期的文化消费意愿。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是一种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文化市场中一种有益的正向循环。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文化资本能够直接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二)社会阶层的中介作用

“知识就是力量”,以教育为主要表征的文化资本对社会地位的获得具有稳定且持续的作用。根据文化再生产理论,家庭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子代就倾向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进而就越有可能在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都认为,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来解释目前中国国情是较为合理的③。

凡勃仑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夸示性消费”一词,用以指代当时社会中的“有闲阶级”(包括贵族阶级、教士阶级等)成员为了追求声誉和名望所进行的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其中“有闲”指的是非生产性地消耗时间。追求“有闲”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对于生产工作的轻视态度,二是借此证明自己的经济财富足以维持清闲舒适的生活。“夸示性消费”用法国学者鲍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符号消费”,不过前者主要针对的是位于社会上层阶级中的人,而后者则构成了社会所有阶级成员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一件商品,无论是住宅、汽车、手表、珠宝,还是服装、球鞋、化妆品、背包,彰显社会地位和区分社会阶层的功能,就是该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时间密集型的符号消费,自然也具有彰显社会身份的功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阶层较高的人在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开始注重尊重、审美等精神层面的追求。综上所述,文化资本能够通过提升个体的社会阶层来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文化资本通过社会阶层的中介作用间接提升文化消费。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信息全部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CGSS2017)》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因为中介变量“社会阶层”是根据被访者的职业加以确定,所以基于研究目的,剔除“目前没有工作”和“从未工作过”的样本。经过数据筛选、缺失值及异常值处理,符合条件的在业者样本量为5246份。

(一)变量说明

1.自变量。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在学校和社会中所受到的教育是获得文化资本的主要途径。前者是指父母的文化资本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子女文化资本的积累,即文化资本具有代际传导性。后者则是指个体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或各种辅导班教育对其文化资本存量的影响。教育是大多数人积累文化资本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具体测量“文化资本”变量时,便于量化的“受教育程度”成为学者们普遍选用的指标。除去留级、休学等原因,一般情况下个体受教育年限越长,所获学位越高,就代表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借鉴高莉莉和胡慧源(2015)的做法,以父亲受教育年限(fedu)和母亲受教育年限(medu)来测量家庭因素对子代文化资本获得的影响,对应问卷“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是”。“没有受过任何教育”=1,“私塾、扫盲班”或“小学”=6,“初中”=9,“普通高中”=12,“职高”“中专”或“技校”=13,“大学专科”=15,“大学本科”=17,“研究生及以上”=20。用上述方法同样计算出个体受教育年限(edu)④。

三个文化资本指标的巴特利特球状检验的P值接近0,同时KMO值为0.703,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于指标间的相关程度较高,所以采用主成分因子(pcf)方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提取出的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只有一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4.91%,基本体现了原始变量中所有的信息。在经过旋转后,三个指标在因子上的负载均为80%以上。将该因子命名为文化资本,因子得分越高,则表明文化资本存量越多。参考仇立平和肖日葵(2011)的研究,将经过因子分析后得到的“文化资本”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文化资本”,纳入回归模型之中进行后续运算⑤。

2.因变量。参照张铮、陈雪薇(2018)和李光明、徐冬柠(2018)的研究,选取问卷题目A30“过去一年,您是否经常在空闲时间从事以下活动?”中的“1.看电视或者看碟”“2.出去看电影”“4.读书/报纸/杂志”“5.参加文化活动,比如听音乐会,看演出和展览”“8.在家听音乐”“9.参加体育锻炼”“10.现场观看体育比赛”“11.做手工(比如刺绣、木工)”以及“12.上网”这9个题项作为衡量文化消费的指标⑥⑦。每个题项的答案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方式,并将“从不”“一年数次或更少”“一月数次”“一周数次”到“每天”,分别赋值1、2、3、4、5,通过计算个体在这六个指标上的平均值来测量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

3.中介变量。在当代社会中,职业是依附在个体身上极其重要的社会标签,可以作为社会阶层的代理变量。CGSS2017所使用的职业编码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2008)》(简称ISCO-08),共将职业分成“管理者”“专业人员”“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等十大类。大学教师及艺术生产者由于具备较高学历水平或文化艺术从业经历而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积累,所以参考布尔迪厄在《区隔》一书中的做法将他们单独划分为一类。在因样本量小于10而剔除了“武装军人职业”后,将“农业、林业和渔业技工”“工艺与相关行业工”“工厂、机械操作与装配工”“初级职业”合并为“工人及初级职业劳动者”。此外,依据中国EGP阶层分类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最终将从业者划分为九大社会阶层并赋值,分别为:(1)农民;(2)工人及初级职业劳动者;(3)服务与销售人员;(4)个体工商户;(5)办事人员;(6)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7)专业人员;(8)大学教师及艺术生产者;(9)管理者⑧-⑩。

4.控制变量。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有很多,选取收入、性别、工作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城乡分布和婚姻状况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模型设计

本研究设定了关于文化资本、社会阶层与文化消费三者之间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并依次建立如下四个回归方程:

其中,Consumption代表因变量文化消费;Capital代表自变量文化资本;Class代表中介变量社会阶层;Control代表控制变量,包括收入Income、性别Sex、工作时间Work、身体健康状况Health、城乡分布Urban和婚姻状况Marriage;ε则代表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在多元线性回归之前,对进入模型的所有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结果显示VIF值均小于10,即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表2为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列(1)只加入了因变量与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加入被解释变量文化资本,结果如列(2)所示,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1。对比列(2)和列(4)可以发现,文化资本与社会阶层对文化消费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资本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减弱但并没有消失,说明社会阶层部分中介了文化资本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作用,假设H2得到支持。

表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积累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对文化资本提升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一)文化资本对文化消费具有直接正向的影响

无论是从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为条件,而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扩充我国居民文化资本存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文化消费提升路径。这就需要继续大力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个人和家庭也应该注重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资本能够通过提升社会阶层来扩大个体的文化消费

虽然被尊重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诉求,但也要警惕过度的“面子消费”所带来的审美异化现象。合理文化消费观念的树立和居民文化资本的培育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从当代文化消费这一审美活动中获得快乐与提升是构建美好生活的永恒话题。

注释:

①高莉莉.文化资本视角下我国文化消费水平提升研究[D].南京大学,2014.

②资树荣.教育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以音乐消费为例[J].消费经济,2018,34(06):17-23.

③文军,李珊珊.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4):101-113+175.

④高莉莉,胡慧源.文化资本对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的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5(03):46-58.

⑤仇立平,肖日葵.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06):121-135+223.

⑥张铮,陈雪薇.文化消费在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边界条件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08):149-156.

⑦李光明,徐冬柠.文化消费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CGSS2015的数据分析[J].兰州学刊,2018(12):158-168.

⑧侯利明,秦广强.中国EGP阶层分类的操作化过程——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例[J].社会学评论,2019,7(02):16-26.

⑨张铮,吴福仲.从社会分层到文化消费分层:基于职业视角的考察[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29-146.

⑩彭惠梅,胡联,黄振东.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阶层变动吗?[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3):42-50+73.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资本消费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40年消费流变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